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若管理人员增强二者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增加产业结构升级中的资金资源供给;加速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于金融产业而言,金融集聚不仅是提升金融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而且能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当地拥有强大的竞争实力.因此,管理人员应创造有助于金融集聚的宏观条件、借助金融集...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建立了金融集聚的区位熵指数,通过协整检验证明嘉兴市第三产业占比与金融各子行业集聚水平具有协整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银行业的集聚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积极作用,证券业的集聚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不明显,保险业的集聚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抑制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当前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带动下,迎来了新的生机。在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当中,应该找准着力点,促进沿线城市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而提供更多良好的金融产品,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金融集聚化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集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金融资源集聚对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不仅能合理定位金融资源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还能为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支持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本文认为,金融集聚主要通过集聚效应和涓流效应促进金融中心及其周边的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并辐射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7.
金融集聚形成的网络结构使集聚区内部的金融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企业同时受益.金融发展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水平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笔者以上海相关指标占全国数据的比重分析上海金融产业集聚的动态发展情况以及对上海金融机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和金融体系提高储蓄方面的作用进行量化,并研究它们对上海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得出上海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9.
吴洋 《时代经贸》2011,(2):176-176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关村高科技园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前沿力量,是高科技产业集聚的典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运作,产业集聚的同时也会伴随金融集聚。本文以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金融集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金融集聚的重要意义,然后从融资渠道和配套机制两方面阐述中关村高科技园金融集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以考察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间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各省域间金融产业发展差距不断加大,且在我国已形成了以"长三角"为中心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因此,应根据区域禀赋原则稳步推进各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9—2009年重庆市的相关数据,从金融相关比率、金融发展效率、保险深度三方面,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仅是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并没有促进金融发展;重庆市的金融相关比率促进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动,金融发展效率与保险深度促进了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动。  相似文献   

12.
金融集聚使集聚区内部的金融产业和相关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同时通过特殊的传导机制对周边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证明了金融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银行业集聚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贡献度明显大于证券、保险业且逐年递增;保险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有益”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振天 《技术经济》2008,27(10):96-100
改善区域金融结构,提升产业结构竞争力,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以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探讨了安徽省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找到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合适的产业和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空间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将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与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相结合,构建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框架,并对武汉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定量诊断.研究发现:2000--2010年,除武汉、黄石、鄂州3市具有产业结构效应外,武汉城市群其余6个城市均未形成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城市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大部分城市还未能从群域产业重组和专业化分工中获取足够多的效益,部分城市尚未形成空间区位效应;相对于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更具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VAR模型及其协整分析,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及方差分解,对我国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的贡献率只有15%左右,没有充分发挥其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就要使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并实现有效互动。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促进要在金融规模扩张的同时,注重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金融业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对绿色和环保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源头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率。通过建立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超效率DEA、Moran’s I等,对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验证金融集聚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呈现出区域差异性,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特点;区域差异源于局部集聚性和集聚阴影效应;银行业对中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证券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明显,保险业对生态效率溢出效应不明显,金融密度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的“俱乐部收敛”现象日趋明显,区际产业转移有利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考虑,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互动构成具有正反馈效应的经济动力系统。产业集聚的形成伴随着产业转移,而经济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集聚的稳定性会随着产业转移而发生动态演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04—2013年我国31个省区数据组成连续完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测算金融集聚与基尼系数的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衡量金融集聚程度的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股票市场筹资额、保费收入,金融集聚知识溢出及政府作用与基尼系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金融集聚规模、人力资本和市场开放度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区域间金融资源的非均衡集聚是造成区域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依据各地区差异化的资源禀赋优势设计匹配的金融集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偏离-份额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了1996—2010年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其所属八地市的三次产业对沈阳经济区GDP的贡献。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的产业集聚现象明显;沈阳和鞍山的经济增长对整个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差异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最后,针对弱化全区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全区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DEA模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协整耦合关联度,对我国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和竞争力提升的关联以及两类产业的耦合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以及珠三角区域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金融保险业分别与本区域的制造业集聚显著正相关;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本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其增值贡献较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耦合关联,但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耦合结果显著性的非对称差异,且长三角区域的该方面差异表现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