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构建京津冀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三地2004—2017年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旅游、经济、社会事业子系统的综合发展得分总体上均呈现出增长态势,北京市旅游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天津市、河北省的旅游业发展皆领先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京津冀三地的旅游与经济、旅游与社会事业的协调水平均表现出逐步提高的态势,河北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可以分为"波动上升、快速上升、急速上升"三个阶段,北京市、天津市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皆可划分为"波动上升、快速上升、缓慢上升"三个阶段;北京市、天津市的旅游子系统、社会事业子系统对当地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强于经济子系统,河北省旅游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对当地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社会事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强于社会事业子系统。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省的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作为综合评价模型,对陕西省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分析,对两者间的适应度进行测度。较好地解决了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两大多指标复合系统的评价问题,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区域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如何有效度量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是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陕西省1995—2010年的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分析,为陕西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实现区域文化与经济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结果表明:(1)陕西省区域文化与经济存在着耦合形成的缓慢增长的文化经济协调发展度;(2)经济快速发展是推动陕西区域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因,在改善协调发展演化类型中贡献了主要力量;(3)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偏低,协调发展演化类型属于文化落后型。  相似文献   

4.
两型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区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现有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两型社会的内涵,以两型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一致性为要求,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长株潭城市群2006—2008年的经验数据,选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了长株潭三市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差异,整体评估了城市群区域系统与各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由此显示出我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及“中部塌陷”的机理作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何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文章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作用,采用DEA分析法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评价,运用Matlab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对不同省市区域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研究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跨国或地区经济差异问题。文章试图分析社会资本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对区域社会资本的基本框架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社会资本各因素对贸易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构建了一个包含社会资本、贸易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最后对未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进行综述并简要评析。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海 《经济师》2002,(1):36-37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偏重于单一目标的追求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文章用协调发展理论阐述区域经济发展 ,进而用这一理论对西部大开发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理论基础、内涵、机制、衡量标准以及思路和对策建议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研究。指出尽管很多学者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新理念作了研究和概括,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对于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需要将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人力资本是支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动态优化配置区域人力资本是支撑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要求。支撑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人力资本动态优化配置模型包含三个子系统: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本需求预测子系统、区域人力资本供给预测子系统和区域人力资本动态调整匹配子系统;文章以区域人力资本支撑产业结构升级适配性目标为导向,分别根据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判定维度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定维度,构建了一套区域人力资本适配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时期,区域经济格局不断变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开发西部、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功能区划分等,在这些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基调的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区域经济开始进入了协调发展时期。本文从四大经济地区的GDP占全国比重、资本形成总额比重和最终消费比重三个方面对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动做了分析,指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带动力量主要是投资,而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并没有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朱容 《经济学家》2004,(5):124-125
1.系统原则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表现为人类社会各要素系统之间的可持续,而且还表现为各个空间区域系统之间的可持续。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是在一个区域范围内,以人为中心的主系统和区域自然系统、资源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社会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协调发展而形成的系统,它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开放性等特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若将各子系统拆开,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各子系统之间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子系统的性能可能影响系统的性能,或者子系统通过影响其他子系统…  相似文献   

14.
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是复杂系统的反馈结构,擅长于处理非线性时变的多重反馈问题,比较适合于长期、动态、战略性的研究,是研究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的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工具.本文采用该方法,建立了青岛市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仿真,模型由工业经济子系统、区域技术创新子系统和区域经济环境子系统组成,通过模拟仿真进行工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仿真值和真实值误差较小,模型能较好的反映青岛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并选择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和投资比例作为控制变量,以工业生产总值和区域GDP为监测变量建立三种发展模式,通过不同发展模式仿真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提出青岛市应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和投资比例,实现工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运信 《经济地理》2008,28(6):968-972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的测度方法;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动态特征与构成;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政策。在此基础上,从金融地理学和新金融发展理论视角,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戴魁早 《生产力研究》2006,50(9):275-278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区域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文章从一般经济理论、创新理论和集群理论等三个方面对国外有关区域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简要评述,进而探讨了区域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法治社会,法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出发,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基础理念可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法律规定以及我国既有的政策,有助于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理论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然而由于自然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区域发展政策等的差异,陕西省各地市经济发展的差异比较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因此,深入研究各地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及其变动情况,有助于了解各地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制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管理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西部大开发。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85年、1994年、2003年陕西省10个地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做出排序,揭示出陕西省区域经济现状差异和近20年来的变动概况,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问题,分析了制度供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结合转型期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供给的基本思路,并就构建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提供了系统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的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界定区域经济差异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三种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和六种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并对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的发展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