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赵晓明 《当代通信》2006,13(8):31-33
网络融合的概念和技术是当今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网络融合大致可分两个层面:一是通信领域中固定和移动网络的融合即业界提出的FMG概念,第二才是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最具代表性的如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这也是信息网络融合的最终目标。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IP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和宽带通信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个亿,宽带用户已超5300万。在互联网和宽带通信网上的业务,视频会议、电子商务、互动游戏、视频点播等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互联网和宽带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电视(IPTV),IPTV是互联网业务和传统电视业务融合产生的新业务,它的兴起将电信网和广电网的融合推动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
谷和启 《当代通信》2005,(23):54-55
近两年,伴随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宽带视频业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宽带视频业务是集语音、数据、视频于一体的业务。有专家预测,人们相互之问的信息交流将由以文字和语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视频为主,并主要被广泛地应用于行政会议、远程教学、商务会谈、远程医疗、应急通信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信业》2008,(11):88-88
在“2008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爱立信展示了一系列移动多媒体应用及业务层解决方案、全业务宽带解决方案、电信专业服务和绿色通信解决方案。在此次通信展上,爱立信以“定义通信进步,引领技术变革”为主题,通过交互游戏、应用演示等方式,充分展示了其全球领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其中的突出亮点是首次将速度高达42Mbps的端到端HSPA演进技术在现场进行了演示,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是邮政信息化必要的技术基础,信息通信技术给传统的邮政通信带来新的生机和影响。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给中国邮政通信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和压力。中国邮政业务含括基本类业务(国家邮政法中明确规定的由中国邮政经营的业务,即:“函”、“包”、“汇”、“发”),边缘类业务(特快专递、邮政广告、商业信函、电子信函、邮政代销、市场直销等)和邮政金融类业务(邮政储蓄、邮政支票、邮政转账划拨、邮电信用卡等)。在上述三类业务中,边缘类业务、金融类业务是竞争性较强的业务,基本类业务则面临着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5.
2014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宽带促进可持续发展”,深刻诠释了宽带等信息通信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提高社会生产率、提升长远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和巨大潜力。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动宽带等信息通信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海的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电信事业发展迅速,上海电信本地传送网络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随著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世界信息化浪潮的推波助澜,人们对通信的需求早已突破了传统电话的通信模式;无论是在通信的方式和内容方面,还是在业务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上各种层出不穷的增值新业务、宽带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出现,这对于上海的传送网络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信产业已进入全业务竞争时代。随着移动通信和宽带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需求已经发生了两个主要的转变:一是从固定业务向移动业务转变,体现了通信个人化和即时通信的趋势;二是从窄带通信向宽带通信转变,体现了从基础话音通信向多媒体通信的发展趋势。随着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市场环境与业务应用环境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几年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一直以来业界都用摩尔定律来形容其发展之快;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计算能力要翻一番,光纤技术每9个月就可以翻一番,无线通信带宽技术大概每13个月翻一番……。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智能住宅小区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信息化智能住宅小区,是指利用先进的4C技术(通信与网络、计算机、自控和IC卡),建立一个宽带信息业务平台,将多元住宅的物业管理与安全防卫等系统集成,为住宅小区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管理手段和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信息化智能小区的建设,解决了通信网最后一段的接入瓶颈问题,将信息高速公路延伸到小区家庭,让居民享有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的现代家居生活,在网络的安全性、通信的便利性、信息服务的综合性和家庭智能化等多层次上不断满足人们千变万化的信息需求。随着宽带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区宽带信息化业务已成为各电…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引领可持续增长之路。那么,信息通信技术为何能引领可持续发展呢?首先,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资源的再循环;另一方面,用现代通信与网络手段加快信息的流通,降低由此而产生的资源消耗。其次,信息通信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11.
《邮电企业管理》2007,(6):64-65
今年电信日的主题为“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强调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也标志着国际社会赋予电信业更加重要的地位和崇高的职责,要求电信业站在信息社会主体的高度认识自己,为构建信息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铁通作为六大运营商之一,十分重视青少年对信息、通信业务的需求,不断加强业务创新的力度,丰富业务种类,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刚利落幕的第十一届全运会被誉为信息技术应用最广水平最高的“数字全运会”和“宽带全运会”,其信息化能力全面超越历届赛会。在这一届运动会上,作为具有百年历史,山东省内网络容量和资产规模巨大、用户数量众多,能为客户提供包括固话、宽带、移动等业务在内的综合信息服务商,中国联通山东省公司(以下简称山东联通)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部署,圆满完成了这一届运动会比赛场馆的通信网络建设、赛时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提供驻场通信服务等任务,实现了”参与全运,实现合作共赢;服务全运,提升品牌形象;保障全运,展现企业实力;助力全运,创信息服务一流水平;支持全运,回报社会”的目标,兑现了“以先进的通信技术服务于全运会,打造出一届完美的数字全运和宽带全运“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13.
《邮电企业管理》2008,(11):64-64
在日前举行的“2008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爱立信展示了一系列移动多媒体应用及业务层解决方案、全业务宽带解决方案、电信专业服务和绿色通信解决方案。凭借这些全球领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及对电信行业趋势的深入洞察,爱立信全方位展示了其在技术、经营和思维上的领先地位.从而定义通信行业新变革。国际通信展上.爱立信以“定义通信进步引领技术变革”为主题,  相似文献   

14.
1 传统信函业务仍将作为现代社会中人们信息传递的工具之一传统的信函通信方式曾作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进入20世纪以来 ,随着电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邮政大部分单纯信息传递业务被替代 ,传统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来往在信函业务中的比重日趋下降。随  相似文献   

15.
信息通信业是典型的技术与市场双驱动行业。市场需求推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而技术的发展则推动产业结构和企业形式的转变。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飞跃,催生大量新型业务,促进了电信运营商的主动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信业》2006,(1):69-69
在信息通信发展日趋移动化、宽带化、数字化的今天,卫星通信领域已经出现可以让您在地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全方位体验移动宽带的通信业务,这就是中国变通通信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提供的“移动卫星3G服务”——BGAN(海事卫星新干线)。无论是在浩瀚的大海还是广阔的天空,无论是在多尘的沙漠还是潮湿的原始森林,无论在救灾的现场还是在各地进行新闻采集,BGAN部将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宽带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7.
陈山枝 《中国电信建设》2006,18(6):10-12,14
一.信息通信产业(ICT)的发展趋势:融合与融入 信息通信产业(ICT)发展来自于三个方面的驱动:①技术进步,包括:通信、软件、集成电路(IC)等,如:无线通信、宽带通信的进步,使得人们能随时随地的(实现了移动性)、更高速的接入(实现了可视通信)。手机从过去的“大哥大”到今天的小巧灵的时尚品,归功于IC进步的结果。②市场需求,包括:用户(最终消费者和行业用户)、  相似文献   

18.
《当代通信》2005,(19):14-21
“2005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是中国信息通信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展览会,并发展成为亚洲和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之一,也是唯一经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中国信息通信展会。本刊记者经过展前的统计调查,组织策划通信展的擂台热身赛,特向读者和观众推荐。  相似文献   

19.
高星忠 《中国电信建设》1998,10(10):44-46,48,50
ATM技术是近十年来通信领域的一个热点,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下一代通信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基础.由于ATM既可以支持很高的传输速率.又具备统计复用动态分配带宽的极大灵活性.非常适合于高速数据、动态图像和话音传输,因而在计算机通信、电信和图像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驱动下,通信和信息正处于巨大的变革时期,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视像技术互相渗透、互相兼容、互相融合,使得传统行业的界限显得越来越模糊,极大地扩展了网络新业务的服务范围,并正产生新的协调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融合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挑战,然后通过对基于融合业务产业链的分层监管模式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