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都是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赞扬了男女主人公争取个性解放和爱情幸福的人文主义。这两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表现了同样的主题——"爱情"和"自杀"。但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源流、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的不同,两部作品所表现的爱情观也有所不同。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及爱情观的比较,加深了我们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翻开世界文学史,历史的巧合令人慨叹:1616年,世界西、东方两颗璀灿明星──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和中国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汤显祖──殒落了。这两位身居异国,相互毫无联系的剧作家,在16世纪90年代,以相似的笔触,谱写了世界戏剧史上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年)和《牡丹亭》(1598年),刻画了朱丽叶和杜丽娘这两个宁为情而死,也不弃情而生的傲然脱俗的少女形象,表现了爱终能战胜恨,情终会战胜理的反封建、倡人性主题。四个世纪后的今天,两剧仍以其鲜活的艺术力量,给人们很高的审美享受。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作品为例,深入地分析了造成莎士比亚悲剧的根本原因。认为是人文主义价值观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导致了悲剧主人公的死亡,因此莎士比亚悲剧的本质是人文主义悲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作品《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形象分析,力图深刻地揭示哈姆莱特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中一个比较完整的理想人物形象,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性格特征,揭示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现实之间的矛盾.说明哈姆莱特的性格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阶级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模仿说自古希腊以来,在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就是一个很重要且颇具影响力的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理论学家和哲学家都为模仿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两人观点不尽相同,但都各有其道理。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学说的论述,并结合莎士比亚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说明在文学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模仿现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悲剧《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哈姆莱特是这个悲剧的主人公,他不仅仅是一位封 建丹麦王朝的王子,其天性也不简单是沉思和软弱,恰恰相反,是一个人文主义学者和战士。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留学巴黎的周晓锦背上行囊来到意大利小城维罗纳,这里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为了充分了解当地的风情,周晓锦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旅游团。导游是个年轻的意大利小伙子,叫哈里。  相似文献   

8.
正咖啡陪你品牌介绍:咖啡陪你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中韩合资连锁企业。Bene源于拉美、法国、意大利世界多个国家语言中通用的"好的感觉"这个词源。在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人物Benvolio(罗密欧的堂兄),据描写也是一位崇尚和平、拥有爱心的人。比起简单的一面之缘,更远成为您的知心益友;像一本让你爱不释手,百读不厌的好书,Ca ffebene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咖啡屋,而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休息空间。微笑的人,在浪漫的欧洲风情中品味美好的咖啡。打破传统模式,全新打造Caffebene独有的温馨、愉悦、而且充满幸福感的多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分别是东西方的戏剧大师,二者都擅长悲剧的创作,都擅长从社会、人生的角度观照人的命运,反思不幸和灾难产生的根源。本文从悲剧主体的层面切入,按照社会地位、陷入矛盾冲突的方式和抗争的激烈程度三个方面来比较莎士比亚戏剧和关汉卿戏剧的不同之处,并深入探讨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人文主义自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之后,一直经久不衰。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下,为其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者通过对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女主角的形象分析,表现了她们对新人文主义的生活原则和理想的追求。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肯定女性的智慧,讴歌女性的美德,赞美女性不畏强暴勇于追求的气概。他为重新认知女性,改变女性的生存空间,贡献了他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号称南方文艺复兴的旗手和南方文学的精神领袖。他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在文学创作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观念的冲突,透射出传统与现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在这篇短篇小说中,福克纳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来深化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2.
北村的《张生的婚姻》和《玛卓的爱情》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反映爱情与现实的矛盾,美丽的爱情成了生命的陷阱,爱情无法拯救生活的平庸,最终只能让生活的平庸来扼杀爱情,爱情失去存在的意义而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3.
《李尔王》是当今评论越来越多的一部剧作。因为莎士比亚在该剧中主要揭示的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剧中的主要人物的剖析,分析了老一辈兴衰原因,新一辈的忠贞与奸诈。该剧通过两人家庭的悲剧来反映整个社会。莎士比亚通过对其理想人物考狄利亚的刻画,谴责了人伦颠倒的社会现象,从而唤起人们共同创造一个友情和爱的世界。使人间更加美好。该剧《李尔王》对当今社会也有及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和根据其改编的昆曲《血手记》中女巫这一角色是不同的,因而其主人公麦克白和马佩的悲剧也不同.通过比较两剧中女巫的形象以及预言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以看出:《麦克白》中的女巫对麦克白具有绝对的控制力,麦克白的悲剧是自甘堕落,更是身不由己;《血手记》中削弱了女巫的作用,增加了马佩杀人的主动性,他的悲剧更多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并且,通过对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分析了造成女巫形象差异以及主人公悲剧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本文将对《奥赛罗》中伊阿古的语言进行分析研究,解读其语言中违背合作原则所隐藏的会话含义,并进一步阐明这些暗语对情节的推动作用,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出自"顶着人头的恶魔"口中的咒语将有多么大的魔力,来酿造了这场凄婉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出发,阐述莎士比亚在他的三部著名的爱情悲剧中,如何转变女性的被动为主动,如何摧毁占主导地位的男性中心逻辑,从而消解传统的父权制意识形态"男性等于创造力"。三位女主角充满女性自我意识的勇敢言行对父权制的权威是一种直接的威胁,相反,三位男主角不断丧失自我约束力,成为否定自我和消融自我的弱者。莎士比亚以其细腻而又美学的角度表现了女性的心路历程和生存状态,展示了女性健康、积极的性格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赵红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20(3):95-96,F0003
在以往对《伤逝》的研究中,文本中有些东西被遮蔽了。在这一爱情悲剧的叙述中,涓生带有明显的男性中心主义色彩,他用传统赋予的话语霸权遮蔽着另一主人公子君的言说。为了还原这个爱情悲剧的实际形态,必须拨开涓生文本中叙述和抒情的迷雾,走进子君真实的内心世界,以女性的视角对这一爱情悲剧做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8.
约翰·厄普代克的《葛特露和克劳狄斯》是一部对莎士比亚经典剧作《哈姆雷特》进行质疑并颠覆的佳作。作家对小说的女主人公葛特露人物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让现代读者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审视这一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葛特露形象解构的分析,论证了葛特露是一位有着独立鲜明的女性意识.努力寻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并对她与克劳狄斯的爱情做出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爱米丽一生的不幸际遇。爱米丽的悲剧是爱情的悲剧,更是一个女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伤逝》一直被认为是最难阐释的鲁迅小说文本,这跟他1925年前后的思想转化有关。虽然他仍坚持着韧性的生命哲学,但青年的沉沦和伤害也使他对长期坚守的进化论产生了怀疑,对寄予希望的青年甚至产生了复仇的冲动。从阿随的命名和结局可以看到涓生和子君之间的人性隔膜和他们爱情悲剧的内因——隔膜中的复仇。对于人与人之间永不停息的复仇,鲁迅借涓生和子君的形象表达了深深的忏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