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运用GTAP模型就中国韩国FTA对两国及世界其余经济体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到韩国取消对华农产品进口关税的影响,韩国农产品的价格、产出及需求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影响较为显著;而中国农产品部门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对世界其余经济体的影响则几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与中美双边贸易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国兵 《财经研究》2007,33(1):101-111
文章经研究发现:(1)1995~2005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主要来源国是印度、美国和欧共体等;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指数分别为3.43和3.89,表示中国出口强烈地遭受到国外反倾销的影响。而同期美国遭受的反倾销强度指数小于1,表示美国出口较少受到他国反倾销的影响。(2)1995~2005年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对称率均较低(0.26和0.20),而美国发起的对称率均较高(2.26和2·46)。并且,中国对美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对称率均较低(0.33和0.20)。基于反倾销对称性,入世后中国应加大反倾销应诉和起诉力度以抑制对华反倾销活动,并且应积极谋求WTO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3)1995~2005年美国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指数分别为1.72和2.20,表示美国对华反倾销行动强烈地影响到美国从华进口。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对称率分别为3.05和5.00,表示美国对华反倾销强烈地影响到中美双边贸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已成为各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的众矢之的。在众多对华实行贸易救济措施的经济体中,欧盟、美国、日本作为我国的三大贸易伙伴,且作为在世界上有较强影响力的经济体,对我国出口的直接影响以及由于示范效应带来的间接影响都十分显著。因此,文章将基于相关数据对欧盟、美国、日本对华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美是韩国最主要的两个农产品进口来源国.韩国作为中国在东亚重要的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必然会影响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文章分析了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的影响.得出结论:1、中国对韩国出口农产品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2、中国对韩国出口稻谷、大米等10种农产品几乎不受影响;3、在5年之内,中国对韩国油籽及饲料类农产品出口相对于美国将处于劣势地位;4、中国出口的水产品、蔬菜、肉及水海产品制品、蔬菜水果制品等相对于美国在韩国市场上所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将趋于减弱;5、中国出口的食品工业残渣及废料类农产品在韩国市场上所具有的轻微优势会在短时间内失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模式和程度.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吸收的FDI的影响,美国对华FDI总额在中国的重要地位以及美国对华投资结构和投资目的,并构建计量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显著的政策含量和经济指标,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影响无法低消我国廉价劳动力和潜在的巨大市场的投资优势.  相似文献   

6.
黎峰 《财经研究》2023,(8):79-93
对于参与国际循环而言,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意义何在?依托大国市场优势构建国内供应链,将对中国企业进口议价能力产生何种影响?文章通过综合利用中国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库、Wind上市公司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发现:(1)“入世”以来,中国制造类上市公司的国内供应链构建水平及其进口议价能力均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2)国内供应链的构建有效增强了企业进口议价能力,该影响在高技术密集型部门、民营企业、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及全球价值链下游企业中的表现尤为显著。(3)进口替代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企业成长效应是国内供应链促进企业进口议价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4)相对于省内供应链,突破本地市场边界的区域内供应链、跨区域供应链、全国供应链的构建,对于企业进口议价能力提升的作用更加明显。文章研究表明,以国内供应链构建进一步增强企业进口议价能力,应加快内资企业成长,培育国内供应链“链主”;依托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提升国内生产配套能力;协调区域专业化分工,加快国内产业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阐释对华出口管制影响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机制的基础上,以美国高技术中间品为例,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检验了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会抑制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该结果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主要通过降低中国企业成本加成率与提高国内外中间品相对价格来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扩展分析发现,相较于一般贸易企业,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加工贸易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抑制作用更大;相较于高技术创新企业,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低技术创新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抑制作用更大。另外,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会削弱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抑制作用。因此,中国应该不断扩展经贸合作范围,加深与其他进口来源替代国的经贸联系,从而削弱美国对华脱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对东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对东亚经济体产生的传染效应.文章认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在于其金融部门的结构性问题,它会影响到东亚大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与金融部门的发展.当然,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和金融基础,中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韩国反倾销法杨坚(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韩国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中韩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均据韩国经济企划院统计局数据)自1985年起显著增加,当年贸易额达12.9亿美元,1988年起贸易额跃升至30亿以上,1991年韩国对华出口23.7亿...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是国际贸易中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领域之一。文章以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TBT为视角,运用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2002—2011年数据,建立变截距随机效应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显示: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凭借自身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设置了极为严格的TBT,这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具有显著的负作用;进口方人均GDP也影响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两者呈同方向变化,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进口方GDP与中国农产品出口流量呈同方向变化,但其影响小于进口方人均GDP,而中国GDP、中国人均GDP和贸易距离变量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王领  郭婷婷 《经济论坛》2022,(11):78-88
历时8年谈判,RCEP正式签署,这将对各协议国的经济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使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2002—2019年中国从RCEP协议国进口商品的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进行研究,通过构建贸易非效率模型分析影响贸易潜力实现的因素,探究中国作为RCEP协议国中最大经济体为其他协议国提供产品市场的潜力。实证结果显示:双边经济发展水平会对中国进口贸易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地理距离依旧是抑制中国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总体来看,中国从RCEP协议国进口最终消费品的效率较低,还有较大增长空间,中国具有为RCEP协议国提供广阔产品市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此外,美国还将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美国政府对华发动的“贸易战”的动机是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如何应对?本文将依次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深入研究中国与RCEP国家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结合具有汇率因素的结构化贸易引力模型,以“冰山贸易成本”为切入点构建汇率变动、OFDI(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的理论模型,采用2008—2019年中国与RCEP国家的面板数据探索汇率变动、OFDI对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向RCEP国家OFDI与进口呈现互补关系,在考虑第三方汇率效应后,OFDI与进口的互补效应有所降低。第三方汇率中,中欧汇率变动显著降低进口,中美汇率变动增加进口但不显著;第二,将样本分为东盟十国与其余四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发现,中国向四国OFDI与进口依然具有显著互补关系,双边汇率变动依然显著促进中国与四国进口。第三方汇率变动中,中欧汇率变动显著促进中国与四国进口贸易,中美汇率变动抑制进口但不显著。中国向东盟十国OFDI与进口依然具有显著互补关系,但中国与东盟双边汇率变动对进口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中美汇率变动促进中国与东盟进口,而中欧汇率变动抑制进口,但两者影响均不显著;第三,进一步构建...  相似文献   

14.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遭受到经济和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危机改变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格局:对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投资骤增;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期大幅度下降。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强劲增长,成功地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整体下滑之势相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趋势。因此有必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进行探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认为国民生产总值、出口、对矿产和能源进口需求、外汇储备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其中国家政策的影响显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随着对矿产和能源进口需求和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美货物贸易的现状入手,对中国和美国双边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综合经贸关系进行研究,考虑到金融危机对贸易和投资数据的影响,文章实证部分以1986—200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ECM)和格兰杰检验等计量方法,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FDI)、美商对华直接投资(AFDI)的流量和存量与中美货物贸易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计量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虽然是美国货物贸易的巨额顺差国,但美国在服务贸易、对华投资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且中国对美货物进口的减少很大程度上是美商对华直接投资增加的结果。因此,在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中,双方利益不仅在货物贸易,而且在双向投资、服务贸易等经济领域,赢利更多的是美国。  相似文献   

16.
周建  赵琳 《财经研究》2016,(2):85-96
文章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时不能忽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文章构建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货币政策及其宏观经济系统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在模型参数校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政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但是对每个变量冲击响应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较大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将显著干扰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需求的调控,人民币汇率升值波动幅度较大时,货币政策对需求变量的调控作用会减弱,但不会影响相关需求变量在不同时点的冲击响应走势特征。较大的汇率波动会减弱利率上行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缓解货币政策对出口的负面冲击,但会导致贸易条件(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的比值)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7.
韩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较,韩国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投资要晚了许多年,但其在华投资的发展速度却非常快。1992年底,韩国企业在对华投资的外资排名中居第11位。然而,到1996年底,其在华投资的金额即达38.3亿美元,已投资家数约3300多家。目前,韩国已成为中国第6大投资国(仅次于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企业在短短的二、三年内迅速崛起,并后来居上,主要是因为中韩于1992年8月起建交,以及韩国跨国公司集团大量且大规模地赴华投资。下面我们就对韩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发展过程、途径及特点等作一分析。一、韩国跨国公司对华…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两国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在短期和长期内均是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但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美资企业仍然具备很强的投资动机,中国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因此,中国稳步扩大引进美国直接投资必须同如何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优化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结构,引导其向知识化和技术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新兴经济体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体现在多个方面,文章选择研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从经济原理和国际教训的分析入手,运用SVAR模型进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巴西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说明,美国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产生冲击,冲击的程度与两国的经济关联度、经济发展状况、经济金融制度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要避免美国的不利冲击,需要推进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经济结构优化和资本流动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对华投资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晓峰 《经济学家》2002,(1):124-125
美国对华投资的趋势将会怎样变化?客观地说,一国对他国的投资是受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的.本文只从若干经济因素方面分析美国对华投资的趋势.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将是决定美对华投资的主要条件,是决定事物本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