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的习惯     
在"瓜菜代"饿死人的年代,母亲在一个鞋底厂上班,那时我刚上小学.为了多赚点工资,母亲常把"工作"带回家,飞针走线纳鞋底.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饿的前心贴后心.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我径直走到盛饽饽的篮子前说:"妈,我吃点东西."母亲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空空的篮子,习惯性地用针锥子拨了拨自己前额的发丝,无奈地摇摇头.  相似文献   

2.
谁砍了竹笋     
钟福公提着一只竹篮,篮子里装着一根大竹笋,来向调解主任告状:“龙老大偷砍了公家的竹笋,他见我正上山来了,丢下篮子和竹笋就跑。你看,这篮子还刻着龙老大的名字哩!”  相似文献   

3.
早上八点,办公桌前的电话铃响了。从满桌文稿堆中抬起头,我拿过话筒,习惯性地接话道:我区委办,请问你──”不等我说完,电话里就响起了一个遥远而熟悉的声音:“你是二娃呀,我是你妈妈。”“妈──!”我惊喜万分,随口叫出一声好久没有叫过了的这个字。电话那端母亲用家乡的口音大声说道:“二娃你听得到不?我是你妈妈。”“听见了,听见了,妈您……”当母亲确信我能听清她的声音后,才大声地告诉我:“二娃呀,你记得到不?今天是你过生日,你今天满三十岁──今天是古历的二月十四。”“生日”这个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日子,已被我…  相似文献   

4.
胡守文 《发展》2009,(5):159-159
小时候,有一次帮母亲去菜园栽西红柿苗。我径直来到去年种过西红柿的那垄地前,正蹲下身子准备移栽时,母亲却制止我说:“今年可不能再种在这块地里了,咱们得换个地方。”她把我领到菜园西北角,说:“今年就让西红柿在这儿落户吧。”我很不理解,闸道:“去年种过西红柿的那块地里用树枝搭的架子还在,今年接着种就不用再搭架子了,岂不是更方便吗?”  相似文献   

5.
何勇 《中国西部》2013,(36):125-127
在进入主题前,我首先得在这里十分惭愧地讲述我的两名学生。其中,一位同学面对他那已被病痛折磨得痛楚万分、不断呻吟的母亲,竟若无其事般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甚至连最基本的一个简单问候都没有做到。而另一位同学呢?在面对自己母亲喋喋不休的教导,一怒之下抄起扫帚竟指向了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6.
母亲在世时常说我:“你白上这么多年的学了,怎么连个处方单都看不明白?”面对母亲的责问,我只能报以苦笑。她哪里知道,一看到医生那龙飞凤舞的字,我头都大了。我想,这怕是天下最难认的字了,莫说我看不明白,即便是大学本科生,也没几个能看得明白!  相似文献   

7.
业内声音     
《发展》2005,(1):5-6
“经验说明,鸡蛋还是放在一个篮子里保险。在一个篮子里,我们用两手捧着,两眼盯着,小心翼翼,它不容易摔。当我把鸡蛋搁在几个篮子里,肩上挎着,身上背,头上顶着,那还真不保险!”  相似文献   

8.
收到刊物后,我是认真阅读,一般会用7-10天,一篇不漏地全部通读。不少章,我边看边在字里行间写上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不少章要“黑色加重”、“红笔圈点”,不是一看而过,更不是看后便扔。  相似文献   

9.
母亲在世时常说我:“你白上这么多年的学了,怎么连个处方单都看不明白?”面对母亲的责问,我只能报以苦笑。她哪里知道,一看到医生那龙飞凤舞的字,我头都大了。我想,这怕是天下最难认的字了,莫说我看不明白,即便是大学本科生,也没几个能看得明白!  相似文献   

10.
陈真 《中国高新区》2010,(6):114-114
春风习习,阳光暖暖,而我的心情也如这早春一样明媚。就在去年,比共和国年轻15岁的我,在祖国母亲60华诞之时,荣耀地收获了一顶光环,头上的青发一半儿散发出熠熠银光。儿子调侃着:“看你这形态,真有点神仙风采,鹤发童颜呀!”  相似文献   

11.
皮海洲 《新财经》2000,(1):37-37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妇孺皆知的俗话,但是当一位老太太去市场卖鸡蛋时,她的篮子里往往装上许多鸡蛋,甚至是全家所有能外卖的鸡蛋。老太太为何不把鸡蛋分开装在多个篮子里,而后分次拿到市场去卖呢?仔细琢磨可能有以下三点理由:  相似文献   

12.
六弟看我像“天外来客”他怕我“祸从口出” 1972年6月,我接到母亲病重急需住院的电报后,马上启程赶赴上海。由于飞机误点了两个多小时,到达虹桥机场已是夜间9点半了。六弟仑千到机场来接我,分手几十年了,依稀还能认得出来,一时间彼此激动得难以自抑。  相似文献   

13.
离别     
汽笛划破夜空那一对,我拥着疲弱的母亲奔问月台。拾阶而上时,她的脚下几乎是两央一步,人群在窗口拥动力在服装整齐的队伍甲找寻着自己的孩子.站在人群外围,母亲的眼神是那般急切,千言万语咽在嘴角,她没有呼唤小jj的名字,只是还默地顺着每个窗口寻觅。忽然,她手一指,又立东l旧下了,顺着那个方向.我有见了小弟,虽然地剪短了头发,穿着崭新的军服.那张熟悉的面容却渐渐看不分明了,一股#沿一天进眼眶,鼻子一阵阵发酵。我凑近母亲耳畔说:“我们讲过去吧,至少能说上几句话”。她摇了摇头。我不知母亲当时所流露出的表情,可站…  相似文献   

14.
“在微软中国,我是领袖,一呼百应,是带着众人走。而在盛大,我是辅佐者,是军师,要推着一群人向前走。”“可以这样说,我在微软是学习了很多,获得了很多,在盛大则是经历了很多。”“先不要看我拿到了多少,应该看我以后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到时再回头看看我拿10亿元是否有所值。”“从某一天看,我的工作价值肯定值不了那么多钱。但从一段时间看,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值!”“职场成功之道无它,惟三作也:作人、作事、作秀。”  相似文献   

15.
我完全是无意而为,才保留下了这些照片,这些在青藏公路沿线几乎每个兵站的留影。我常凝望这些照片沉思万端,心绪逆流而上,掠过曾经走过的高原山水,一年又一年,最后停留在我初上高原第一次投宿的那项帐篷前,连同我携带的情意滞留在荒原上。卷地而来冲天而去的大风吹不散千年的苍凉。帐篷在寒风中整夜抖索。我企盼着母亲的呼唤把我带到她的黎明,可是夜色很深,母亲的语言肯定有局限性。索性我就想这样一直停留在高原茫茫的历史烟尘里……突然,我听到“嘎”的一声,  相似文献   

16.
曹秀玲 《魅力中国》2010,(3):178-178
一天,读六年级的儿子回家后,急冲冲地对我说:“妈妈,快点,我要在你那儿背书!我们老师说的}”我高兴极了,赶快接过书,生怕耽误了这大好时光。因为我平时主动陪他读点课外书,他就满肚子不高兴,今天竞对背书这样积极。“背啥?”“背中心思想。”“啊一一,中心思想?没搞错吧?!”“没有!快点呢,我背呀!老师说的。”为了不打消他背书的积极性,还有师命难违呀,我只好装模作样的看他背下去……  相似文献   

17.
曹秀玲 《魅力中国》2010,(7):178-178
一天,读六年级的儿子回家后,急冲冲地对我说:“妈妈,快点,我要在你那儿背书!我们老师说的}”我高兴极了,赶快接过书,生怕耽误了这大好时光。因为我平时主动陪他读点课外书,他就满肚子不高兴,今天竞对背书这样积极。“背啥?”“背中心思想。”“啊一一,中心思想?没搞错吧?!”“没有!快点呢,我背呀!老师说的。”为了不打消他背书的积极性,还有师命难违呀,我只好装模作样的看他背下去……  相似文献   

18.
路上的风景     
母亲家在市郊,她骑自行车到市中心上班已有十多年了。每天往返三十多里,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今年在母亲的生日家宴上,我和哥哥再一次商议给她买辆电动助力车。母亲坚决地说:“又不用赶时间,而且正好看看沿途风景,这样挺好,就不要花冤枉钱了。”看到她这样执着,我也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9.
龙玉纯 《新财经》2009,(10):52-52
1989年3月,我用一种体面的方式,“逃离”了贫困的家乡。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拿着红色的“入伍通知书”,出现在父母面前时,他们那不知所措的表情。报名参军,我没有征求父母的意见,但父母并没有责怪我,母亲默默地为我收起书和行李,父亲翻来覆去看着我的“入伍通知书”,半天说出一句话:“当兵保卫国家,没什么错。”  相似文献   

20.
微吧     
《中国经济快讯》2013,(18):15-15
@我就叫阿亮:我在中央公园打开电脑看行惰。一个乞丐向我乞讨。我给了他一块钱,继续看K线。他没有走。看着我在干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悄悄地说:“这股过了布林中轨了。”我惊诧地睁大眼睛问他:“这个你也懂?”他说:“就是因为懂这个,所以我才有了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