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税收理论一直没有走出"国家分配论"的影响,再加上把国家或政府当作抽象概念存在,纳税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的一面就被遮掩起来。纳税被看成单方面的无偿行为,即产生了在"国家分配论"下的税收三性——"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从而,政府的强制征税权力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国家分配论概括了财政本质,体现了财政一般,适用于任何经济形态,而西方共财政论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运行机制理论,是研究政府如何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对经济活动进行的财政模式理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求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充分借鉴西方的公共财政理论,发展国家分配论,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高层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同时,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必须与我国当前正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进攻性现实主义在经典现实主义和防御性现实主义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发展。在“引起国家争夺权力的原因”上 ,它承继了防御性现实主义的体系结构思想 ,在“国家需要多少权力”问题上则回归了经典现实主义 ,却与防御性现实主义分道扬镳了。体系结构与权力最大化命题的结合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的一大创新 ,但该命题关于“修正主义国家”的立论存在逻辑演绎上的缺陷 ,其“中国修正主义论”更乏严谨性。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随着集体企业改革,“消亡论”幽灵一直时隐时现,不少企业改革受到人为负面影响。有的被低价租赁、有的被操纵股份、有的以“托管”之名行“送人”之实,就是有些临街黄金地段的企业也被强行拍卖土地,丧失了本应借土地优势招商引资发展自己的机会。针对这些困扰,我们就集体企业“消亡论”产生的根源和集体企业究竟能否发展作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5.
罗美琴 《特区经济》2007,219(4):169-170
公共财政论只是国家分配论发展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基于其特定财政现象和特征的更贴切的表述方式,只能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规律。但只有国家分配论能够合理解释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的财政现象、本质。而在其他经济条件下国家分配论又可以有其他更贴切的表述方式,如家计财政、生产建设财政等,但其理论内核都脱不了国家分配论的巢臼。因此,国家分配论较公共财政论而言,更具一般性,是更符合一般性经济规律的理论。我们应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公共财政论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部分,不断丰富和发展国家分配论。  相似文献   

6.
面对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纺织企业何去何从莱芜市纺织厂站在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上,从国际论、人本论、发展论三个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国际论纺织厂的国际论包含四个方面,即管理国际化、市场国际化、产品国际化、素质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即按照国际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积极消化、吸收国际发达国家先进企业国际管理模式。纺织厂在1998年一次性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着与国际化管理正式接轨,使我厂管理达到了“管理决策程序化、管理过程精益化、管理效果明确化”,文件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新帝国论”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11”事件发生以后 ,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出现了一股“新帝国论”的思潮。“新帝国论”者认为美国已是当今世界的“罗马帝国” ,同时美国又面临着与以前不同的安全问题和其他冲突 ,美国应该使用“新帝国主义”的政策来应付这类危机。“新帝国论”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所拥有的雄厚国力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 ,美国历史上的“救世使命”和帝国潜意识在特定条件下的膨胀为其提供了意识基础 ,而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则是“新帝国论”得以产生的“大气候”环境。虽然“新帝国论”已经对国际局势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但“新帝国论”并不是完整的国际关系理论 ,它没有也难以成为美国国际战略理论和外交政策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廖传丽 《魅力中国》2014,(14):99-99
许渊冲强调翻译是一门艺术,并在《翻译的艺术》一书中较全面地介绍了他的译诗理论。本文从他的诗歌译例分析研究发现,他的诗歌翻译理论,尤其是“三美”论和“三化”论,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到几时?据说:美国社会及政府与法律很少有“改革”的呼声,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美国的法律体系与社会体制相当完善,若“改革”,势必触及美国社会70.80%以上民众的利益;而中国则相反,不改革,将使80-90%以上民众失去公平的权益与权力。美国的不改革,是为了保护民众利益与国家权力不受侵犯;中国的常改革,是为了调整原来常被侵犯的公民与国家的权力,今后能够得到合法的保障。对一个国家来说:常变革,法律秩序就很难有安定的保障;不变革,社会就缺乏常新的活力。那么中国“改革”什么时候能终结呢?一是85%以上中国…  相似文献   

10.
政府官员参与招商有很大的弊端。其一,政府官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者往往就是看中了官员“权力资源”优势。“免征土地”、“免税”、“免费”等“政策优惠”,全凭政府官员的嘴一张,就可轻而易举地“倾斜”。然而,这些“倾斜政策”往往是“权力作主”,既是“惠法”,有悖于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有违有关法律法规。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执行中变形、走样、打折,不利于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1.
改革之初,知识分子地位还不高,赚钱也不多,使得“读书无用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喧嚣一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产业转型要求更多的知识阶层参与国家建设,知识的魅力越发显现出来。可是,近年来,不少中国人在观念上却开起了“倒车”,“读书无用论”又重新主导了他们的思维。此种情形,农村尤甚。  相似文献   

12.
王丽慧  涂鑫琪 《中国经贸》2014,(11):137-137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曾被成为神话,美国甚至一度出现过“日本威胁论”。但是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整个日本经济进入“平成萧条”期。世界舆论也由之前的褒扬变成批评。诚然日本经济曾经被夸大,但是也不能因为失败而否定它当中的精华。本文将从企业行动论方面解释日本企业战后高速发展的秘密,以及这一理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超循环经贸论是管理哲学的系统思想。自1867年9月23日克劳胥斯在德国自然科学和医生集会上发表题为“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演说以后,曾引起哲学界和系统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一百多年来.这一理论不断地延伸和发展,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中被充分证实和逐渐明确化。本文就超循环经贸论作一些理论方面的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行业“暴利合理论”认为,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虽然远远高出绝大部分行业,但也低于某些行业,因此无可指责。实际上,住房具有生活必需品特性,非住房类房地产具有基本生产资料特性,所以不能将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率与少数行业的高利润率进行简单类比。而且,房价因房地产开发商追逐高额垄断利润而不断上升,达到畸高的程度,将严重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可见,房地产行业“暴利合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在法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中国老百姓已不再忍气吞声,甘受欺辱,不再委屈求全逆来顺受,他们已经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的权利而争,敢于和政府官员对簿公堂,讨“说法”,讨公道。“民告官”胜诉多据某法院三年来的统计,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败诉比率高达60%。为什么“官”会败给民呢?一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远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执法不能依法,因而一旦被诉诸“公堂”,败诉就成为必然。当前,“民告官”的案例很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百姓告政府。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如何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是政府官员应守的责…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国家将对地方实行“两个同步”考核的要求,结合数年全国统计数据,剖析了本世纪以来企业在初次分配中领先,政府在再分配中受益的现状,指出实现“两个同步”必须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限定政府、企业收入增速,同时加强对地方的分类指导,科学设定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7.
真的存在“新经济”吗?——来自“旧经济学”的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个千年的最后几年美国经济出人意料的良好表现,激起了学术界、商界及政府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声言,这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经济繁荣时代——“新经济”的到来.“新经济”论的鼓吹者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得今天的经济相对于传……  相似文献   

18.
赵昌会 《中国报道》2009,(3):110-110
金融危机“中国责任论”,表面上似乎是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高尚之举,其实属于不负责任、是非不分的“自残行为”和道德堕落。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位论的最好阐述,也是与马克思所说的克服三大差别的共产主义目标一致的,“三个代表”中所指的先进生产力就是指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社会主义财政作为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巩固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份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财政必须要为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物质化生活水平服务。必须同时发挥财政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的作用,“税收中性论”、税制从间接税向直接税过渡的观点,不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20.
当前,政府系统局部存在隐性合谋现象,即负有监管责任的权力部门,对被监管方的不当行为,装聋作哑,采取“自愿被骗”的行为策略,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被监管方也往往能够获益。“自愿被骗”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争利卸责机制,其发生有一定的必然性,在社会公众无法有效监督的情形下,“自愿被骗”基础上的合谋是监管方和被监管方理性选择的结果。隐性合谋会导致政府系统的能力和权威下降,影响政府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给社会公众实质性监督权,加强制度建设,可以防范政府隐性合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