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经济也将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国需要在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度方面进行许多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建立和完善竞争法,特别是加速制定反垄断法,在西方工业国家,反垄断法的传统任务是预防市场势力,禁止经济垄断,因为竞争会导致垄断,充分的和不受限制的合同自由会产生不合理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因此,国家必须的竞争中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规范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协调竞争者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然而,我国现阶段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尚不具备成熟的市场条件,特别是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垄断主要不是经济垄断,因此,我国反垄断法应当既反对经济垄断,又反对行政垄断,具体地说,我国反垄断实体法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2.
赵桂梅 《商》2014,(41):138-138
为了更进一步深化国营农场的体制改革,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对其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是必要的途径。本文首先探讨了国营农场实行政企相互分离的必要性,紧接着借用典型的政企分离的案例阐述了其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对当前国营农场政企分离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策略和手段,以使我国的国营农场的发展能够更加的健康和美好。  相似文献   

3.
4.
5.
6.
小白 《商业时代》2005,(24):96-96
在市场日益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技术创新追求科技上的领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品牌,再通过市场竞争最终实现其价值。中关村科技园同样也面临着科技品牌化、市场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的国有企业虽经十几年的改革,但仍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一个明显的表现,是近年来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额的不断增大。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国有企业传统改革思路反思;不能不使我们对以政企分开为基本原则的改革举措进行深刻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国有企业改革的崭新思路,确定把国有企业改革引向深入的新的突破口。本文试图就此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9.
“政企分开”这个概念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逐步出现的。“政企分开”的提出,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如果不能全面理解它,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影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为此,笔认为很有必要议一议。  相似文献   

10.
11.
企业政策是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措施,包括发展性的扶植政策与体现公平原则的竞争管理和调节政策。本文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面临着均衡两种类型的企业政策,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艰巨任务;我国应该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做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形成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政府与企业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历史沉积下来的深层问题已日益暴露并趋于复杂化.其中国有企业高比例负债及其负面影响业已成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重大障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对此进行讨论,并就相应对策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一、国有企业负债的现状特征目前,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已经达到经济极限,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根据财政部公布的资料,1994年  相似文献   

13.
14.
一、法人财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 我们之所以说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原因有三: 一是法人财产权能使“两权分离”真正划清。过去我们提出的两权分离,是指企业财产权与企业经营权的分离,目的是要实现政企职责分开,使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政府,不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但由于有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历史性的大转折、大调整、大改革正深入地开展,每一  相似文献   

16.
17.
18.
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沿着“两权分离”的方向,有条不絮的进行着。企业发展需要长期业济的支持,而产权变革能使企业获得稳定的预期收益。因此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仍应通过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进一步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完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19.
<正> 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我国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决策权力高度集中,以政代企,排斥市场的作用,企业成了行政的附属物。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政企不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问题,盘根错节,纷纷扰扰,剪不断,理还乱,令人欲罢不能,欲说还休。但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这却又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企业过度负债,其责任不能全由企业和银行承担,主要根源,是多年来旧的经济体制积累下来的,概言之,即四“高”四“低”: ——高借贷,低注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资本构成,即它的固定资产,基本上是由国家财政注资形成的,而流动资金也有50%左右是财政注入的,那时亦称之为“定额内流动资金”,只有当定额内流动资金尚不足以满足企业正常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