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推动普惠金融惠及农民的重大举措,对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有着重要作用。研究以我国30个省份(除去西藏、港澳台地区)为样本,选取2011年到2019年作为取样年限,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报告中的综合指数,建立门槛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结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指数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加大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程度,并进一步分析得出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也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增大以相似的程度加大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影响,但是其数字化程度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目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具有“正U型”关系,即数字普惠金融不同发展时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不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金融认知水平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根据所得结论,本文提出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提升农户数字金融素养,以数字化技术完善农村征信体系,缓解城乡收入差距以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李麦收  李凯旋 《征信》2023,(1):12-20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创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思想指导下,结合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将2011—2019年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相匹配,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小微企业创业视角出发,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效应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要大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不同,覆盖范围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数字化程度和使用深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促进农村居民创业和小微企业创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郭秦 《现代金融》2024,(3):52-59+51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制约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阻碍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也由此而来。随着金融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数字普惠金融演变为金融包容性发展的必须环节,也是调整产业间升级、弥合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本文基于2011-2021年31个省(市)级面板数据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将产业升级细分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更深一步分析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后按照区域异质性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地抑制城乡收入差距;其次,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能产生中介作用;最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效果在收入差距较高地区最大,在收入差距较低地区最小,同时在收入差距最高的地区,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作用,而在收入差距为中、高等的地区,存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作用。本文以产业升级为视角,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城乡收入差距效应进行较为全面、具体与系统地探讨,有助于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研究,为政府部门在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泰尔指数构建面板分位数模型,探索长江经济带如何科学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对泰尔指数的收敛效应主要来源于金融覆盖广度,金融使用深度缺乏显著性,数字化程度甚至扩大泰尔指数;数字普惠金融三大层次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对泰尔指数具有明显异质性影响;分位数回归表明,总体上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对泰尔指数大于20%分位省份发挥收敛效应,覆盖广度使拐点提升至30%以上,使用深度使拐点恢复至20%,但不利于70%以上分位省份发挥收敛功能,数字化程度则显著扩大40%以上分位省份收入差距。因此,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应按地区实际进行动态调整,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理论逻辑,运用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变更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同时,在各个区域中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都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和促进人力资本高级化路径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3-2017年面板数据为样本,以北京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以泰尔指数度量的城乡收入差距为核心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构建空间面板滞后模型(SAR)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本省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对相邻省市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本省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缩小作用,同时对邻近省市的城乡收入差距也具有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源秀 《现代金融》2023,(11):43-49
区域协调旨在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在政府的支持和监管下,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机会,促进金融包容性等缩小城乡差距。有鉴于此,本文以地区政府竞争为视角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基于双向固定基准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及异质性分析对2013-2021年省域数字普惠金融、地区政府竞争和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地区政府竞争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具有逆向调节作用;第三,作用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三点建议:(1)推进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全国各地;(2)建立区域合作机制;(3)优化政府竞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实证模型,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空间效应以及区域异质性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在全国层面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维度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使用深度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呈现“低—低”“高—高”集聚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相关部门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实施符合本地区发展特点的数字普惠金融战略,以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西北地区2011—2018年3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考察了城镇化水平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地区金融排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城镇化水平的调节效应显著,即在城镇化水平越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越明显.据此本文提出西北地区应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同时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从而更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陈苗 《现代金融》2023,(6):42-49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民生的意义重大,刻不容缓需改善解决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上也逐渐被证实产生着深刻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0年全国31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对其产生的收敛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在数字普惠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逐步往下降的趋势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数字普惠金融产生的效用也不尽相同,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其产生的效用更为显著。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层面的指数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要利用好数字普惠金融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仅要完善相关技术,也需要政府加大引导。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普惠金融评价体系对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普惠金融指数进行测算,并构建回归模型探讨普惠金融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自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后,普惠金融指数上升速度明显加快,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在经济发展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作用效果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呈减弱趋势。因此,为了使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更好地协同发展,应采取强化政策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域内金融协调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以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以产业结构为中介变量,实证考察普惠金融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普惠金融对城乡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收入差距存在改善效应,对财产性收入差距存在扩大效应;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数字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具有积极影响,但对以金融服务网点密度等指标衡量的金融服务渗透性的影响效果则相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以共同富裕为切入点,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两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即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数字普惠金融分指标中,数字化程度的影响最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低财富家庭的作用效果更明显;门槛效应检验揭示,当家庭所处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程度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缩小家庭财富差距。据此,本文提出应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尤其要关注其数字化程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理论上说,数字普惠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扩大信息共享渠道,降低服务门槛,为长期在现代金融服务业体系之外的"长尾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实际中,究竟这种数字化类型的普惠金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否真正发挥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考虑了移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测算出2011~2015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综合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运用泰尔指数测算各地城乡差距,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综合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外贸依存度、财政支出偏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除支持传统金融发展外,也应综合考虑移动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贡献,规范和扶持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传统金融同线上移动互联网金融结合的优势,早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分析了居民创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基于总体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居民创业有利于收敛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居民创业,进而收敛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发现,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居民创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越来越小,相比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居民创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最大。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家庭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及其城乡、地区异质性值得关注。本文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宏观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9年的微观数据,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产性收入规模的扩大,这一作用是通过促进家庭参与金融市场来实现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促进作用存在城乡和地区异质性,表现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家庭金融关注度越高,越有利于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字普惠金融应用了数字技术,有效地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数字技术具有便利性、低成本、低门槛等优势,对居民收入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文章从理论方面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机制.其次,采用了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被解释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  相似文献   

20.
赵明霄  刘鹏 《甘肃金融》2022,(7):51-56+63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在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甘肃省数字普惠金融的迅速发展显著收敛了城乡收入差距,且该收敛效应存在经济发展程度双重门槛。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加强对甘肃省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应该运用多重手段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