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在1979年至2011年的33年间保持了年均9.9%的增速。但中国的高增长率还能保持多久?未来20年的中国经济是否继续乐观?围绕这个疑问,当前各方有很大争论。乐观的估计,近些年来大家听得不少了。经济学家麦迪逊预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GDP可能在2015年就会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2.
雨文 《会计之友》2004,(1):35-35
眼下中国经济最要紧的,是如何拉动消费需求,特别是提高居民消费需求,以维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从最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拉动内需的效果尚不显著。有经济学家将其原因归结为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太大。由于贫富差距大,致使穷人无购买力,需求量小;富人尽管有钱,但该有的都有了,也形成不了多么强劲的消费需求。尽管如此,对于厂家来说,则是任何时候穷人的钱要赚,富人的钱也是要赚的。而且厂家已经越来越把眼光盯着富人的钱袋。毕竟这个世界上80%以上的购买力,掌握在20%以下的少数人手里;而世界上80%的人口,其购买力对于市场需求来说则有点无足…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再次隆重提出引起举国关注,上下为之欢欣鼓舞,本文结合目前农村现状及以前农村建设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需要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目前不宜过于乐观;新农村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更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的经济状况存在着不少差别,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富裕与贫穷,草民与显贵,得意与落魄,对比强烈,反差分明。面对大千世界,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如何正确对待他人,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人用消极、悲观的态度,有的人用乐观进取的态度去看世界。乐观者总是高高兴兴,悲观者总是焦躁烦恼。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农村发展比预想的要好,粮食产量比预料的要多,农民收入比预期的要高,农民得利益,政府得民心,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然而,我们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正如有人所说:一些地方新农村还存在“上头热、下头盼、中间慢”状况。在认识上,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主体是政府,上级不拿钱,下面就不干;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口部门的事,非农部门积极性不高,整体推动效果不大。在工作中,许多地方重点轻面,虽然抓了些示范点,但大多盯着公路沿线,在线上抓“点”,或者在点上选“点”、突击抓“点”、抓给人观赏的“点”。因此,对新农村建设的成绩不能估计过高,对干部与群众的积极性也不能估计过高。各级政府还应该保持劲头、保持势头。新农村建设不能一阵风,不能过了这个年头就不提了,就被别的口号、别的热点替代了。  相似文献   

6.
最近,对于我国经济运行走势及其波动,有人表示乐观,也有人表示担忧,有的甚至太过担忧.  相似文献   

7.
与往年相比,今年在许多传统行业都发生了由热趋冷的变化,客户购买力弱化,仓业的种种促销活动难以见效,许多中小企业因此顿感日子难熬.存这市场背景下,不少企业显得无所适从,正常的营销业务活动也逐渐减少,不少人甚至认为"多做等于找死",不如乘早淡出;而有的企业虽然没明确表示关闭,但实际上已进入停歇状态.  相似文献   

8.
大限之下     
调控细则发酵一月,杭州市场的购买力已不足原先的六分之一。开发商有的故作镇静,有的坐立难安。10名记者,16个楼盘,现场蹲守11个小时,54组购房者表情……让我们走近,并体味他们的焦灼与期待。  相似文献   

9.
悲观的人说这是一个文化的沙漠,乐观的人却说这是一个文化的丛林。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也许一切都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特别是对于企业文化这样虚实兼顾的事物来说,没有绝对的好或坏的分别,有的只是不断变换的语境,如同这个社会“万花筒”折射出的无数个新的侧面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村能源,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促进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盐城农村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现状却并不乐观,大量农村生物质能源被弃置不用,甚至白白烧掉,  相似文献   

11.
新词     
《中国企业家》2011,(2):30-30
英国媒体造词Pcking Pound ,指代中国顾客强劲的购买力。中国人已经取代阿拉伯人和俄罗斯人,成为英国奢侈品最大的买家。  相似文献   

12.
简单的装修,没有奢华的氛围。有的只是张扬年轻人个性的色彩。通过这些色彩反映出了当下年轻人乐观、多姿多彩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3.
新闻快讯     
62%国人对经济前景乐观英国广播公司发布民意调查报告称,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经济前景乐观,发达国家则普遍感到悲观。其中,62%的中国人对经济前景感到乐观,位居亚洲首位。在英国、法国和日本,认为经济形势会好转的不到10%,超过一半的人  相似文献   

14.
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修正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购买力平价模型及其修正 1.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是最古老的也是争议最多的汇率决定理论, Cassel(1922)以完全竞争、本国和外国价格体系完全相同、国际间贸易无交易成本为基础假定,认为开放经济中一价定律成立,系统地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分为相对购买力平价和绝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假定在任意时点上购买力平价成立,而相对购买力平价则是假定汇率变化率与两国相对价格的变化率相同。由于 logSt= log(St/ St-1)(St- St-1)/ St-1,相对购买力平价就可以表示成…  相似文献   

15.
《东南置业》2014,(3):28-29
买房是人生大事,偏偏又让人“步步惊心”。随着限贷令”、“限购令”、“加息”、“房产税”……一招比一招狠的调控政策,开发商们相当“识时务”地将营销的重心集中在“刚需族”身上,从户型、配套、价格各方面抓牢“刚需族”的购买力。但有的开发商打出刚需牌的同时在产品上玩起了隐秘花样,让购房者不自觉地掉入买房陷阱。面对重重迷雾,“刚需族”还应擦亮双眼,学会练就“火眼金晴”。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讨论中,其规模总是容易让人感到乐观,但事实看起来并非如此越大越乐观吗?一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讨论中,其规模总是容易让人感到乐观,理由是——中国经济体量庞大,足以吸纳经年累月的公共项目支  相似文献   

17.
随着WTO的加入和金融改革的深化与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地方性商业银行,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前途如何?它的竞争力何在?效益源何在?人世之后,业内人士有的乐观,有的悲观,有的茫然;有的想象发展态势正旺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不日将进入股市,有的感叹支撑面有限的地方性商业银行"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理解,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还是有的,但生存的环境并不是十分地宽松,有发展的优势与机遇,也有开拓的劣势与困难.  相似文献   

18.
当前,各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紧抓不放,尤其是大力推进集中居住,定规划、搞示范,使有的农户已经搬进漂亮的新村,入住宽敞的新房,这是件好事。问题在于,有的地方在推进集中居住的过程中,不从当地实际出发,不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推进速度要求太快,住房建设标准设置太高。群众对此心存疑虑:难道盖了新楼、住进新房就算是建成了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其前提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相似文献   

19.
读了《乡镇论坛》2006年10月上半月刊发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有讲究》,我感触颇多,深受启发。负责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干部更应对照一下自己的工作好好读一读,看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对照江西省赣县的工作经验我有以下的启发:一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一定要因地制宜,只有选准符合每个村子的具体实际情况的一到两个特色产业的发展项目,才能引导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而实际工作中,我们有的干部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凭想当然就让项目盲目上马,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二是要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有的地方搞…  相似文献   

20.
对应用购买力平价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珍 《数据》2003,(7):51-53
国际经济比较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不少国家、区域性组织及国际组织都在探索国际经济比较问题,并形成了具体的实施办法。1968年,联合国统计机构开始组织并实施的“国际比较项目”,采用购买力平价比率来计算各国GDP。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多个阶段的工作。我国在这方面也已有所发展。然而,目前购买力平价法尚存在一定的缺陷。探索如何克服应用购买力平价法的局限性,无疑对于我们参与国际经济比较大有裨益。购买力平价法所谓购买力平价法就是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统计计算,找到不同国家间货币的实际对比关系,以比较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