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胡金焱  张博 《金融论坛》2014,(1):3-9,49
本文在对山东省济南市周边县、镇213户农户家庭情况、信贷需求及资金来源渠道等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异方差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信贷资金获得渠道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常住人口数、债务水平的提高倾向于提高农户的信贷需求,收入来源、债务水平会对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起到积极的作用,债务水平越高越需要非正规渠道资金;而农户户主年龄、家庭最高受教育程度、所处区位及居住村是否设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等因素对农户信贷需求及其资金来源渠道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判别抽样法,定点选取了16个省(市)国定贫困县中的1503户暂时性贫 困农户为对象,对其经济特征、信贷需求及贷款可获得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 Probit模型对其贷款可获得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调查发现:大多数暂时性贫困农户均 有信贷需求,且以中短期和小额为主,用途以消费为主,生产次之,信贷可获得性整体偏低, 且正规信贷获取难度大于非正规信贷。实证结果显示: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社会关系 对贫困农户正规信贷和整体信贷可获得性均有正向影响;家庭社会关系及区域影响力对非正 规信贷可获性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机构物理距离对贫困农户信贷可获得性产生了一定的排斥 效应。可见,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社会关系、金融网点已成为我国贫困农户信贷可获得 性的现实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实现"四化同步"的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解决之道在于发展农村经济。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信贷约束现象,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农户个人特征中,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与其正规信贷约束显著相关。年龄越大,信贷约束的程度越严重,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状况越好,信贷约束程度越低;在农户家庭特征中,家庭年收入、是否有房屋产权、是否加入合作社与农户正规信贷约束显著负相关。基于此,本文从农户特征视角出发,提出了缓解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建议:一是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扶贫要与扶智相结合;三是要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四是大力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五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贷排斥会降低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影响农民增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收入结构的视角考察了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排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信贷排斥具有显著的收入效应,正规金融的信贷排斥会使农户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农业纯收入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关系理论视角下,基于新疆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关系资本、宗教关系资本、银行关系资本与农户贷款可得性之间关系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农户贷款更多依赖于家庭关系网络的维护,尤其是关系质量对其非正式借贷获得性帮助更大。银行关系资本对农户获得贷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农户较好的银行关系对农户获得正规贷款有积极作用。此外,家庭经济决策、农户技能水平、文化程度等特征变量也显著影响其贷款可得性,说明其帮助农民获得更多借贷机会、更大的借贷额度并降低借贷风险。本文研究对于理解文化同质性下的关系资本在民族地区农村信贷配置的作用,且对进一步拓展民族地区农村信贷市场体制改革路径,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农户可持续性生计资产框架,以湖北省随州市、襄阳市、武汉市295个样本农户为例,通过建立小额信贷对农户脆弱度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小额信贷能否有效缓解农户脆弱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小额信贷能够有效缓解农户脆弱性,参贷农户的生计资产指标增长率比对照组大;贷款总额和经营性土地面积在99%显著水平下对农户脆弱度的缓解有正向影响;贷款资金的生产性用途及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在95%的显著水平上影响农户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7.
论文实地调查了宿迁市宿城区家庭农场,采用Probit模型对306家家庭农场的信贷需求及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农场主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有农机补贴、参加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的信贷需求有正影响,专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数对家庭农场的信贷需求有负影响;家庭农场主的年龄对家庭农场获得传统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有负影响,家庭农场主的受教育程度、有农机补贴、参加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获得传统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有正影响。家庭农场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正规信贷约束。最后提出适当增加农机补贴、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优化正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引导规范民间借贷发展等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威  杨泳  阚越 《金融纵横》2012,(1):39-43
本文利用江苏省泗阳县1050份农户问卷的相关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高对信贷需求则越大,农户收入的用途也对信贷需求存在显著影响。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关注农户多元化信贷需求,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扩大农村金融服务广唐和深唐等。  相似文献   

9.
论文基于江苏省沭阳县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以数字化"阳光信贷"为例,研究了面对数字农贷、农户借款需求以及需求规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收入与数字贷款需求呈现倒"U"型的关系,生产性经营支出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数字借款需求行为,而网点距离、家庭劳动力占比、父母受教育水平皆对农户贷款行为呈负向影响,其中男性农户的数字贷款需求行为更为明显。论文研究发现,农户的数字贷款需求行为受到收入、支出以及家庭特征的深刻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以沭阳农商行数字化"阳光信贷"为代表的数字农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使用1586个农户微观数据,基于农户分化视角,就社会网络资本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及其稳健性做了实证检验,发现传统农户更多受完全数量信贷配给影响,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多受部分数量和交易成本型信贷配给影响;社会网络资本可有效降低农户受到的信贷配给问题,但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传统农户之间存在差异:社会网络资本可有效降低传统农户的供给型和需求型信贷配给,但在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供给型信贷配给的同时却增加了其需求型信贷配给;因此,建议对辖区农户进行分类管理,发挥社会网络资本的保障功能,避免由此产生"人情贷款",从而降低农户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文章选取1991~2009年广西农村相关经济变量年度数据,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农业信贷支持了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率与农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农村劳动生产率三个变量表现出正相关性,说明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极其重要.接着对农业经济增长金融排斥程度进行了测算,最后就广西农村金融如何更有效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推行吉林省农村小额信贷的进程中,农村信用社发挥了核心作用,但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在现有运作模式下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如信贷期限不合理、人员素质偏低、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欠缺等,这将很难保证为农户提供可持续的信贷服务。本文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有助于农村小额信贷业务持续、平稳地运行。  相似文献   

13.
从肇庆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实践评估来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对于规范农村金融秩序、搞活农信社自身业务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服务对象、服务区域等客观上决定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约束。只有进一步构建信用风险、制度风险和操作风险防范体系,构建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分担体系以及财务风险补偿体系,农村信用社在农户小额信贷中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其改革与发展事关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被动改革和地方政府的干预使得广西农村信用社在改革目标、经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在明确改组农村合作银行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县域农村信用社的积极性,进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银行。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人民银行总行确定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惠农基础工程。自四平辖区梨树县被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确定为吉林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县后,四平市和梨树县两级人民银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本文考察了试点的实践情况,对试点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详细阐述了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金融业即将对外全面开放的前夕,我们迎来了一个“穷人的银行家”获奖的喜讯:2006年10月13日,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孟加拉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立的格莱明乡村银行。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实践解决了两大困扰金融深化和经济平衡增长的理论问题:一是信贷规模及其绩效是可以与抵押品相脱离的;二是金融资源的投入可以与收入水平相脱离,并成为推动低收入群体脱贫的“原始”推动力。尤努斯推行的小额信贷模式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不需要贷款人抵押,二是银行盈利。正因为不需要抵押,孟加拉的贫穷妇女才能到农村银行申请贷款,从而使58%的人现已脱离贫困线;也正因为9年盈利,孟加拉乡村银行的1227个分行才能正常运转,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只有公益与效率的完美结合才能使穷人的脱贫成为可能。尤努斯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模式获得了诺奖的认可,这给我们的有益启迪是多重的:它不仅发现了穷人信用的经济意义,而且给予了诺贝尔和平奖更深刻的社会内涵———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时才会成为可能。这个奖项近期之所以在中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其原因之一恰恰是中国广大农村贫困地区正面临严重的金融抑制而导致的贷款难题已经成为政府一个头疼的难题,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病。这也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社会底层贫困群体的脱贫问题已受到更加强烈的关注,而银行业已在这方面展现了一个成功的范例。面对当前中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现实,要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破解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金融抑制,平衡中国金融资源配置,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匹配,加快贫困群体走向富裕之路的步伐,尤努斯的成功实践极具示范效应。本文刊发谌争勇同志的论文,对“三农问题”及其金融支持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从金融抑制理论角度提供一点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空间结构看,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仍然是农村金融的主体,但是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保险公司等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农村金融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农业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成为除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三大主力外的有益补充,金融要素空间上出现“中部塌陷”特征。改进生产函数,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显示,湖南省农村金融规模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机构组成结构的多元化、农村信贷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湖南农村经济增长,而金融要素从集聚向发散的空间结构转变不利于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缓减贫困一直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2003~2011年中国26个省市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定量研究农村小额信贷缓解农村贫困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其降低农村绝对贫困的程度效应要大于降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收入短缺和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效应,应进一步放开小额信贷发展的约束成分,改进贫困农户贷款评级授信的方式,提高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信贷规模快速扩张,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逐步地暴露出来,特别是信贷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控制信贷风险确保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是当前各级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心。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实际,针对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一直是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数据质量对一个地区整体的金融支持“三农”数据质量会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报表的质量,确保对本地区金融支持“三农”情况的准确把握,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通过督促辖内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各项金融统计制度,积极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工作,并针对辖区内农村信用社报表错误比例较高的现象开发了《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白动生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逐笔自动筛选、归类,有效甄别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科目归类错误,准确测算辖区涉农贷款规模,为提升整体履职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