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鲁凡 《改革与开放》2014,(18):34-35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各种被异化的现实,阐述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人的类本质及人与人的异化。本文以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视角,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提出克服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坚持以人为本,践行马克思的实践观,以此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探索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了社会本质,较为充分地说明了人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异化的必然。但是历史的产物终究不会是永恒的,马克思通过对私有制与劳动异化的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劳动异化的深层次根源,认为劳动异化作为劳动的一种状态必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被扬弃,人类由此进入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依赖于现实不断生成的运动,它是人类获得解放的最切近形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人是对象性的类的存在,并通过劳动所创造的对象来确证和感受自身的存在和价值,但是马克思所看到的却是一个与他的看法非常矛盾的社会.马克思从对现实的人的生活状况的关注出发,对前人使用过的“异化”概念进行了改造使用,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认为异化劳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矛盾的社会现实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桑艳  陈群 《改革与战略》2013,29(4):7-10
马克思把哲学的"异化"概念与经济学的"劳动"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造成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劳动发生了异化,结果使人的自由劳动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异化劳动扬弃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异化劳动的全面超越,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历史必然性。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学习和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异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哲学意义,本文在简要分析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理念,探索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核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形式的异化,提出了人与人的类本质异化思想。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对城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偏低这一现象,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分析异化劳动视域下该主体幸福感偏低的原因,并从社会、制度、环境等方面和农民工自身角度进行深度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以实现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推动该主体全面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在西方思想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在"异化"概念的早期发展中,霍布斯、卢梭和黑格尔、费尔巴哈等西方思想家们作了大量建树.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阈内体现为生产结果异化、生产过程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人际关系异化四个方面的规定性,其构成了其理论的逻辑框架.马克思在异化理论的发展后期实现了从抽象的人的本质到生产劳动的视角转换,并从异化的力量来源和生产力两个方面对扬弃异化劳动进行了回应,使异化劳动理论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事实出发,批判的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异化思想,创立了科学的、唯物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由四个方面构成,他深刻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之一,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此书中所阐述的“异化劳动”理论更是马克思在那个时期思想的精华所在,明确它的产生、发展、对社会造成的不良结果及其异化的扬弃过程,最终掌握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提出了异化劳动思想,异化劳动的本质表现为异化劳动与对象化劳动相区分,作为异己力量控制人,使人"非人化",使人与人相异化。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手稿》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消除异化,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萌芽,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现实,透过现实揭露异化劳动,揭露由异化劳动产生的披着资本主义合法外衣的私有财产的本质,最终提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文章从私有财产的本质出发,考察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来说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世界观、人生观的发源地,是其探索科学世界观的最初而又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它以劳动异化史观为历史解释模式,其总体逻辑构架是:人的真正本质之积极肯定的形式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的劳动是异化劳动,异化的世界的必然归宿是它的自我否定——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此历史运动模式基础上生成,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马克思对之进行体系性论证。《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科学世界观、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生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虽然不是成熟时期的共产主义思想,但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明 《魅力中国》2009,(7):76-7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一理论的提出、主要内容、意义贡献,以及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周波 《魅力中国》2010,(34):199-200
异化劳动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是马克思这个时期所达到的主要成果,又成为马克思考察政治经济学哲学和共产主义问题的基本理论根据或支柱。马克思在《手稿》中力图阐明的自己的新世界观,也是在异化劳动概念的基础上构成的。本文通过比较黑格尔与马克思不同的异化思想即“精神异化论”与“劳动异化论”以及两者异化的途径不同,来使我们更加全面透彻地领悟马克思的有关异化的思想,最后我们通过比较简要地概括出马克思劳动异化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维民  张玉英 《魅力中国》2010,(33):151-151
异化观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最为重妄的内蓉乏二,马克思遗遗这一问题莱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现象。随着马克思思想的成熟,他逐步放弃了这一提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理论,而储意志意识形态》是他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层次研究的著作。本文就两篇文章中的异化观做简要的阐述和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异同,阐述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6.
异化劳动学说中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蕴含着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双重存在——这一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马克思进一步表述为"现实的人"的双重存在:一方面是作为个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另一方面是作为共同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现实的人"的双重存在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则形成了商品的二重性:作为个体的"现实的人"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共同体的"现实的人"的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以此为理论基石,马克思写成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巨著《资本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其《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异化,并指出正是异化劳动导致了人与人的类本质,人与自然界、人与人自身相异化。当代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消费异化,消费主义导致了当前严重的生态危机,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就是从经济理性向生态理性的回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异化,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我们认识当代人的异化问题提供了一个视角与思路,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的社会中,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所带来的各种异化问题。借助文献法浅析马克思异化论,并从网络人的异化层面来分析当代人的异化问题,简单陈述解决的对策,最后是对其他领域中的异化问题的几点思考,以求不断深化对不同时期的人的异化的认识,最终达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立足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全面阐发了其异化思想,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随着21世纪世界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了焦点。但随之教育的异化也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对人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弗洛姆在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消费异化的理论。他认为在资本主义消费异化的社会环境中,人变成了贪婪的消费机器、人们在异化的消费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到的只是虚假的自由和虚幻的幸福。这种病态的消费方式已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危机,要扬弃这种异化,就必须要养成人道主义的消费行为。面对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我们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部否定,必须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其应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又要看到其存在的历史局限和理论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