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学生体质下降已是芥争的事实,体育中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阳光体育运动将成为有力的、必要的解决我国学生体质下降问题措施。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这些措施,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实施的过程中明确引领方向务重新认识体育教育观;加强体育生命教育;有效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强化教育过程管理;有力监督,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2.
靖桥 《河北企业》2013,(11):70-71
<正>近些年来的国民体质监测显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也面临着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严峻问题。为了扭转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局面,高校推行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育模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其中,加强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就是实现体育教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学校体育社团,是体育课的有效延伸,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外体育锻炼重要的组成形式,在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活跃校园  相似文献   

3.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肩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但目前大多数高职体育教学的功能及效果却未充分发挥出来,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高职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由单-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高职体育教学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健康体育的理念传播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兴衰,我国20多年的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质持续下滑,严重影响了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试图从分析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体质健康因素的内部因素入手,从健康促进策略的实施条件出发,提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健康促进策略和有效干预措施的建议,从而不断纠正和改变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出现的突出问题,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人格,为体育教学的改革寻找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描述性研究等方法,研究了在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局面下的体育教育课程改革.针对高校大学生体质下滑,体育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改革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与结构;以学生的需要为本,制定灵活的选课制度;构建以"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本"的体育课程新体系;厘清体育课程中的基本问题,明确改革目标;以青少年体质健康为主轴,合理构建育课程;增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创建良好的锻炼氛围.  相似文献   

6.
浅析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工作,不但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巧与技能,而且还可以陶;台学生情操,增强意志,最主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所以,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全方位表现如.思想、情感、个性、思维、体质等,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明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核心内容,理清体育教育课程目标与实践的关系,分析学生体质水平持续下降的根结所在,探讨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要素.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通过分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路径,从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育运动场地育人环境营造等范畴,审视并探析职业院校体育文化育人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琼 《民营科技》2009,(3):47-47,49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由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思考体育课程与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卫东  宋广侠 《价值工程》2010,29(34):253-254
2006年体质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由此思考体育课程与教学。一是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二是体育教学要重视运动技能教学;三是教学中要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四是体育教学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五是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是体育教学要注重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