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数字化已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将会扩大,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出现数字金融应用场景不足“、自身排斥”现象严重、农村金融的市场化水平不高、信息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建议借鉴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做法和典型案例,推动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或许需要不止一项金融服务产品,但并不是每一个服务对象都需要所有的金融服务产品。对于不同的服务对象,其所需要的适当的服务内容是不同的。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当然要用技术,用什么技术并不是问题的所在,怎样用数字技术才是真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许江 《中国金融》2020,(9):30-32
当前,我国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这一历程中,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不同市场主体在应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过程中的期待与困惑。为此.本刊约请相关机构负责人及专家就数字普惠金融的新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林静  张俊 《银行家》2022,(6):14-16+6
<正>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和客户行为的深刻变迁驱动银行网点功能和服务正经历着巨大变革。尤其是伴随Z世代的崛起,数字原住民们习惯了在移动客户端处理金融事务,对金融服务的隐形无感、实时泛在需求推动其以开放银行模式嵌入数字化生活场景。作为全社会数字化变革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转型,加速了服务渠道的大调整,也深化了传统网点的转型。近几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又进一步加速客户和各类服务向数字化渠道迁移,智能化、“无接触服务”兴起,银行业的场外交易率持续上升。2016~2021年六年间,  相似文献   

5.
以金融科技和业务创新为驱动,着力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新体系,为小微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惠金融战略部署,紧紧把握数字化时代客户需求变化和数字技术创新趋势,充分发挥国有大行"头雁"作用,围绕"打造三农普惠领域最佳数字生态银行"的总体目标,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金融科技和业务创新为驱动,重点从"渠道全面化、场景服务化、产品敏捷化、风控立体化、数据资产化"五个方面发力,着力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新体系,为小微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以金融科技和业务创新为驱动,着力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新体系,为小微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惠金融战略部署,紧紧把握数字化时代客户需求变化和数字技术创新趋势,充分发挥国有大行"头雁"作用,围绕"打造三农普惠领域最佳数字生态银行"的总体目标,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金融科技和业务创新为驱动,重点从"渠道全面化、场景服务化、产品敏捷化、风控立体化、数据资产化"五个方面发力,着力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新体系,为小微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兴则乡村兴。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利用科技优势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完善服务网络、降低服务成本。近年来,我国围绕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但当前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应推动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字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黄卓  王萍萍 《中国外汇》2023,(24):23-25
<正>中国数字金融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服务长尾客户、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以及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金融正全面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数字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这是数字金融首次出现在中央级别的会议报告文件中。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数字金融实现了快速发展,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服务长尾客户、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以及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创新不断提速,金融业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需求侧,客户群体日趋多元化,对服务便捷化、产品个性化、客户体验极致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客户对业务线上化和移动化、服务远程化的需求愈发强烈。  相似文献   

10.
加快构建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立足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的战略性布局。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行的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为广泛的包容性,能够充分发挥金融在释放消费潜力、升级产业链、协调城乡发展、推进对外开放中的牵引作用,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目前,我国在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农村金融等领域的数字化发展,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新发展格局持续献力,并打造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然而,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能力薄弱、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不足、数据获取难度大等问题,正制约着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发展格局的赋能效应。因此,需要从数字化建设、服务可及性、数据供给、监管变革等层面重点发力,全面推进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和政府迅速部署,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其中,以数据生产要素为基础的数字平台经济,依托新技术优势,为抗击疫情发挥出独有的作用。为了配合疫情防控的总体需求,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受到限制,而众多数字经济平台在此次“抗疫”战争中起到了信息聚合、数据共享、资源调配、技术支撑、金融支持、情绪释放等重要作用,涌现了一大批普惠金融亮点,起到了一定的稳定性支撑性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比研究新冠疫情和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的不同影响。分析研究发现此两次都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巨大冲击,但2008年的危机表现为金融危机传导至实体经济引起的经济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则表现为外部因素直接冲击实体经济造成经济危机,短期对金融系统影响较小。长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将重塑全球经济,全球产业链地区化、慢全球化、经济金融数字化、金融发展公益化等发展趋势显现。  相似文献   

13.
赵志军 《青海金融》2023,(11):47-52
数字普惠金融运用数字化手段、多维度数据,更加立体地对金融机构的客户进行画像,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大幅提升了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能提供低成本、便捷的创新型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与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是落实国家发展数字经济,提升普惠金融能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本文围绕农信机构如何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多元化服务乡村振兴提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保险业坚定地迈入数字化变革进程,加快向线上化、科技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型。复旦大学与腾讯微保共同发布的《后疫情时期中国保险需求的18大发现》表明,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传统保险机构正在加速向互联网保险转型,新金融科技也加速渗透保险行业,逐步形成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主的现代保险科技,其分布式数据储存、点对点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产业链发展,隔离防控以及“封城”等催生了线上化金融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加速向数字化迈进。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不仅能够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应用率较低、流程复杂和征信数据不全等问题,而且将从技术层面解决供应链金融信用、认证和产业链融合连接问题。未来,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升级应抓住当前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的“新基建”发展机遇,通过强化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技术与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罗勇 《银行家》2022,(12):106-108
<正>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服务向数字化、线上化迁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银行开始谋求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突破。2021年《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与《网络安全法》一同形成了数据合规领域的“三架马车”,监管政策强度日趋加大,银行数字化转型既要通过海量客户行为数据准确识别客户、营销获客、控制风险,又要确保客户信息安全,符合数据使用的法律规定,数据的保护意识和对数据价值挖掘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开始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7.
数字普惠金融具备了数字化、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河北省11个地级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一级维度对农民收入具有普惠效果;第二,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也能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但是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果要大于城镇居民;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及其覆盖广度和数字化水平能够显著地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其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收敛效应。鉴此,在政策方面,未来应做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同时也应防范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发挥其应有的普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微企业的融资获得情况与其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小微金融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研究发现,小微企业的资金实力较弱,虽然在融资过程中面临一些制约,但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已得到逐步改善。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的小微信贷模式发现,开展小微金融服务的核心思路在于平衡收益与风险,关键要点在于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对小微金融的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创新小微金融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重新认识小微客户并建立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供需两端入手建立多层次的小微金融生态体系,以及深化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在小微金融供需生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场战役中,数字化技术在信息服务、疫情检测、物资保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疫情也催生了公众对在线教育、办公、医疗、娱乐等的巨大需求,数字化成为各个行业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银行步入4.0时代,各商业银行也纷纷将数字化转型纳入核心战略范畴,并以此为切入点结合重点业务领域、渠道载体以及应用场景大力推进金融科技赋能模式创新,积极探索“第二发展曲线”。经研究,金融科技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困境,有效助力各商业银行适应时代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科技助力“零接触”服务,有效降低物理场所经营风险;助力贷款审核、发放模式创新,有效提高普惠业务精准滴灌;助力预警信息分析精细化,有效增强内外部风险管控水平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