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资本市场》2015,(1):41-49
中国经济未来并非全面去杠杆,也难以重回到过去的全面加杠杆模式,或将进入到转杠杆模式:其中企业部门仍将去杠杆,因为产能过剩背景下去产能是唯一出路,但政府和金融部门将开始加杠杆,以对冲经济下滑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央政府加杠杆地方政府控杠杆政府债务是把双刃剑,既可对冲经济下行风险,但也会推升债务风险、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未来政府部门负债率何去何从,我们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央政府加杠杆,地方政府控杠杆。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评价公共部门可持续性的一般理论框架 ,指出与稳态国债负担率相一致的可持续赤字的时间路径 ,取决于经济增长、出口依存度、出口增长、汇率变动、内外债利率、基础货币、国内外通货膨胀等变量。并按财政风险矩阵估计了我国政府的公共债务 ,测算发现目前公共部门只有很小的赤字扩张空间 ,积极财政政策是不可持续的。测算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债负担率时间路径和财政偿债能力的影响显示 ,财政以后也必须及时调整政策才能恢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部门的杠杆率逐步攀升,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经济结构性失衡以及产能过剩.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恶化,债务风险加大.以总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的修复手段难以实施.因此,必须转变导向,从需求端转向供给端,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  相似文献   

4.
自2009年希腊等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后,政府债务风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依据AK模型的推演得知,外债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应满足:ρ/σμ>as,通过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外债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检验结果表明:外债对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存在正向作用,但是作用很小.政府未来的政策应该要更倾向于引导外债转向投资领域,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外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估我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一、问题的提出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通货紧缩,我国政府开始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增加政府开支,以刺激经济增长。从1999年底的政策取向来看,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已出现了长期化的苗头。发行国债刺激经济,自然引起了人们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关注。政府在每一次大规模增发国债时,也都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仍存在发债空间。不过,驱使笔者关注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问题的主要还是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布局调整。我们知道,中国国有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一个由财政、银行、企业组成的“三位一体”,其中,财政和银行都是国家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乘数和实际乘数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分别测算了我国的理论财政政策乘数和实际财政政策乘数.测算结果表明,这两种财政政策的乘数值都不大,尤其是实际作用乘数的值明显偏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也不明显.就乘数的影响因素来看,其可能原因在于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过低,同时消费存在很大的刚性.根据上述乘数的测算值,我们还分别估算了在两种模型下财政政策的综合乘数效应.显然,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其中政府购买支出是最主要的政策工具.此外,尽管理论和实际作用乘数相差很大,但两者最终形成的乘数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差不大,甚至财政政策的实际乘数效应在多数年份超过理论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自2008年年末我国开始实施以大力度的减税、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为主要特点,以大量的债券发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融资手段的、财政直接扩张与间接扩张并用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从实施效果来看,本轮积极财政在总量型经济指标上表现较为明显,数量分析表明其对经济和投资增长的效果都优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保八"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但同时,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此外,还带来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膨胀,尤其是利用政府融资平台筹资形成的政府债务"信贷化"倾向,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传导、叠加,对保持财政可持续性构成威胁。为考察当前我国财政的可持续状况,本课题组运用随机动态分析框架与财政风险演进理论两种方法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进行了考察,均得出当前财政具有可持续性的基本结论。但不可否认,在当前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未来我国财政可持续性既受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又受到人口老龄化和加大民生支出压力的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一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统筹协调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以经济的可持续为终极目标,以积极财政政策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加大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策略,应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主动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重点,由推进逆周期调节为主的总量调控政策转向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调整政策,利用3~5年的时间灵活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努力加大改善民生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财政功能的转变。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统筹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与监督制度、强化预算管理与监督机制,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8.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去年初开始。受国际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外需拉力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逐步减弱。相比之下.全社会投资呈现快速增长,对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下半年,国民经济能否继续稳定较快增长.关键因素之一是看投资需求能否继续发挥强劲的拉动作用。 今年上半年,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因素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投资 118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5.1%,增幅同比提高 4.1个百分点.其主要特点是:一、投资增幅大。上半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宏观债务率攀升,经济增长无法摆脱对债务的依赖,为此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典型时期和连续时期实证研究居民、企业及政府部门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旨在探究稳增长目标下中国宏观债务风险问题,为防范债务风险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居民债务对经济增长短期具有促进作用而长期呈现抑制作用,企业债务和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短期与长期均呈抑制作用,企业和政府部门债务风险较高;在经济平稳时期适宜采取居民部门债务扩张政策,适度降低企业和政府部门债务水平,在经济剧烈波动时期应谨慎提高居民债务水平,加大力度降低企业和政府部门债务;在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反弹背景下,应适度提高居民部门债务,注意防范企业和政府部门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梳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对政府债务风险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经济-财政-金融"一体的框架探究了两者的具体作用机制,并通过敏感度分析与财政反应函数分析了这一机制与财政政策调整间的联动性.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主要通过"筹资能力"①影响政府债务可持续性,无论是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动态调整均表现出改善政府融资环境的积极效应,且不易受财政政策冲击,可缓解经济景气变化所引起的政府债务风险长期均衡波动,实现对周期性风险波动的主动防控.同时,结合我国初现"财政疲劳"的现实,金融市场发展有助于实现财政调整的良性循环,扩大政策回旋空间,缓解潜在风险波动.此外,历史上较大危机后,我国不同财政防范措施造成了政府债务风险短期波动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新一年,我国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5%左右,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面对“三重压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增长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上,“稳”字出现的频率高达78次,这也呼应了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经济增长目标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而环保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全球经济仍将处于调整之中 ,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能否从以流动性、金融性为主 ,以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调整到私人经济的投资需求上升和生产性扩张的真实经济基础上来 ,将关系到今年全球经济的表现。”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鄂志寰博士在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2000年新春报告会”上如是说。回顾1999年的国际金融形势他认为 ,在过去的一年 ,全球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居民消费增长的推动 ,而投资增长幅度有限。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活跃的金融市场 ,以及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导致的财…  相似文献   

13.
政府债务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关注.特别是经济危机后,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提高,本文利用2004-2016年季度数据研究中央政府债务债务与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中央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加,但占GDP比重缓慢下滑,中央政府债务风险较低,相反地方政府债务占比和风险持续上升.中央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是政府筹资投向、 挤出效应和投资效率等多方面原因的结果.政府债务与货币供给存在相互配合效应,债务增加对货币供给量存在促进作用,债务增加是货币供给量增加的重要推动力量,央行的货币政策规则应该考虑政府债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出现深度调整,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具体表现为:国际贸易量萎缩,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去杠杆化收效有限,国际资本流动发生方向性改变;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面临重新布局;由于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不同步,政策协调难度大。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进出口增幅下降,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资本流出加速,外汇储备近期下降过快,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的状况。为此,应采取拉开与美元距离,有序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必要时加强资本管制;平衡好"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债务问题;加快结构性改革,减少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加强大国之间的协调,寻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等措施,应对国际经济调整。  相似文献   

15.
根据Ghosh et al(2013)财政空间理论,利用2010—2019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省级政府债务可持续、财政空间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个别省份出现了财政疲劳现象,要把控好债务风险雷区,但各地区债务限额存在异质性,在不损害可持续性的情况下,大部分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我国省级政府的财政空间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政府负债率高于财政空间的临界点(或较低的财政空间)时开始阻碍经济增长,因此,需要通过降低政府负债率实现更高的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渠道是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储蓄和长期真实利率也是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而长期名义利率未能成为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张丹 《当代经济》2010,(14):12-15
财政政策“凯恩斯效应”存在与否的争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经济增长“消费驱动”的诉求下,财政政策与消费的影响分析更显重要,本文通过加入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控制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私人消费的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了“凯恩斯效应”的存在性。结果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将有效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但财政政策“凯恩斯效应”的取得将取决于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高下。当地方政府具有较高的收入能力及税收水平时,其经济性政府支出及转移支付的增加在长期内都能提高消费水平,而低偿债能力政府,积极财政政策对消费却存在挤出效应。而转移支付的增加却无法对私人消费产生影响。这也验证了“非凯恩斯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经济》2014,(2)
正2012年以来,中国的债务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质疑。同时,债务问题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及问题。从总量上来看,中国政府部门的债务偿付风险并不高,但是市、县级地方政府债务的流动性风险存在隐患;非政府部门(居民+非金融企业)总体债务水平接近高风险区域,预计中国2013年非政府部门债务占GDP比重约163%,偏离其长期回溯趋势约7.6个百分点;居民部门负债较低,具有继续提高杠杆的潜力。目前,中国债务风险的核心是企业部门。从2008年至今,中国企业部门债务占GDP的比  相似文献   

18.
国债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9年恢复国债政策以来,国债政策一直是财政政策重点实施的工具之一。国债政策究竟能否拉动经济增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增长,一直是学术界研讨的热点。分析我国国债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与否是起点,在检验其在我国存在性的基础上引入了格雷钠的国债与经济增长模型,同时,结合我国国债使用的实际情况,验证了我国的国债政策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并就此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探究财政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债务收支结构视角系统揭示地方公共债务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机制,阐明债务可持续与收入分配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的正负循环影响,发现地方公共债务规模与社会不平等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分配格局的最终变化受到债务筹资结构和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结合中国经济周期和财政制度,本文提出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和完善收入分配结构的财政政策框架,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政府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具有高杠杆性质的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快速增长。由于对政府影子银行债务的监管较为薄弱,致使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增加,对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据此,在测算我国政府影子银行债务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构建VAR模型,研究了我国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及其脉冲响应路径。研究表明:我国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经济波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影子银行债务规模的增加会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会促进影子银行债务规模的增加;短期内影子银行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是负向的,但从长期来看,是正向的;短期内经济增长受自身影响的程度大于受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冲击的程度,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受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冲击的程度将会大于受自身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