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炳池 《经济师》2006,(6):277-277
文章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民营企业再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这一论点出发,论述了浙江民营企业接轨“长三角”,再求新发展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接轨“长三角”应解决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该地区的民营经济也逐渐发展成为对外贸易领域中的经济亮点。然而伴随着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也面临国际市场萎缩、利润大幅下降和资金短缺等重大问题。对此长三角民营企业应根据当前状况制定应对方案,以抵御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同时,解决自身内部存在的老问题,以减轻其对企业长久发展的影响;并在危机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企业发展做出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3.
业于勤  陈晓雪 《当代经济》2021,(11):108-113
就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而言,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该地区GDP总量的66%以上,其总量在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以来逐年提升.然而作为民营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其结构竞争力仍然存在提升的壁垒,阻碍了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影响了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本文将通过构建企业结构竞争力动态模型,选取市场主营业务收入、财政税收以及利润总额指标进行现实分析,得出影响长三角三省一市企业结构竞争力提升的三个方面的提升壁垒,并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民营企业提升结构竞争力应选择产业聚集、区域合作以及自主创新三个方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结合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的特点与创新现状,提出了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为多元主体的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型和过程模型。以创新激励的经济学分析为基础,指出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面临来自世界500强的激烈竞争和技术垄断,必须以产业集群为核心,进行开放式技术创新,才能有效利用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打破创新垄断,充分发挥创新的激励作用,提高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创新成果的搁置率,促进创新成果的扩散。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注:本文论述的“长三角”均指经济学界一般所指的“狭义长三角”。)数千年来是中国的富庶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更是集经济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长三角”的经济环境,为民营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浙江新湖集团是温州人企业,成立于1994年,目前在上海和“长三角”大多数城市设有公司。企业融入“长三角”后,得到超常规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驱动财务绩效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经济论坛》2010,(1):161-163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长三角地区沪市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研究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否有效驱动其财务绩效,以及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哪些方面促进了财务绩效的提升。研究结论表明:民营企业承担政府、环保两方面的社会责任能够促进财务绩效的提升,而承担对员工、投资者、公益和法律几个方面的社会责任不能促进财务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陶杰  曹卫东  吴娟 《经济地理》2022,(11):124-132
以长三角城市群上市民营企业微观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通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究其集聚和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特征,借助相关性系数、后向逐步回归与随机森林模型探究影响上市民营企业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上市民营企业空间集聚强化,以都市圈成员间等级扩散形成“核心—边缘”结构;上市民营企业发展格局呈多核心嵌套环绕,其发展水平沿海高于内陆,与其集聚空间具有相似性特征;影响上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知识密集度、市场规模、研发投入、劳动密集度、宏观税负及资本密集度,除知识密集度和宏观赋税外均有利于推动上市民营企业发展,同时各因素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边际效应,在适度规模时均能促进上市民营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地区,理应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排头兵,但调查表明,该地区的自主创新氛围虽然强,但效果并不明显,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问题越来越严重.文章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融资难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帅 《当代经济》2004,(8):21-22
在长三角经济圈中,中国飞跃集团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新星,要探究中国民营企业兴衰之奥秘,“飞跃”是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制约瓶颈和破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原始创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进入21世纪后,一部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初见成效,涌现出浙江吉利、上海复星、江苏尚德等众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一些民营企业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产品,它们在信息技术、医疗生物、新材料等重大领域获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和地位正日益显现出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今天,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民营企业如何从粗放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 up policy in China, Jiangsu and Zhejiang, two provinces have got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eatly contributed to China’s market transition. Jiangsu, Zhejiang together with Shanghai, have shaped China’s economic heartland—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Region. Undoubtedly, the private sector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tremend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articularly for facilitating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tunately, this ki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riven by the private sector was not only restric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but also across the country as it has been gradually extended nationwide. This paper is to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sector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areas and particularly trace its fantastic effects on nationwid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rket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一体化的矛盾根源与政府职能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和核心在于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只有实现“小政府、大市场”的一体化模式,转变政府理念,改革行政体制,增强导向调控功能,引领发展定位,构建共同利益机制和提供区域性公共服务等,才有可能使长三角真正实现无障碍的一体化,实现区域内资源、要素、人才、产品的自由流动,以及工业、金融、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包括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集中度变化特征及其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工业(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相关数据分析,揭示出中国制造业企业一般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的变化特征,总结了新时期中国制造业企业聚集的区域模式。研究发现:①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处于行业不断集中的趋势,但也出现过集中度下降的现象;②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其内部集中与扩散现象并存;③可将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布归入7大经济区域,并表现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相对一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转移是建立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从皖江各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总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流强度等多个角度,带内与带外层面相结合测算了皖江城市带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的区域联系大小。为求得区域联系综合值,作者构建了综合测算模型,利用各类区域联系数据测算出皖江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综合联系值,从区域联系角度评估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可能规模梯次。评估得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梯次从大到小依次是: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宣城、滁州、巢湖、铜陵、池州。最后提出了一些为承接好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办法措施。  相似文献   

15.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点;既能加快安徽的发展,又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文章对皖江城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皖江示范区新时期新阶段的承接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竞争力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骏 《经济问题》2008,(6):113-116
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该地区的发展前景,也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长三角地区未来要实现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其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问题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等.基于此,长三角地区必须尽快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这是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竞争力来源.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a massive collection of data,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two export-oriented regional economies: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It is shown that both of the deltas have made spectacular progress in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catching up with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pattern has changed in recent years from a Pearl River Delta-dominated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to a situation in which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ogether dominate China’s foreign trade. The primary difference in th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these two deltas is that foreign trad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lies more on processing trade, while tha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more government-oriented with special political zones 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its foreign trade.   相似文献   

18.
张红 《时代经贸》2010,(20):168-169
本文比较了江浙沪台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及两岸金融合作进程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和两岸金融合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ECFA框架下长三角金融合作的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2019年,中央明确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具有不同于其它区域的特殊战略地位,发挥着突出的带动作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更加有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于此,首先借鉴静电场理论,构建创新辐射场模型,对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辐射效应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其次,从时间距离、技术距离和经济距离3个维度探究科技创新中心辐射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提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权法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定量测度2005—2018年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效率;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二者的时空格局及相对发展状态;通过构建Tobit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耦合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生态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38~0.72之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经历了“拮抗—磨合—协调”三个阶段,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研究阶段前期,发展水平多为新型城镇化超前,后期发展比例趋向均衡。(3)从驱动因素来看,资源聚集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环境、社会促进能力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工业化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则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地区间的驱动因素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