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采用我国1998~2013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国际技术贸易和FDI技术转移渠道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对比分析这些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渠道的跨国技术转移从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FDI技术转移对环境产生了积极效应并具有滞后性。国际技术贸易对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且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FDI技术转移显著提升了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水平,验证了"污染光环理论"的存在性,但并未对中部地区环境改善产生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2.
煤炭是贵州省的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料,同时煤炭产业也是该省的支柱产业,对贵州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宏观产业调控力度的增大和"关停并炸"硬性指标的制订和下达,势必对贵州省煤炭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层次影响。要实现贵州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出煤炭产业中的国有与非公并存、大中小型企业并举的道路;推进资源整合中的"因地制宜";探索构建落后产业良性退出机制;发挥行业龙头的示范效益,构建和推广"以大带小"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3.
产业区域梯度转移及行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是中国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可靠途径,本文在总结目前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西部十省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再基于各省产业的基础情况和与东部地区的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确定西部各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甘肃省2006-2011年16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利用普通面板回归和空间面板回归方法对甘肃省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面板回归下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对甘肃省工业行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正向技术溢出。竞争效应和自主研发极大地促进了这种溢出,而空间面板所得的回归结果却并不显著。进一步利用多维尺度分析(MDS)证实了甘肃省工业集群布局的不合理性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际产业转移在空间范式下的行业内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和通径分析法,该文对甘肃省工业行业的区际产业转移行业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计量回归结果显示:人力资本、资本密集度对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差距对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行业发展水平与技术溢出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法与多元回归结论基本一致,但通径分析法比多元回归更加优越。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应该是承接地一系列因子指标的一个集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追求GDP的冲动,使欠发达地区具有"污染避难所"的功能,近年来污染产业由东部向中部进而向西部转移日趋严重。文章利用30个省级面板数据,设计了地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环境规制衡量指标,对污染产业和排放的地理空间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实证。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提高欠发达地区非正式环境规制水平,抑制污染产业转入;清洁化改造发达地区污染产业,从源头上控制向中西部地区的污染转移规模。  相似文献   

7.
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对资源的开发、使用行为加以调控和规范,以促进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的排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将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中国面临着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省际产业转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如何推动实现碳减排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双目标是“十四五”期间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基于产业转移视角,在梳理其理论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得出产业转移影响碳排放的理论机理,并探究关于产业转移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思路与方法。结合当前研究进展,进一步提出基于环境经济地理框架的理论模型构建、引入效率理论的产业转移影响分析以及关注产业转移结构变动异质性影响等研究前沿,为碳排放问题在产业转移视角下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TiVA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及全球价值链分解法,测算国际产业转移规模,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均与制造业GVC地位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弱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后向参与度强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前向、后向参与度对国际产业输出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中间产品比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更平缓;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协同会促使其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较基准回归结果更陡峭。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产业转移中,中国曾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工业技术进步,但中国工业的技术水平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仅靠国际产业转移造成的技术外溢无法实现,需要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中国现阶段的创新战略是加快模块化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1.
测度工业行业污染强度和政策环境规制强度,利用1998—201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证实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基本上成立。同时污染强度与规制强度间存在反向关系,污染避乱所假说在我国是成立的。不过环境规制对不同区域污染治理的效果不同,东部最明显,然后依次为中部和西部。为应对污染产业转移,应实施环境责任追溯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民众诉求的畅通渠道。  相似文献   

12.
从垄断性产业增长因素、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经济效益指标三个方面对垄断产业增长方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垄断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属于"粗放型",也不属于"集约型",而是粗放与集约"并重型".或者说,是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渡时期.因此,要实现垄断产业增长方式的彻底转换,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国际投资中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投资中污染产业转移的问题受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理论分析认为,由于各国的环境标准存在差异.因而导致污染产业从环境标准高的国家转移到环境标准低的国家。在实际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以及转移的范围及程度多大则需要实证分析来验证。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环境标准与污染产业转移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吉林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和问题,如创新投入低、创新能力低、政策不健全等,因此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进步,促进其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江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不断向江苏转移,有力推动了江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产业技术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过高,使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运行陷入困境并面临潜在威胁。本文在分析江苏产业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技术学习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银行业2001—2010年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略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技术进步是带来我国银行业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92~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技术变迁的内生偏向性为理论基础,考察了技术进步对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显示,在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内部,技术进步对行业收入增加都有显著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技术差异对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的差距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9—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基础上,考察现阶段中国城镇化、居民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城镇化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与区域差异,城镇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不显著,居民消费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亦存在着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且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距拐点还有一段距离;城镇化水平提高能抑制居民消费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且居民消费水平不同的地区,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考察了安徽省碳排放的相关问题,在分行业的层面上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得出结论:安徽工业行业经济规模同其碳排放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同其低碳生产率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同时研究发现行业的对外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不大,但是能源价格却与碳排放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在R&D活动方面,多数的安徽省工业行业在CCR模型下得分较低,但在BCC模型下相对较优,这表明工业行业的R&D规模效率较为低下。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区域布局的“污染天堂”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借鉴Abay Mulatu和Reyer Gerlagh(2009)的研究,应用地区与产业特征交互作用的经典贸易模型,对中国区域间的污染天堂效应进行了测度。实证分析表明,在各省环境规制力度不同的条件下,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布局从环境规制力度大的省份向环境规制力度小的省份转移;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力度普遍弱于东部地区。因此,若不加以重视,中西部地区很可能会沦为东部污染密集型产业规避高环境规制的污染天堂,从而导致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