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船舶工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多个大型造船厂相继建成、投产,造船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为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造船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能自行设计建造30万载重吨以下的各类大型油船(包括VLCC)、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常规主力船型,而且化学品船、大型液化气船(如LNG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也开始成批建造。在造船产量、新船订单和手持订单方面己连续多年得到巨大的增长,占世界船舶市场的份额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5%左右,提升到15%以上,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大国。  相似文献   

2.
从2003年开始,国际船舶市场进入景气周期,我国船舶工业抓住机遇,几乎以每年200万吨至400万吨的增量在发展。2007年我国造船产量达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位1800万吨,占国际市场造船总量的23%。今年上半年,我国已完成造船产量1024万吨,占国际市场份额上升到26%,以手持订单量分析,今年有望突破2500万吨,2009年和2010年将分别完成5000万吨和6000万吨。持续几年快速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年造船能力、年产量和手持订单量均排在世界前列,很多造船企业实现了由按船东要求建造到主动向市场推出新船型的转变,主要船型建造周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据权威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政策》提出,到2010年形成以大型船舶工业集团为主体,以三大造船基地为依托,各类造船和配套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4.
韩国船舶工业强调实现产业由"量"的发展向"质"的发展路径转变;而日本船舶工业在强化其技术竞争优势的同时,则更加注重促进其产业的蜕变。自1949年美国占领军当局批准日本造船业重新开工至1956年,日本仅用了七年的时间就一跃成为位居全球第一的造船大国。20世纪70年代在船舶业起步的韩国后来居上,在21世纪初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并在继续提高造船能力的同时,逐渐由大变强,跻身世界主流海洋工程装备供应商方阵。称雄之路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受到政治和经济的限制,舰船生产一度停止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这对我国造船人来说是一件大喜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平涛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规划>的通过是造船界的一件大事,是船舶工业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国防科工委努力工作的结果.他指出,<规划>对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会起到很大作用,对我国成为造船大国、强国也会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刚刚过去,21世纪已经到来.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时,我们尤有必要关注世界船舶工业发展的大局大势.当前世界船舶市场和船舶工业正发生着迅速、广泛、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六方面:造船市场重现兴旺,高订单低船价市场特点愈加明显,日韩造船地位发生交替,欧韩造船纷争加剧,造船信息化加速发展,造船企业纷纷实行改组联合.  相似文献   

7.
谭文涛 《南方经济》1990,(2):38-40,33
广州是祖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国船舶工业的第三大基地,广东的大型造船企业都集中在广州。在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今天,发展广州地区的船舶工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广州地区船舶工业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地区的船舶工业也和全国的船舶工业一样,得到了新生。为适应航运、渔业的发展及海防建设的需要,中央、地方分别在广州、省内沿海及沿江城市,兴建修船厂和造船厂,现己拥有船台、船排85座(其中万吨级2座,5000吨级3座,船坞17座,其中万吨级船坞3  相似文献   

8.
船舶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海防安全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船舶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只有根据船舶工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船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船舶工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才能不断提高船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由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桂雪琴 《港口经济》2012,(12):28-29
十年来,中国造船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年造船完工量南2002年的461万载重吨跃升至2011年的7665万载重吨,增长了15.6倍,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由不到10%急增到45.1%,跃居世界首位,改变了世界船舶工业的格局。全国已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造船基地,产品覆盖各种常规船舶、特种船舶、  相似文献   

10.
《港口经济》2009,(5):61-61
船舶工业是台州各产业中受金融危机冲击比较大的一个产业。针对此状况,台州市政府正推进企业整合重组,转型发展,着力做强3~5家主要船企,希望国家级的大型造船企业入驻,帮助提升台州船舶工业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1.
据权威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政策》提出,到2010年形成以大型船舶工业集团为主体,以三大造船基地为依托,各类造船和配套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2.
荣成海岸线长、水深港阔、腹地宽广,非常适合发展船舶工业。近年来。荣成立足资源优势,从北到南规划了龙眼湾、马山湾、俚岛湾、石岛湾、靖海湾五大造船板块,现有44家修造船企业和50多家配套企业,整船制造能力达到100万载重吨,可设计建造5万吨以下各种船舶,坞修最大船舶7万吨,码头承修最大船舶9万吨,主要产品有多用途集装箱船、客滚船、重吊散货船、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国内船舶工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造船模式,提升整体造船模式水平,对推动威海市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实现造船强市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联合正式对外发布《船舶工业中仨期发展规划(2006-2015)》。《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将重点规划建设三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同时防止投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近年来,国内造船业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国内造船投资热方兴未艾,对此,主管部门正提高准入门槛,加大行业整合力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浙江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浙江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第一,增强船舶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第二,采用现代造船管理模式;第三,加快发展船舶配套业;第四,加强船舶专业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报道》2013,(9):21-21
按照国务院通过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年到2015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及时承接外国产业转移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将在环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区域,重点扩建和建设大连、旅顺、青岛、长兴、南通、南沙龙穴等造船基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进步很大,产量和产值都已成为世界首位。但我们高端制造业的一些高技术含量产品和关键零部件或者还不能生产,或者质量不敌国外产品,还是要依靠进口。国产产品主要分布在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原创技术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例如船舶工业,我国船舶生产量、新增船舶订单和累计手持订单2010年已居世界首位,但是导航仪表系统基本是国外的。发动机有的船东仍喜欢选择国外产品。LNG运输船、海工装备等高端船舶的设计制造能力仍不敌韩国。在2011年新增船舶订单上,高端产品大部分落入韩国造船企业之手。再如风力发电设备,我们这几年发展特别快,虽然风力发电机大部分是我们自己生产  相似文献   

18.
殷浩 《宁波经济》2009,(5):55-56
就在世界造船业因国际金融危机陷入低迷之时,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却逆风扬帆。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信息显示,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在承接新船订单指标上跻身世界造船企业30强和全国10强行列,其中在手订单中海洋工程类船舶订单量居全球第一,占总量的35%。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船舶工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国家制定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决心要把船舶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国际船舶市场近年来持续兴旺,预测今后一个时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但出现“陡降”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成为世界船舶工业的第三大国,这是我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一个重要方面。船舶工业辐射范围大,集聚能力强,配套领域广,带动的产业链长。船舶工业既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又是劳动密集的产业。船舶工业外向性强,军民结合程度高,是我国战略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在向初等发达国家迈进,船舶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实现小康大业关系重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非常关心船舶工业,2003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对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