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在向前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也就是全体公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当前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包括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代刃 《特区经济》2007,(12):247-2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行政公益诉讼,公共利益得不到保护的社会谈不上和谐。行政公益诉讼与构建和谐社会在价值上具有一致性,行政公益诉讼通过协调公益和私益间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从而保证现代社会在法律规制的轨道上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我们党及全国人民对建国以来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经验教训的总结,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从而最终建立起社会运行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4.
和谐三论     
彭富春 《上海国资》2005,(10):74-74
当我们说一个社会是和谐的时候,也就是强调它是各种不同成分共同构成且相互依存的整体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显然,和谐最直接的对立面是不和谐。不和谐往往是混沌、无序、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但不和谐的特性还远远不只如此,它更多地是指矛盾、冲突、斗争,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即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丽伟 《理论观察》2005,(4):169-170
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傅立叶。他认为在自然体系内存在和谐的秩序,社会也一定存在和谐。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残酷和不平等,构建工业与农业、家庭与教育、生产与消费的联合体。我国在“两会”上第一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  相似文献   

8.
张松青 《北方经济》2007,(24):95-9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然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些错综复杂,不和谐的因素大量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只有依靠党,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最终为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也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如何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建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张松青 《北方经济》2007,(12):95-9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然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些错综复杂,不和谐的因素大量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只有依靠党,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最终为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它标志着国家发展价值取向以及政府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的变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必须进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使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管理方式和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发生转变,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辽宁,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即社会系统内部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姜信治 《发展》2005,(6):6-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同时也回答了党在新时期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来看,它必须反映…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与社会的和谐、文化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等。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都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如果基层的细胞不和谐,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整个社会也就不可能和谐。一个健康、成熟的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自然、社区与居民良性互动的社区。因此,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编者  相似文献   

15.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这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思路和总体战略,也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基础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性的一环——城市社区建设,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基,这是不言而喻的。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  相似文献   

16.
郭峦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1):122-124,19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文章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社会个体的和谐发展、社会结构和谐、经济发展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四方面的基本内涵,提出旅游业具有强大经济和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这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和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撑.深入思考构建和谐高校的理论基础,找寻和谐高校建设的正确路径成为需要我们进行探讨的重大课题.因此本文拟就对和谐高校建设的基本途径进行探讨,以期能构筑起和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刘秋芳  马静 《当代陕西》2007,(12):51-52
构建和谐社会具体落实到高校就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程度是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中国社会,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都存在着不少的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矛盾,使之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回避矛盾,更不能抹杀矛盾。只有承认矛盾,面对矛盾。才能促进和谐,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