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难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也是政府正面临的一大民生挑战,农民工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进城务工的农民解决就业问题,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马路劳务市场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提供了重要平台,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亮 《经济问题》2023,(1):96-104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决策和稳岗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农村劳动力更容易做出进城务工的决策;年龄与进城务工决策负相关,与稳岗就业正相关;学历、月收入、工作经历、技术培训、工作环境、参保情况与进城务工决策和稳岗就业呈正相关关系;与原居住地联系会对进城务工决策和稳岗就业情况产生负向影响;社区/生活区安全情况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社会资本相关变量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外出务工预期与进城务工决策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从事农业生产年限不同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决策和稳岗就业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3.
影响、困扰和制约广大农民外出务工创业积极性的因素:思想保守,外出创业意识欠缺;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术欠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组织发动难,转移输出后稳定难,向创业者转变更难;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民的转移输出处于无序状态,导致一些负面事件出现,又反过来影响准备外出农民工的积极性。发展壮大劳务输出产业的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观念。(2)健全机构,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建立市、县、乡劳务输出机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条件;要增加投入,妥善解决培训费和相关工作经费;整合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培训基地管理。(3)建立统一管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信息管理网络,提高劳动力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管理。(4)坚持发展职业教育与强化劳务培训相结合,提高劳务输出者整体素质,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5)建立农民工权益维护保障和困难救助体系,稳定输出队伍。  相似文献   

4.
农民外出务工行为是中国"三农"问题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关系农村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依据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儒家文化和农民外出务工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儒家文化对农民外出务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儒家文化影响越大的农民,外出务工的意愿越低,但这种抑制作用在自身和父母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显著的差异.因此,要从文化和思维方式转变的角度根本性解决农民外出务工的问题,促进农民工的良性流动,用现代管理手段和合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构建农村社会经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城务工农民,是我国从二元经济转向现代一元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转轨过程中,推行渐进式改革,各项改革非均衡推进的结果。但城市对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的接纳与在社会身份层面的排斥二者并存,进城务工农民权益遭受着严重缺失。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公共劳务基金”建立的指导思想就是切实为广大进城务工农民服务,通过它的建立和运转,将有助于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在城市中所遭受的很多歧视以及有效突破农民进城务工过程中权益缺失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根本原因,当今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象,既能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又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农村和城市均得到良性发展。而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合理流动,必须提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一、农民工退保原因分析 1.农民工保障政策不尽合理是造成退保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现行政策规定,农民工要享受保险,必须在当地连续缴费15年,达到退休年龄后才能领取养老金,这一门槛设置太高。农民工特点是流动性强,就业稳定性差,有些还是季节工,未来不确定性很大,成了退保率高的直接原因。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仅有20%~30%的进城务工农民在一个单位工作满3年以上。2004年外出农村劳动力中,有就业岗位但不稳定的务工人员占到40.6%。而这种状况在近期未见改善迹象。农民工岗位技术要求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者居多,工作单位一般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大,加之农民工自身特点局限,这些规定让打工者觉得政策虽然很好,但“太遥远”。未来不确定性促使他们不得不舍弃长远利益而谋取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8.
农民进城务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作好政策宣传、制度建设等基础工作,是切实保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命题。只有大量减少少数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民族聚居区的经济活跃才有希望,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依据528份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样本的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可知: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的"年龄、清真饮食、务工技能、语言沟通、父母是否健在、家庭年收入、户籍制度和城镇社会保障"对外出务工有显著影响。重视少数民族的个人禀赋、家庭特征差异以及制度安排,对于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务工信心,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加.据统计全国农民工总数约2.3亿,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约1.5亿,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他们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行业,创造的经济财富,作出的社会贡献,有目共睹.但是,由于受到其文化知识、职业技能、求职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减缓了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近几年,各地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培训,采取了很多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笔者结合荆州市的有关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农业收入对其流动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仪  常晔 《生产力研究》2007,(7):30-32,37
文章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农业收入对其外出务工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是农民工工资得以长期不涨的重要条件,但农民工的农业收入在增长速度最终要受制于农村劳动力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速度,此时要保证农民工规模不缩小,就必须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并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出2003年农民工如果放弃其农业收入,将不会有人外出务工,进一步地,算出了同年农民工所需最低农业收入。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在目前这种条件下.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是一项亟待解决而又相当艰巨的任务。从制度上消除不合理的障碍,切实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津保护.既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相似文献   

13.
侯军贤 《经济师》2008,(3):229-230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的政府部门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态度比较消极,农民工在城市的务工、生活环境很不宽松,有的地方甚至利用政策手段限制农民工的正常流动。文章认为,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构建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制度、观念、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几个方面。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应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分割,调整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结构的一元化;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尽快把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和健全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资金保障和服务体系,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俊 《经济与管理》2009,23(7):5-10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面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经济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6.
产业发展、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类型分为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务工两种类型基础上,利用2009年河南农村住户和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发展、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种植与非农就业具有互补作用;非农产业发展对本地非农就业具有正向但较为微弱的影响;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加大粮食补贴、发展非农经济以及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就业渠道不畅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进城就业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但由于就业渠道不畅,致使大量农民工进城后寻找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出现了农民工就业难的局面。从农民工就业渠道调查结果分析,主要有农民工、劳务中介和用人单位三个方面原因。那么,要解决农民工就业渠道不畅的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就业信息平台,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8.
1.就业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制度虽然进行了改革,但农村劳动者在求职、就业、管理等方面仍然受到不平等待遇。(1)农民工进城就业机会相对有限。一方面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依然严重;另一方面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低,进城农民工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大多数是没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集中体现为“农民太多,农民太穷”。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免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转移就业的能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速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实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背景下,少数农民开始进城打工。自此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跨地区流动,形成了大规模的“民工潮”。本文回顾了中国农民进城务工的历史,并分析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诸多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