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跨文化研究数量的增多,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讨论。与仅在一国内部实施的研究不同,跨文化研究面临着更多的方法论问题。本文对来自12种主要的国际性旅游、接待业管理和消费者研究期刊中的旅游态度和行为跨文化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现:大多数研究对"文化"进行操作化测量时以国籍作为文化变量的替代;被比较的主体数量一般在5个以下;大部分研究没有描述样本等值性、调查实施等值性和测量等值性控制过程;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复杂多样,但以少数基础统计方法为主,高级的统计方法使用较少。文章最后还对跨文化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出国游成为了目前人们履行的热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涌入了我国的旅游市场。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酒店经营管理的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的提升。很多外来游客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比较感兴趣,因此在酒店经营管理的跨文化建设过程中,将中国文化元素与之结合是推动我国酒店经营管理跨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在本文章的研究中,笔者就从茶文化的角度对我国酒店的经营管理跨文化建设进行简单的论述,旨在通过本文章的论述为我国酒店经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我国酒店在进行经营管理跨文化建设的时候能够实现良好的民族文化融入。  相似文献   

3.
当今,为了寻求不一样的旅游体验,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纷纷跨出国门,到其他国家去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文化差异在促进跨文化旅游的同时也给跨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我们必须对跨文化旅游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让跨文化旅游更好的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本文介绍了跨文化旅游和文化差异的概念,提出了跨文化国际旅游的类型及特点,并且介绍了旅游者的心理,比较了东西方旅游者的差异,阐述了文化因素对旅游者旅游行为特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文化旅游营销策略的建议。旨在为促进跨文化旅游向着国际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已经进入形象主导阶段,对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旅游者的目的地形象认知具有主观性,使不同群体的目的地形象比较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然而,这些成果依然散落在各自独立的研究之中,尚未有系统总结.文章从5个方面述评了相关成果,发现不同群体的目的地形象认知有同有异,但存在普遍差异,同时,现有研究具有以下4个特点:从研究案例看,研究普遍缺乏中国案例;从研究视角看,能够影响人类行为的情境要素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从研究内容看,跨文化研究在文化群体比较中占据绝对主导,国内学界也仅在跨文化研究方面有较多积累,其他类型群体的比较研究极少;从研究阶段看,目前尚处描述研究阶段,还未进入解释研究阶段.因此,文章认为,在未来目的地形象的群体比较研究中,应关注以中国目的地为案例的群体比较研究,关注中国(国)内文化群体的比较研究,关注情境要素,关注更深一步的解释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旅游景区的翻译必须重视文化差异,从跨文化角度阐释,力求准确传达旅游信息外,还要介绍和传播本土文化。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了广西旅游景区汉英翻译中存在的语言语用失误、景区景点名称的不规范翻译,以及地名和旅游语篇翻译中的文化内涵丢失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具备良好专业素质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从业者将会在工作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所以,这就要求在前期的学习准备中,作为学生领路人的老师,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如在教授旅游英语时,不仅仅只关注英语词汇、语音、语法等基本语言点,还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未来的旅游从业人员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成为一名合格的旅游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为此,本文将对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给予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渗透提供4个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化边际域"中东西方旅游者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2004年7-8月对我国6大旅游热点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桂林和昆明入境游客市场调查为基础,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入手,比较分析了"文化边际域"中不同文化体系的群体在旅游消费行为方面的差异和相似模式.跨文化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助于提出更加合理的市场细分和具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8.
旅游地理研究的跨文化、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如何推动多元文化、多元学科、多元领域的交叉研究,成为旅游地理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旅游地理研究的跨文化、跨学科和跨领域视角展开,从宏观层面讨论了旅游地理研究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从学科层面论证了跨学科研究对于旅游地理现象的解释力,从领域层面分析了跨领域研究对于探讨旅游发展新趋势的独特作用。研究表明: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重点应在于坚持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的精神,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地理学。  相似文献   

9.
在旅游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跨文化意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翻译思想,能够极大地促进旅游英语翻译的效率和效果。本文根据实际旅游翻译工作经验,分析了旅游英语翻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影响并对旅游英语翻译中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说明,提出了实用性很强的旅游英语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旅游成为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渠道,其中语言和符号的互动在促进文化理解和优化旅游体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海南三亚为案例,探讨旅游体验中的符号与语言互动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意义,通过应用旅游符号学、跨文化交际理论及跨文化理论框架,分析三亚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及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探究游客与当地文化的互动模式,同时揭示符号解读的多样性、语言互动的复杂性及跨文化差异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强调有效的语言交流和对文化符号的深层次理解在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优化旅游体验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旅游社会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由于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尚未成熟,旅游社会学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了尝试性探讨,认为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应是旅游者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关问题的集合,包括旅游者个体和群体两方面。旅游者个体研究包括旅游者行为及引起该行为的动机、心理、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深层因素,属微观旅游社会学范畴;旅游者群体研究包括社会关系、跨文化交际、社会影响、旅游人流等宏观旅游社会学的层面。此外,本文还对旅游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承德旅游的重要关注点以及新的发展方向,其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过程中,其中所具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以及名人事迹等方面始终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构建民族文化品牌,使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旅游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文物和历史记录以及遗址、古代建筑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层面内容,将现代文化和艺术以及技术成果等作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面和将人际交流等作为表现现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促使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使得产品的吸引力得到有效提升,也能够有效促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弘扬中华文化,促使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深入,也能够使得中国人对于中华文化内容掌握不足的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真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凌 《旅游学刊》2007,22(10):76-81
本文回顾了现代旅游中"本真性"概念及从"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的发展阶段,分析了"本真性"概念在西方旅游研究中所涉及的"本真性、旅游动机与旅游体验"、"本真性与文化商品化"以及"本真性、怀旧与遗产旅游"等主要问题.文章指出,"本真性"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它是人们对现代旅游"好恶交织"的心理反映,揭示了现代旅游现象中的社会现实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边境旅游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旅游形式,其本身的政治敏感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同时这种不安全性对边境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影响。在对国家安全与边境旅游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本研究以东北地区代表性的边境旅游城市为案例,分析东北地区边境旅游发展中的国家安全问题。研究认为:社会安全是影响东北地区边境旅游安全的共性问题,不同边境地区旅游安全问题存在差异,中朝边境、中蒙边境旅游的安全问题分别为旅游者安全和文化安全,而影响中俄边境旅游安全的问题包括经济安全、生态资源安全、国民安全。引发边境旅游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地缘政治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建议从完善边境旅游安全管控机制,推动“旅游两区”深入发展,加强国内外民族文化交流,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4个层面,加强东北地区边境旅游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民对乡村旅游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势头迅猛。但制约和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渐突显。对于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的乡村旅游景区如何突破瓶颈,优质发展,是各个乡村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本文基于企业文化管理的理念,针对乡村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破坏资源、一哄而上、同质发展、GDP导向等共性问题,构建了景区"文化树"管理理论模型,并从微观角度提出了模型构建落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林璧属 《旅游学刊》2007,22(2):9-10
旅游研究对象是现实社会经济中的旅游现象及与之相关的旅游行为规律、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企业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沪渝两地市民假日出游市场状况实证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张建 《旅游学刊》2002,17(5):40-44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手段 ,对沪渝两地的假日出游市场进行了问卷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 ,得出了两地假日出游市场的共性特征、差异性特征和个性特征。由此提出从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视野用实证方法来深入研究假日旅游市场的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文化历史悠久,农耕文化极其丰富,再加上现代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乡村旅游的逐渐形成和发展。综合传统的乡村旅游来看,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延续好几十年的固有旅游业模式,旅游发展线路千篇一律,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文化内涵缺失、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严重阻碍乡村旅游的稳健发展。本文主要以郑州乡村旅游为例,全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郑州乡村旅游当前的发展现象,以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创造性规划,旨在提高郑州的乡村旅游开发能够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各国交际的日益频繁,旅游业不断发展,旅游文本的翻译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本文选择从跨文化交际理论这个独特的视角出发比较研究西安旅游文本英译策略和德译策略。通过和旅游文本英译策略优缺点的比较,总结出实用的德译方法,这样才能使德译策略更有效的在旅游业中发挥作用,让德国人更理解中国西安的旅游文化,使西安旅游业更科学、更完善、更丰满。  相似文献   

20.
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王莉  陆林 《旅游学刊》2005,20(3):87-93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以及相应的理论解释三方面。而国内有关此类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基于此,作者提出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研究工作:加强从多学科、各层面、多角度地进行理论层次的研究;研究理论和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注意区别不同国家旅游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并对国内旅游目的地发展及其影响加以重点研究;加强跨地区、跨文化的共时比较研究,以及对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