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慧娴 《中国报业》2018,(11):86-87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共同作用下,媒体衍生品类日渐增多,媒体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媒体编辑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客观分析了基于新媒体特点下编辑工作要求,并结合实践提出了提升新媒体编辑媒介素养的建议,以期为新媒体编辑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帆 《中国广告》2009,(5):39-39
什么是新媒体?我认为有这么几类划分,第一类是新技术产生的媒体,这个是非常典型的,譬如视频网站、IPTV、手机电视;第二类是营销观念变革产生的媒体;第三类是新环境导致的媒体,这个新环境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产生的人群聚集场所,不只是机场、火车站,还有健身会所、高档的美容美发屋等等地方都有这样的新媒体,而高铁传媒就是第三类新媒体。  相似文献   

3.
杨梅 《中国报业》2016,(24):65-66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的传播形态不断出现,传播无处不在,不仅专业媒体单位,泛媒体机构以及自媒体平台也急需要新媒体人才,媒体融合的核心是人的融合。目前媒体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严重脱节,高校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媒体市场需求,新闻传播类高校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市场和行业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主流媒体开始与新媒体融合,纸媒报道新闻的方式方法也进行了优化创新。对教育类新闻报道,纸媒工作者要找准内容特点,并通过媒体融合将这些特点放大、拓展,提高教育类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孙永兴 《中国报业》2012,(24):137-138
目前我国的司法民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并不理想。作为庭外民主表现形式的涉诉类新媒体事件中的民意表达充分表达了司法民主的实质;涉诉类新媒体事件体现的庭外式司法民主具有较大的实践操作性;涉诉类新媒体事件中的司法民主均发挥了正功能,"媒体审判"的担忧是一个伪命题;涉诉类新媒体事件中的民众参与实现了我国司法民主制度设计的功能要求——个案正义;涉诉类新媒体事件中的民主参与还促进了我国社会的整体正义——法治进步。  相似文献   

6.
柯淋淋 《中国报业》2023,(15):246-247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也面临着挑战。传统电视新闻领域越来越注重新媒体环境下的节目形式创新与探索。目前,短视频逐渐成为大众信息接收的重要来源,本论文从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新闻类短视频发展现状及背景出发,探讨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创作存在的问题,从短视频平台的建设、短视频制作机制、短视频的社交互动性探索新闻类短视频的创作对策。  相似文献   

7.
宫文胜 《中国报业》2023,(13):158-159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融媒体已经成为大部分人所接受的主流媒体。传统纸媒虽面临着严峻挑战,但其在权威性、报道深度、信息筛选等方面的优势仍然存在。因此,都市类报纸在转型过程中应着重放大自身优势,通过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培养,注重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将传播大众思想作为发展建设基础等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顺利完成都市类报纸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刘雨 《中国报业》2023,(14):188-189
随着新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受到了冲击。在传统电视媒体转型过程中,文化类电视专题片的审美创新不仅能够提高群众对电视媒体的关注度,还能正确引导大众形成良好审美观。广播电视台可通过坚持宣扬优秀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表现、将文化类电视专题片渗透到教育中等途径,促进传统电视媒体转型以及电视专题片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王伟 《中国报业》2012,(18):28-29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新媒体的大众化。被冠之为"数字化"的新媒体成为最直接获取大量信息的传播渠道,不仅影响了传统媒体受众接受信息的单一性,同时对行业报的冲击无疑是重大的。与综合性媒体、都市类媒体相比,行业报的优势还是在行业上。行业内的信息资源优势成为竞争的胜势,《现代物流报》因此构建出"五位一体"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倪训江 《中国报业》2022,(24):22-23
新媒体时代,电视直播从业人员应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电视直播中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备受观众欢迎的电视直播形式?电视新媒体直播技术不仅有着投资少、媒体跨界、内容制作专业等特点,而且提高了媒体的服务能力,加快了主流媒体的转型速度。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越加普遍,其中媒体产业的环境也处于日新月异的状态中,媒体融合趋势不断加强,内容传播的媒介也越来越多,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发展动力越来越不足,各层级媒体之间对受众、广告收入、人才、平台以及市场份额的争夺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重视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开发。基于此,本文以广播电视为例分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开发策略。具体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一是阐述了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融媒体的相关概念;二是解释了新媒体的优势;三是分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四是提出了媒体下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技术创新;五是分析了融媒体平台的内容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7月24日,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组织的农业新媒体研讨会在正定召开。会议就如何发挥媒体力量助力行业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媒体和协会与展会工作的互动等进行了座谈,并对成立农机媒体联盟做了探讨,同时为40家媒体平台颁发了优秀合作媒体奖。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国工业报、中国农机化导报、农经、农机市场、  相似文献   

13.
陈金伟 《中国报业》2014,(21):69-70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各种新兴通信和传播工具为基础的新媒体崭露头角,媒体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广告收入、发行量下滑明显,传统媒体转型,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俨然成为众多媒体人的选择。作为传统媒体的文摘类报纸,转型发展、媒体融合的路该怎么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8):194-195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飞跃式发展,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新媒体的认识各个学者可谓见仁见智,本文主要通过探讨新媒体数字化、交互性、个性化、即时性和共享性的特征以及三网融合化发展、新旧媒体交互式发展、技术阶段化发展和用户自主化发展的发展趋势,以求更好地理解、应用和发展新媒体。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丰富了很多的媒体新形式,其中包括互联网媒体、手机微媒体、电视云媒体以及小视频新媒体等。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各类产品、服务的营销方式也在逐渐改变,新媒体发展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影响着营销环境。然而营销是公司发展进步的关键一环,新媒体时代下营销环境的改变,势必会引起公司营销理念和方式的变革,以求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借助新媒体进行旅游营销的优势,基于旅游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媒体时代旅游营销创新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新媒体已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日渐具备了"规定"现实世界隐性力量,在新媒体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刻不容缓,积极做好"新媒体中代表性人士"的统战工作是重中之重。做好新媒体统一战线工作需要我们以富于前瞻性的思维,在"媒体为王"的大趋势中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破邪显正";设置新媒体统战部门,专门开展新媒体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同时也要依法治理互联网,推动新媒体统战工作走向法治化,实现网络空间的大团结、大联合。  相似文献   

17.
张亚萍 《中国报业》2024,(1):148-149
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有效促进了媒体行业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应加强新媒体技术融合,运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提升播音主持能力,充分发挥媒体职能,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本文探讨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与新媒体的融合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8,(2)
罗伯特·洛根说:我们给"新媒体"加上双引号,表明它们是互动式数字媒体,不用引号的新媒体表示它们是刚引入讨论语境的媒体。新媒体,相对于旧媒体存在,又是旧媒体的一种重塑方式。新旧媒体互相补救,互相重塑,成就了一个完整的全媒体。新媒体时代,给与品牌更大的发展空间,新媒体的出现引起企业营销方法的变动,也带给企业新型营销模式的转型,这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就新媒体营销的相关概念展开分析,论述新媒体营销发展现状,并通过剖析国际品牌营销成功案例讨论时尚品牌的营销策略,为广大读者提供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维 《中国报业》2023,(15):234-235
随着我国媒体融合向深度广度推进,如何整合媒体资源,改进提升新媒体平台创新力、影响力、品牌力,进一步推动以主流媒体为引领的媒体事业发展,成为摆在传播业界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媒体融合进程中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路径进行分析,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方法进行阐述,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媒体融合下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白月 《中国报业》2024,(2):154-15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媒体逐渐与新媒体融合,形成了新的发展模式。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在电视广告、内容制作以及平台创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传统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分析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