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军 《财会学习》2020,(12):244-245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第三方支付极大地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也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了新的市场。由于买卖双方收付款的时间差等原因,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内存在大量客户备付金,目前在第三方支付客户备付金的内控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信息技术衍生的安全隐患、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和对银行的高度依赖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健全第三方支付客户备付金的内控体系、建立多元资金保障机制,以期提高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内控水平。  相似文献   

2.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出台,对规范非金融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起着重要作用。但与美欧等国相比,我国在非金融机构客户备付金的监管上还存在一定不足,仍需进一步完善。本文拟在比较分析美国与欧盟支付机构客户滞留资金监管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当前我国非金融机构客户备付金监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以期借鉴国外监管经验,完善我国非金融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出台,对规范非金融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起着重要作用。但与美欧等国相比,我国在非金融机构客户备付金的监管上还存在一定不足,仍需进一步完善。本文拟在比较分析美国与欧盟支付机构客户滞留资金监管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当前我国非金融机构客户备付金监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以期借鉴国外监管经验,完善我国非金融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政策     
《时代金融》2013,(19):8-10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不得擅自挪用中国人民银行6月7日发布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以及以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办法》旨在规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防范支付风险,维护客户权益。《办法》明确,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  相似文献   

5.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性质,学界存在争议,存在"保管"和"托付"不同主张。目前我国法律已经明确客户备付金是支付机构为客户保管的财产,资金所有权属于客户。但是实践中客户备付金均以支付机构名义存放于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与备付金存管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还没有完全明确。之所以存在性质界定模糊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备付金存管制度尚不完善,特别是没有要求存管银行建立二级账户,导致资金运行不透明,权属关系界定不清;也造成资金可能被支付机构挪用从而出现无法兑付的风险。在这一点上,纸质时代曾经出现的兑付危机可以为电子化时代的风险应对提供启发。如果支付机构不挪用客户备付金,兑付风险主要来自备付金存管银行。而一旦备付金存管银行破产,按照目前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支付机构的客户难以得到存款保险保障,未来需要改进。可以借鉴美国存款延伸保险制度,通过备付金账户独立化和二级账户可识别化,将备付金账户存款保险延伸至备付金真正所有人,即支付机构客户,从而有效保障客户权益。  相似文献   

6.
业界资讯     
人民银行发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为规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防范支付风险,维护客户权益,人民银行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日前发布。《办法》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根本,从严管理客户备付金的存放和使用,确保客户资金安全。在这一前提下,《办法》确立了备付金银行分类和账户分层管理、资金封闭  相似文献   

7.
新政出台     
央行发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为规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防范支付风险,维护客户权益,人民银行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于6月9日发布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办法》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根本,从严管理客户备付金的存放和使用,确保客户资金安全。在这一前提下,《办法》充分考虑支付服务市场创新和发展需要,适度把握制度的原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中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着高速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中客户备付金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现有特征,重点研究分析第三方支付机构中的客户备付金抽离问题,分析其微观形成机理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并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用金抽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指出客户备付金抽离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及客户支付行为的影响,央行的监管对第三方支付的运营既有正的利益促进作用,又有相反方向的利益减少影响。最后,结合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抽离的必要性,提出从根据中国国情完善监管框架、多方协作以保障客户备付金安全性、依据大数据时代优势监管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健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监管等方面完善监管政策,实现既控制风险,又鼓励金融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业务规模、互联网支付、收单业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现状,指出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平台存在一定资金安全风险隐患、行业监管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客户信息存在泄露风险、机构监管模式落后导致效率低下等,提出加强备付金集中管理、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实现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模式转变等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健康发展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月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办法》确立了备付金银行分类和账户分层管理、资金封闭运行和使用、备付金信息多方核对校验、重要监管指标动态调整,以及政府、自律组织和商业银行合作监督等系列监管制度,全面规范客户备付金的存放、归集、使用、划转等存管活动。《办法》明确,客户备付金只能用于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和《办法》规定的情形,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以及以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必须全额缴存  相似文献   

11.
热点 资讯     
央行加大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监管力度 央行目前发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全面规范客户备付金的存放、归集、使用、划转等存管活动。多家支付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央行加大对于备付金的监管力度,强化了支付机构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的责任,有助于促进支付产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近期,央行的一份文件让"备付金"备受关注.什么是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央行指出:客户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预收其客户的代付货币资金.举个例子——喜欢购物的你,在网店下单支付之后,你账户里的钱就转到了支付机构;等你确认收货之后,支付机构才将钱转给商家.这部分沉淀在支付机构的资金就是备付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银行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监管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文章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监管归纳为四个阶段,通过分析比较不同阶段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监管方法,指出不同阶段备付金监管特点及集中存管前后的影响与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一、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支付机构发展呈日益蓬勃之势。2015年,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821.45亿笔,金额49.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51%和100.16%①。支付机构已然成为支付服务市场的有益补充,对促进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发展普惠金融起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也面临不少问题和风险:一是资金管理风险。支付机构在支付账户的基础上,跨市场跨行业业务发展迅速,加大了客户备付金管理难度和市场交易风险。二是信息安全风险。支付机构交易平台中,积攒了大量的客户身份信息及客户银行卡交易信息,需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防止信息泄露。三是客户权益保障风险。部分支付机构对客户身份信息识别距离落实账户实名制仍有一定差距,并未按实名制要求留存客户实名证件并对证件信息进行核对。身份信息管理的漏洞,为欺诈、洗钱等风险提供了可乘之机,且当客户权益受到侵占时,客户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新政策     
《云南金融》2013,(7):8-10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不得擅自挪用 中国人民银行6月7日发布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以及以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  相似文献   

16.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以及《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出台与实施,对规范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发展、保护持卡人权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实践中,现行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监管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视角,分析当前我国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监管制度主要存在的不足,并在借鉴国外预付卡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监管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央行就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征意见 日前,央行起草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可以根据业务需要选择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合作银行。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开启了客户备付金的互联网支付时代.然而,非银行支付机构占用甚至滥用客户备付金的行为,既侵害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合法权益,也威胁着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为了及时有效地监管备付金,人民银行相继采取了集中存管和网联清算模式,总体上遏制了备付金滥用的风险.然而,高效谦抑的金融监管手段要求完善的金融私法以及金融私法与金融公法的有效衔接;而目前,由于客户备付金的法律权属不明、备付息分配制度缺失、监管立法层级较低、备付金滥用的法律责任缺位等问题,导致客户备付金的监管仍存潜在问题.此外,网联掌握了客户线上交易的大数据,如何促进该数据正向有序流动,也是现行监管所面临的新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1)从法律性质上,客户备付金应当定性为信托财产,消费者与非银行支付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当定性为信托关系.(2)加快完善上位法的立法规定,综合评估滥用客户备付息的法律后果,建立客户备付息分配制度,形成信托法-银行法-刑法三法合一的法律监管体系.(3)通过社会化和场景化控制,为个人消费数据的流动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客户备付金相关制度的不断出台,监管机构构建了"支付机构内部控制、备付金银行外部监督、监管机构行政监管"的监管体系,其中,备付金银行的外部监督作用至关重要,是保证客户备付金安全的重要防线,也是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监管工作的重要部署。本文从监管现状中分析备付金银行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报告等有关环节的外部监督效果,以及影响外部监督效果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并提出强化备付金银行外部监督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连续发文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明确条码支付规范后,2017年12月29日,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自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将由现行的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这是自去年年初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建立以来,央行首次调整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比例。为何要集中存管备付金是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实际收到的预收代付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