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文章把京津冀区域系统视为一个特殊的复杂巨系统,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系统耗散结构特征,认为增加“负熵流”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基础;基于协同学理论,从区域系统功能结构、空间结构两个维度,剖析了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的内在驱动机制——竞争与协同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发达的经济区和最大的产业密集区,具有地理位置佳、经济基础好,科技力量强等多方面的优势,是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全国经济发展的新龙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产业协调发展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措施。一、京津冀产业协调发展的条件分析1.产业发  相似文献   

3.
4.
京津冀区域作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其环境的治理与产业低碳转型发展备受全国的关注。本文以低碳经济为视角,首先分析了京津冀产业结构演化的轨迹,得出其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其次,从产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出发,得出其区域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高耗能、高污染制造业的发展路径依赖和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最后,在基于对京津冀产业发展路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其区域发展的路径选择是:以碳排放指标为约束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通过自主创新,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挥区域联动机制,提升区域间产业链附加价值;树立低碳经济发展大区域概念,强化区域治理的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探讨了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前提,包括城市定位、地理资源和产业结构等都存在梯次性和互补共生性.通过对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比分析,从规划政策、人财物流动和科技资源共享三个方面探讨了区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构建生态综合治理网络体系对于京津冀环境治理至关重要。当前京津冀出现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水体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当前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京津冀生态环境的治理需构建一个有效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京津冀区域产业升级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津冀三地在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步性,北京已率先迈向后工业化社会,天津正处于工业化后期,而河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北京由于其城市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明显高出周边城市和地区,加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部分传统制造业的扩散转移,必将促进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产业集聚、产业链接、产业升级。滨海新区和曹妃甸作为京津冀都市圈未来的两大引擎,拥有得天独厚地地理优势,前者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被赋予许多政策上的优惠,后者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京津冀产业存在较大差距,以新型产业分工为基础,通过合理政策措施,完全有可能在区域内形成拥有基础产业、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错位竞争、合作发展的新型产业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为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存在紧密的后向关联关系,且关联度呈上升态势;同时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也存在前向关联关系,但前向关联度呈下降态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少数几个产业产品的消耗度较高,所以必须优化上海的产业结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作用在增强,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却大大减弱;产业感应度也大幅下降,表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并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真正融合对接。另外,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受消费的影响较大,是典型的"消费依赖型"产业,出口和投资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有减弱态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作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日益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京津冀区域目前的发展在城市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与世界或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旨在通过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比较分析,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进一步加快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柳  王元明 《科技和产业》2019,19(10):17-25
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协同学的视角构建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框架,结合京津冀2002-2016年相关数据,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产学研创新子系统有序化程度最高,内部协同效应最强,其次为天津,河北有序化程度最低。②京津冀各子区域产学研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较高均达到良好协同水平。③京津冀各子区域产学研两两子系统协同中科研机构—高校子系统协同合作水平均高于企业—科研机构和企业—高校,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需进一步加强。④京津冀区域整体产学研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最后,依据结论提出促进京津冀区域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建议,为构建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发展新格局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间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使得产业生态化具有城市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城市产业生态化协同性能够更精确的把握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演变趋势,为区域产业生态化协同建设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熵权改进CRITIC法测算了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能,通过引力模型构建有向复杂网络分析其产业生态化协同效应,结果显示:江浙沪地区核心城市产业生态化辐射能力较强,合肥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弱;至2019年南京、合肥、芜湖、常州四个城市起着重要“桥梁作用”;网络密度由0.192提升至0.717,要重视提升属于第Ⅳ子群的安徽部分边缘城市的关联强度;QAP回归显示地理位置仍然是制约区域产业生态化协同程度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镇化对城市网络地位有显著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日本电力行业4次能源变革期电力行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性各异。1960—1972年以石油发电为主的低成本电力成为快速工业化阶段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原动力,电力行业与这些行业的关联度高;1973—1990年电力能源多元化变革,核能发展加大了有色金属原材料的需求,电力行业与制造业、服务业和有色金属生产业关联度较高;20世纪90年代开始,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使化学品业、批发零售业成为电力行业的主要关联行业;福岛核危机后,零核电使电力行业与有色金属生产业关联程度降至最低。因此,电力行业能源清洁化变革应该与制造业、有色金属生产业、化学品业等关联行业耦合协同发展,以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分工视角对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同构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2000-2013年,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分工最明确的为北京-河北,两地产业差异性大,未来两地制造业将实现差异化发展;天津-河北产业差异性相对较小,且2009年之后呈逐年缩小之势;北京-天津产业差异性最小,同构性较显著,2008年后有一定缓解。从制造业各行业分工格局来看,京津冀区域在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已形成较明确的分工,但在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领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构现象。总体来看,区域的产业分工基本建立在资源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并不存在所谓的重复建设而导致的恶性竞争。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分工层次、延伸产业链条、构建高层次协调机构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南 《港口经济》2009,(2):56-58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布局的历史沿革 京津冀山前平原地区面向东部退海而成,因此最初的人类聚居就存西部山前地带。明清北京城及畿辅地区达到第一个辉煌时期,而近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开埠是京津冀向东部扩展的第一波,距海边50~100公里左右的天津、唐山、保定等成为发展的“东部前线”和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与技术关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雷 《科技和产业》2010,10(5):4-6,21
产业集群本质上是技术关联企业在区域内的集聚。技术的内在特征和属性决定了技术关联企业的集聚及其产业集群的形成,而产业集群内技术的延伸与创新又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程度,从而影响着产业在区域间的布局与转移。同时,以技术关联为基础的区域网络更是集群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关联关系的研究分析,有助于解决地区产业集群的技术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提出——要进一步形成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促进环渤海区域的发展,是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东、中、西和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的重要的一步。而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和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则是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企业外部关系网络对产品创新绩效的作用如何?作用强度是否存在差异?文章探讨了以产业为基点的企业两类关系网络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差异化作用和协同交互影响,并且利用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内部网络和产业外部网络对产品创新效率、创新绩效都有促进作用。然而,对于产品创新效率而言,产业内部关系网络的作用相对更强;对于产品创新效果来说,产业外部关系网络的作用相对更强。此外,产业内部网络和产业外部网络对产品创新效果绩效与产品创新效率具有互补协同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的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企业关系网络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差距,认为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并据此提出河北在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过程中的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的研究以产业集群理论为依托、结合产业结构理论和复杂网络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适宜的发展路径并寻找实现持续长久发展的方法。最后分析滨海新区现阶段发展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张彬  桑百川 《亚太经济》2013,(6):105-111
就全球来看,最终产品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在降低,而中间产品的作用在提升,并且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历程也证实了这一点。文章在说明中间产品出口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中间产品出口现状,并通过投入产出表和实证分析,具体量化说明中间品出口对国内产业的关联效应和附加值的提升作用弱,进而指出其对国内产业升级作用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