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宇雯 《中国报业》2022,(16):11-13
在西方新闻业界的影响及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国内媒体开始对“建设性新闻”展开一系列理论探索和初步实践。基于对《冰点周刊》建设性新闻报道的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其在主题选取、内容呈现、语言风格、叙事策略上都彰显了建设性新闻理念。建设性新闻发挥了正向价值,也存在一些问题,要重点关注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重塑新闻价值和新闻角色。  相似文献   

2.
徐轶汝 《中国报业》2014,(16):24-25
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是所有媒体的“必争之地”。新媒体因其在时效性方面的绝对优势,对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形成挑战。本文根据《新民晚报》近年来的一些探索,以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讨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影响下报道突发事件新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叶晓 《中国报业》2012,(14):29-31
由于文化、政治和新闻取向的不同,中西方人物报道在从题材到写作都有显著差异。笔者将普利策奖与中国新闻奖进行对比,结合国内人物报道现状,在人物选择、主题、结构及记者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出中西方不同的写作规律。研究发现,中国人物报道以正面引导为主,倾向于塑造"立体"的人物,语言上糅合了评论、散文等手法,主观诉求较为浓厚。而西方人物报道的主题更具普世性,关注个人命运,选材大多具有悲剧性,行文更强调将人物放置到特殊背景中,立足新闻事件,塑造"平面"的人物形象,强调冲突性和情节的跌宕,并倾向于通过对现场内涵的挖掘来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借助新闻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与比较分析方法,以“陈江会”为研究个案,选取国民党《中央日报》为参照媒体,通过从“新闻材料的选择”和“新闻材料的建构”两方面对《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框架所做的研究显示,《人民日报》总体上遵从主题先行的新闻框架模式,这种严谨沉稳的报道风格一度开创了党报新闻报道的传统,但在新时期容易导致可读性不足、影响力式微、新闻专业理念发挥受限等后果,需要通过对既有新闻传统进行不断改革创新,使之更符合阅读规律与认知需要,以更好地发挥其舆论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5.
赵军宝 《中国报业》2023,(12):30-31
民生新闻报道紧贴生活化内容,缩短了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积累了深厚的受众基础。面对新的传播环境,民生新闻报道必须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通过整合新媒体技术,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传播渠道更加高效。本文对民生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媒体整合的机遇及报道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更是新闻媒体关注追逐的热点。新闻工作者对灾难新闻报道研究和探讨,是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全社会预防和完善灾难应对机制,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中国《中国日报》、英国《泰晤士报》分别是两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在本国乃至全世界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影响力,有一定的代表性。选取《中国日报》和《泰晤士报》两家媒体有关"7.23事故"的报道文本作为样本,分别从报道信息来源、报道时效性以及高频词等方面对两家媒体"7.23事故"相关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外媒体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上,有着不同的报道视角和报道方式。中国媒体的报道表现可圈可点,西方报道的平民视角也给中国报道带来不少启示,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采访是记者全身心投入的一种采访方式,近年来被更多地应用于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它不断丰富着重大主题报道的内容,也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在引导社会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记者的参与和体验在增强"四力"的同时,也强化了记者的责任担当。顺应融媒体时代的要求,体验式采访融合新媒体技术,创新了报道形式,产生了新形式的创新和表达。  相似文献   

8.
余秋霞 《中国报业》2023,(9):208-209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很多媒体在报道民生新闻时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针对全媒体记者民生新闻报道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拓宽民生新闻报道的视角、深入挖掘民生新闻的内涵、建立优质媒体矩阵、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强化舆情预见能力等措施,以便提升全媒体记者的报道能力。  相似文献   

9.
灾难新闻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2006年发生在红海的埃及客轮沉没事件,《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均及时进行了报道。本文以此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此事件报道的异同和原因,探讨不同文化对中美灾难新闻报道的影响,寻求一种在跨文化中受众认可和容易接受的灾难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丁阳 《中国报业》2023,(24):170-171
时政新闻已成为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支撑。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更接地气地报道时政新闻,成为新闻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报道需要与时俱进,有效利用各类资源,不断创新报道模式,关注民生问题,使得新闻报道更加接地气。  相似文献   

11.
黄云扬  高约西 《商》2014,(12):179-180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地位的上升,西方媒体对中国新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涉华报道在西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所占比例也有涨幅,而由于各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巨大差异,新闻报道中难免出现立场、角度的巨大偏差。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长期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涉华报道在美国主流媒体中一直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丁怡 《中国报业》2023,(13):170-171
电视新闻主题报道与时代发展的联系较为紧密,融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不仅对传统新闻媒体造成了冲击,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应与时俱进,加强思想引领,优化选择报道内容,转变新闻语态,精思叙事角度,融合多种技术手段,丰富表现形式,增强节目互动,扩大传播矩阵,通过对新闻报道路径的创新,以更专业的报道水平吸引受众目光。  相似文献   

13.
李淑霞 《中国报业》2023,(13):44-45
伴随着我国融媒体环境不断深化,主流媒体开始借助媒体融合发展契机改变工作模式,努力创新,提升新闻工作整体成效。传统纸媒在报道时政新闻时,要认识到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资源的重要性,注重转变报道理念,锻炼从业者的时政新闻敏感性,充分发挥纸媒独特的优势,实现时政新闻报道工作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4.
张彬霞 《中国报业》2023,(9):176-17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新闻阅读习惯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新媒体时代对基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实时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更高。基层新闻报道不仅要报道基层所关注的焦点和问题,还要扩大基层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因此,对新媒体基层新闻报道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新媒体基层新闻报道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总结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琼 《中国报业》2023,(16):166-167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活问题的新闻,其目标是在政府和人民之间架起桥梁,解决有关人民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兴起,民生新闻受到了严重影响。融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民生新闻报道融合新媒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应在人员能力素质、平台构建和内容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6.
确定选题的过程,就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线索中存在的新闻价值进行评价、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在理论中,新闻选题需要秉持真实客观的原则,但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媒体定位和新闻类型的不同,具体的选题标准也存在差异.社会新闻的选题策略在具体操作中与一般新闻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本文以《南方周末》封面报道的选题策略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碧薇 《品牌》2011,(4):129
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是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报道是否能够为受众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新鲜的报道.而在新闻内容的选取中,新闻对受众的使用价值,报道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是媒体在内容选择中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三点在文章中将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主流媒体开始与新媒体融合,纸媒报道新闻的方式方法也进行了优化创新。对教育类新闻报道,纸媒工作者要找准内容特点,并通过媒体融合将这些特点放大、拓展,提高教育类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贾楠 《中国报业》2023,(9):178-179
旅游业的新闻报道具有服务、引导、专业、文化等特点,只有与现实生活和群众紧密结合,跳出抽象化、冷冰冰的语言,使其具有更多的温度,才能赢得读者青睐。文章对地方旅游新闻报纸的媒体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建议在旅游新闻中创新使用不同的报道方式,使其内容由平面走向立体,成为人民群众文化,从而推动新媒体环境下旅游新闻的适应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岩生 《中国报业》2023,(23):150-15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媒体属性、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传统媒体注重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追求事实和证据的支持。新媒体通过多媒体整合、个性化定制和社交互动等方式,以及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随着媒体融合发展,更多媒体借鉴两者优势,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