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海明威的《雨中的猫》和《白象似的群山》这两篇短篇小说运用了相似的象征手法,揭示了共同的主题。通过对这两篇小说中象征手法的分析,挖掘其"海面下的八分之七",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经济基础的很大不同,其长篇叙事诗在创作中所体现的艺术特色是不同的。从语言特色、行文铺设、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意义这几个角度对《孔雀东南飞》与《唐璜》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比,从而为严肃文学提供可借鉴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言语行为理论尤其是言外行为的分类对《白象似的群山》一文中对话的分析,解读这一名篇中男女主角权力关系的变化乃至颠覆,揭示对话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新批评理论部分术语,分析由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并通过细读法来揭示作品中人物的复杂内心,彰显作品主题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以姜文导演已有的四部影视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为载体,通过对其艺术语言的发展脉络进行纵向的梳理和分析,解读其作品在文学上、艺术上及其他各方面的内在关联性和独创性,折射出带有"姜文电影"独特印记的影像风格和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6.
电影《孔雀》与《可可西里》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深沉的生命思考,把商业看点升华为审美生长点,具有丰厚的文学内涵。在逆向处理、纪实风格与传奇发掘,故事性的谈化与消解等方面,两部影片都具有独特的艺术品质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全文几乎由对话编织而成,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本文试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角度解读人物对话,透视人物心理,以期更好地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的语言、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阐述了海明威在这一小说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海明威最杰出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如果对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都可能有不同的研究观点,从象征手法上对其进行探索,它无疑是一部杰出的"写意"形态小说,如果从其简约、写实的叙事手法来看,它又是一部杰出的"拟实"形态小说。但无论从何角度来看,这部精品之作都有着散文般的朴素与流畅,有着诗的简练与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犹如冰山,有实有虚有藏有露。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这部巅峰之作时代背景、艺术形态、创作意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研究,从美学跟哲学的角度对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冰山理论"进行探讨,对《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所展现出的美学内涵分析,最终从哲学上论述整部作品所包含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10.
《一小时的故事》以多视角叙述手法和重复叙事的叙事技巧揭示主题,反映了作家肖班的精湛写作艺术,使读者看到了美国男权社会中女性心底的彷徨、困惑和失落。  相似文献   

11.
舒克申的作品以简洁、精炼的语言 ,生动的艺术手法触及人的内心世界。《委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通过叙事人的语言 ,体现了普通人、小人物的忧虑及痛苦 ,对无辜受屈之人予以深深同情  相似文献   

12.
范小青转变创作之后,她的短篇小说也日臻圆熟,创作出许多贴近现实、生活和人性的较有影响的短篇小说。《我们的战斗生活像诗篇》和《李小兰和她的朋友》是颇具范小青写法的代表性短篇,以"文革"为叙事背景,写活了一群机敏可爱的女孩子,从清朗婉约的文字中透出特定时代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呈现出范小青独特的反常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古典艳情小说《痴婆子传》是中国历史上遭禁毁的书籍之一。小说的叙事艺术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作品把女性视角的自我讲述、第一人称内聚焦限制叙事、倒装叙事与讽刺修辞等多种叙事手法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种独创。《痴婆子传》的叙事艺术已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评论家认为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女主人公吉格是一位没有思想、没有主见、逆来顺受的女人。因而是一个没有翅膀的天使。本文通过对文本的具体分析来探讨吉格在等待火车的四十分钟里的心路历程,证明吉格并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女人,她有自己独立的家庭观念和爱情观念,她有思想的翅膀。  相似文献   

15.
翻译的本质是转换语言,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风格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而这些情节的载体是语言文字。小说语言有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两种。从我国开始发展翻译理论,一直争论语言风格问题,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风格定义。基础此,主要从风格翻译视角探究了《傲慢与偏见》译本的对话、句子结构、独白、语言表达能力、译本选词以及译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本文主要通过对《第二十二条军规》写作手法的分析,从特殊的幽默风格、存在主义的荒诞观、"反英雄"人物和"反小说"形式这四个方面论述了黑色幽默在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阿拉比》只是乔伊斯青年时代的一篇短篇,我们却可以看出乔伊斯对多种写作手法的探索。首先,这篇文章中的总体基调就是作品的客观性,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不露声色地向读者讲述了一个男孩儿的一段成长经历。其次,乔伊斯在文中对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也使读者感同身受。特别是他独创的"精神顿悟"的写作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人物瞬间的意识活动和心理转变,加上他独特的叙事角度,更是体现了乔伊斯非凡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诗歌作为语言的精华,代表了一种鲜明的文化特色。文章对《枫桥夜泊》和《雪夜林边驻》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及其相应的译文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从各自的写作风格和手法进行了对比,力求揭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从美学的角度解读这两首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一个里程碑,其讽刺艺术建构主要包括创作立场、美学风格、文本结构三大要素。本文通过《儒林外史》创作立场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文本传达出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秉持了实事求是爱憎分明讽刺态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通过对《儒林外史》美学风格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具有"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技巧多样,洞幽烛微"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及高度的艺术性;通过对《儒林外史》文本结构与讽刺手法的关系分析,可以发现其常常不被人所理解的独特文本结构恰恰是为成就这种讽刺艺术而特意设计的,是对古典小说文本结构的一种创新。这种"三位一体"的讽刺艺术建构的旨归表达的是"对一种衰退了的社会设想的幻想"的士人情怀。  相似文献   

20.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之作,完美地展现了伍尔夫别具一格的写作方式以及空间叙事艺术。在探索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伍尔夫勇于创新,敢于摒弃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常规,转向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她在创作方式及空间叙事艺术领域的创新,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