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我周围有一批——不对,是一大批喜欢预测股市的人们。他们使我的生活变得很快乐。比如老郭,他是一个准确率和错误率各一半的人,其结果是:每次你听从他的建议时,不是套牢就是踏空;每当你痛下决心忽略他的建议时,却仍然等来同样的命运。因此,我总是很同情地看待那些被老郭的“中性建议”误伤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2.
纽约有一位心理学医生,执业多年,绩誉卓著。他在即将退休时,归纳总结出对人生影响最大的四个字。头两个字是“要是”。他说,我有许多病人,把时间都花在缅怀既往上,后悔当初该做而没有做的事,“要是我那次面试前准备的充分一点就好了”、“要是我当初怎样怎样就好了…,,这些人沉而于懊悔之中不能自拔,结果对精神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和浪费。矫正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抹掉“要是”两字,改用“下次”即可。一旦事情办糟了,应该对自己说:下次如有机会我一定抓住。在人生中,懊悔就像是一剂慢性毒药,它在你不知不觉中,消耗你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07,(5):72-72
“惧上”成为一些人职场发展的人际瓶颈。面对上司,他们存在着难以消除的距离和敬畏感,从而不自觉减少与上司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我很渴望像我们老总一样成功,但自己跟他相比太渺小了,也许是敬佩,也许是自卑吧”,公司行政人员王平谈到自己“惧上”心态时这样解释说,“有时很想请教老总一些经验,但一来怕老总忙,再则担心不被重视”。你会如何对待你的上司呢?  相似文献   

4.
彭海荫 《中国西部》2013,(18):102-105
劝人首要一条是共情,即便你不同意当事人的观点,起码你得表示理解——"你的这种伤心难过,我很理解。"而非站在他的对立面。有位朋友跟我说,过年时回公婆家,聊天的时候,自己也会发几句牢骚,说老公有时脾气急躁,说话时"刀子嘴",有时伤人心,其实老公  相似文献   

5.
前天,我去医院看望生病的朋友还没踏进住院部大门就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我逗留了几分钟,从你一句,他一言的争吵中,知道了大概的原因:嗓门最大的那位是一建筑工地的钢筋工,他在等料时取下安全帽,想当板凳坐在原地歇一会,谁知刚坐下就被高空坠落的小石块砸破了头。那个嗓门稍微低一点是受伤者所在的建筑队的负责人,因违章罚款谁来掏钱而争执。受伤者认为,我是工伤,所有开销、罚款应该由建筑队支付。建筑队的理由是,你是因为你自己违章受伤的,队里只能出医药费,队里因此而受到停工、罚款都是你害的,罚款由你承担。  相似文献   

6.
高成 《中国西部》2008,(6):82-85
5月22日至23日,我在安县永和镇采访在这里救援的广东边防总队深圳七支队,听到政治处副主任彭凯说,你去采访陈岩吧。后来又听他说起两次。我便问,陈岩是谁?他说,他是个志愿者。他会来这里,你可以跟他聊聊,他有不少故事。  相似文献   

7.
刘宏丽 《魅力中国》2013,(8):234-234
记得在师范院校读书时老师说过一段话,虽算不上经典、名言,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老师这样说,你是个学生.如果你坐在火车上,别人想知道你学习怎样,他会让你读一段报纸,而不会让你做儿道题。如果你读得结结巴巴,不成句子,无论如何人家也不会认为你是一个好学生。老师又说,我这样说并不是强调语文重要,其他学科不重要,  相似文献   

8.
老郭其人     
老郭名叫郭喜堂,是我们黑龙江省木兰县老促会的副会长。今年75岁的老郭,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走起路来腿轻腰直,有一副健康的好身板。在县老促会,郭喜堂是工作上的一员猛将,更是我这个会长的得力助手。说起来,郭喜堂的事迹极其普通,但这些平凡的小事却让我们这些天天和他打交道的老伙计们分外感动。不差钱的老郭2006年,县老促会决定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9.
一老乡在郑州做杂志批发商人。前天他告诉我这样一句话:“现在做生意,最让人头疼、最花钱的事是寻找好人,就是筛选那些讲信用的人,这已是做生意的最大成本!”我感觉很新奇也很震惊,就让他细细讲给我听。  相似文献   

10.
“假如您能年轻20岁,组织上派您去做驻外大使,您希望去哪个国家?”“如果你是一个外国记者,我会直接告诉你我不同答假设性问题。虽然我很希望你的假设是真的,但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不可能再年轻20岁。  相似文献   

11.
《环球财经》2014,(1):172-175
笔者当年在国内上法学院时,听教授说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刑事辩护律师,你有一个当事人天天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你还要不要替他辩护?你仍然要替他辩护。因为他是你的当事人,而你是律师不是法官——你不能凭你的好恶判决他有没有罪。既然你是律师,你的职责就是维护他的利益,哪。旧他的行为作风让你极端厌恶。  相似文献   

12.
双休日,小区里又来了牛奶促销,来了多了,大家都习以为常,可这次有点意外,因为他是我朋友,还是较熟的一位木匠朋友。见他正向过往行人宣传某新品牌牛奶,我感到很诧异,便问:"怎么好好的木匠手工艺不做了?替哪家当起牛奶代理呀?"他喜笑颜开的答道:"什么代理啊,我自己办的奶牛场,刚投产,这不正到各个小区巡展呢。"我仍然有点不解,再问:"现在装潢风头正劲,你哪年不赚个十万八万。""这个你就外行了吧?"他神秘兮兮的说"装潢上油水不大,而牛奶市场大得很,收入也稳当,如果能把学生奶攻下来,  相似文献   

13.
丁彦华 《东宇经纬》2000,(12):12-12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先生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命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了,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说:“这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相似文献   

14.
2011年7月的一天,当地报纸刊发了我采写的一则新闻,内容是福建省华安县一名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因为家贫很可能上不了学。"我是余先生。"一位自称"余先生"的人,突然给我打来电话,"我想帮助今天报纸刊登的那个大学生。""哦,是吗?……"真的?假的?那时,我从事新闻工作也有六七年时间了,像"余先生"这样主动联系资助贫困学生的人,我还是头一回遇见。"我要资助他1万元,你帮我拿给他。"对方语气很诚恳。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应调整为更加严格的‘一胎化’。但我现在是少数派,赞同我观点的人较少,甚至有人骂我,也有人称我为‘当代马寅初’。”3月11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的安徽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陈,他准备将他的观点写成“建议”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卫士李银桥回忆说,1964年,他已经到天津工作,那年夏天,他去看望毛泽东,毛主席知道他家乡遭了灾,吩咐秘书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1000元钱帮助他。李银桥执意不要,毛泽东生气了,说:“难道还要我亲自拿给你?!你是知道我从不摸钱的……”  相似文献   

17.
一去年8月,很久未见面的老友张兄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在相互问候之余,我问他所在的单位还可以吗?他电话中说:“可以,完全可以。我们公司年年跻身中国最大合资企业500强之列,效益很不错哪!”他的语气充满自豪,这是很难得的。我问:“你对老总的印象如何?”他说:“OK,我们的周总是个经营能人。”  相似文献   

18.
你能信任西方经理吗?他不耐烦地来到谈判桌前要跟你签个合同,而并不努力与你一起工作或是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 你能信任中国经理吗?他说话绕圈子,每次他咨询自己的伙伴后都会改变谈判立场,而且最终他并不会尊重合同。 我想问的问题是,东西方能达成真正共识吗?  相似文献   

19.
环球航海归来,特别是当选为2009感动中国人物,“日照”号船长翟墨异常繁忙。谈及颁奖晚会现场的感受时,翟墨说,“很兴奋,掀起了晚会的一个高潮。当我谈到2008年9月,在圣赫拿岛登陆,那里长眠着我童年时的偶像拿破仑。100多年前,他曾说中国就像东方的一个睡狮,  相似文献   

20.
忠全  卫东  水成 《当代陕西》2004,(11):42-42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长安西丰乐乡,有种树者名郭橐驼,所种各种树木,皆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有人去请教他,他说:“我不过是根据树木各自的特性来栽植罢了,有些人种树所以种不好,主要是不根据树的本性来培植,爱之太殷,忧之太勤,一会会剥点皮看他活了没有,一会又摇晃一下看他长得怎样,结果损害了树木的正常成长。”别人又问他:“你这个道理适用做官理政吗?”他说:“我只懂种树,不懂如何做官。但我常看到一些长官,天天催耕、催种、催收,连百姓养鸡养猪的事也乱下命令,招待他们吃喝又是劳民伤财,这是很不好的。”柳宗元最后写道:“吾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