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制造业出口是否存在本土市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考察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性、特点及其作用途径。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总体上存在本土市场效应;细分贸易模式后的分析发现,本土市场效应在一般贸易中显著存在,在加工贸易中不显著。同时,制造业行业开放度、贸易结构和空间集聚程度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发挥有着明显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贸易中,拥有较高劳动力成本和科研水平的行业,本土市场规模对其出口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工贸易中,拥有较低劳动力成本和科研水平的行业,本土市场规模与其出口存在着较强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使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本土品牌得到发展,还吸引了众多外资品牌进入。本文对本土和外资经济型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从品牌塑造、客源市场定位、资本投入、人力资源管理、价格制定和网络营销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促进我国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竞争优势和技术变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姚洋  章林峰 《世界经济》2008,33(3):3-11
本文利用中国分类企业出口海关统计数据,以Lall技术分类和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数为基础,分析了中国本土企业的贸易竞争优势和技术变迁。结果表明,此前研究中国贸易竞争优势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国本土企业在各产品和各技术层面上的真实国际竞争力;本土企业虽然在整体层面没有我们原先设想的那么乐观,但保持了出口技术水平的绝对增长以及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对追赶,存在一定的出口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在跨国分工加剧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本土企业并没有在国际分工链中成为受害者,其竞争优势在循序上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国内市场需求对本土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究竟产生了促进还是抑制作用,尚缺乏有支撑的理论和经验证据。本文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国内市场需求对本土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表明:第一,国内市场需求有助于引致本土企业增加研发设计投入和品牌营销投入,促进增加值活动更多地从生产中的有形活动转向生产前及生产后的无形活动,从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第二,从所有制角度进一步解构市场竞争因素后发现,在国内市场需求牵引下,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能显著地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中国自东向西的区域产业布局和发展具有雁阵转移的典型特征,导致了国内市场需求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在地理上存有异质性,呈现出由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的“阶梯型”递减态势。这些发现为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更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龙形经济”对策 中国经济的现状就是一条龙。龙头高耸入云,龙尾还在海面之下。中国人造的飞船已经上天,但还有几千万人没吃饱饭,局部的高度发达和局部的极端落后集于一身。 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同时完成不同层面的任务:“知识经济”层面的工作要完成,“农业经济”层面的任务还要补课。这就好像有一个很特殊的学生,大学的课要上,中学的课要上,小学的课也要上。  相似文献   

7.
要素市场扭曲是影响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对企业选择更多出口还是选择更高的出口数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两种成本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工业部门2001~2007年的企业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实质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的出口选择和出口数量具有相反的影响作用,刺激了更多的企业选择出口,但是抑制了出口企业出口数量的提升;分所有制视角的检验发现,上述影响对于非国有企业更加明显;在采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以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8.
本文拓展了G-S模型系统考察融资约束和货款拖欠作用于企业出口的机理,并使用2001~2007年微观企业数据对研究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和货款拖欠对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出口存在阻碍效应。在进一步研究中,将原样本按照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以及与政府的联系进行划分后再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和货款拖欠对企业出口的阻碍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检验结论表明,中国背景下融资约束及货款拖欠对企业出口的障碍效应,可能既包含了企业自身差异等内部因素,也包含了金融体系压制以及政府干预等外部因素。因此,优化外部市场环境,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体系以缓解融资约束,积极消除导致企业间货款拖欠的各种障碍因素,是促进我国本土企业出口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9.
技术升级与中国出口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的出口竞争力萨缪尔森在论及世纪之初国际经济的两个核心问题时,首先讨论了竞争力和生产率之间的差别(《经济学》第18版,中文版第550页)。他指出,竞争力指的是一国商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国内外产品的相对价格;而生产率则是每单位投入所获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FDI(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分析发现,虽然FDI对我国总体贸易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从内外资企业的角度看,两部门不仅在贸易发展上具有非均衡发展趋势,同时理论和实际研究还表明,外资企业不一定会时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增长产生积极显著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民族产业自主创新、实行更优的产业发展与引资政策,是促进我国内资企业贸易发展与竞争力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口复杂度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1996~2006年期间细分至HS-10位数编码分类的商品贸易数据分别测度了中国产品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出口复杂度,考察了不同投资贸易类型出口产品复杂度的演化趋势,并引入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对我国国家层面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6~2006年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虽然从行业层面而言是逐步改善与提升的,但加工贸易类出口产品的出口复杂度高于非加工贸易类出口产品的出口复杂度,并且国内投资的加工贸易产品为最主要的推动力;就1996~2006年而言,我国出口复杂度的主要推动因素仍为非熟练劳动力和价格,但价格主导的影响机制正逐渐向利率主导的影响机制转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FDI流入的“内生性”出口贸易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FDI对出口贸易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内生性分析引入出口贸易增长模型,并借助1990—2005年我国30个省市的出口贸易与FDI流入的统计数据,分三个阶段;1990—1997年、1998~2001年和2002~2005年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我国省区FDI与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FDI流入形成内生出口贸易增长效应,结果支持“FDI的出口贸易促进论”,出口贸易对FDI流入起“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买家提供100%货品资金担保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已日益受到海外买家的抵制。为扩大出口,中国出口企业往往采用放账(O/A)、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等方式与海外买家进行交易,由此大大增加了收汇风险。  相似文献   

14.
外商投资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丹辉 《改革》2004,(3):79-86
随着我国利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对我国出口总量扩张、结构调整以及出口竞争优势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对外资进入条件下,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变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思路,以促使外商投资对我国出口竞争力提升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5月27日,我国对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本文首先考察了出口信用保险与最优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之后利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调整对外贸出口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政策调整后出口信用保险风险管理功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之后一直保持在高位运行;第二,出口信用保险损失补偿功能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一段时间受到遏制,直到政策调整后才走出低谷并逐渐开始发挥作用。本文据此认为该政策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已经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文采用劳伦斯指数、结构优化指数和服务贸易结构相对指数等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变动及其优化状况,结果显示:2005-2017年我国现代服务部门中建筑、知识产权使用费和其他商业服务等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化趋势,但是优化程度仍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仍以传统服务贸易出口为主,知识含量过低,服务业基础设施总体较落后,人力资本相对匮乏,专利成果转化率不高等,使得我国要素规模虽在不断增长,但是并未显著地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谭文华 《改革与战略》2012,28(3):181-183
蓝色贸易壁垒SA8000标准认证的推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主要体现在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产业缓解就业压力的能力,同时导致出口贸易总额萎缩等。为此,我国企业与政府要共同应对,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对技术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测度国际贸易相对技术水平的方法,并在SITC三位编码分类水平下,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1992年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的相对技术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本文建立了全球视角下测度国际贸易产品技术含量的一个新指标体系;第二,利用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通过国际比较,从多个方面分析了1992~2006年中国出口贸易的相对技术水平变化。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呈现了一定的优化;与其他经济体出口技术水平呈现不规则变动相比,中国的出口技术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并向世界平均水平微弱收敛;与东亚地区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仍然处于东亚地区国际生产和分工中的相对低端。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在出口增长速度减缓、各种贸易壁垒增多等方面.因此,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要求我们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利用1992—2004年中国对166个国家的SITC(Rev.2)四分位出口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出口中的零贸易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发现:中国出口中存在大量的零贸易,中高技术产品以及对欧盟的贸易中,零贸易极其普遍;零贸易的分布受到地理距离、关税水平、贸易费用、收入水平和产品替代弹性的影响;地理距离越远、关税水平越高、贸易费用越多、收入水平越低、产品替代弹性越大,零贸易发生的概率越大,反之越低。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样本和回归方法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