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总值将达750亿元人民币,将首次超过纸质出版产值。在这拐点之年,拥有中文数字版权最多的方正,将如何作为?  相似文献   

2.
数字生活的脚步越来越近了!面对愈来愈大的市场,有意进入数字生活的科技厂商,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如何将数字生活的概念行销给兴致盎然的消费者,将是把这块市场大饼做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现在,网上购物,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服务窗口电子化等,已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打上了“数字化”烙印。科技部、建设部等部门也正在极力推进中国“数字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在数字化浪潮中都不愿驻足观望,落后于人。沪、穗、深笑傲“数字江湖”。北京在中关村点燃“火炬”,城市成了信息化的主战场,但农村却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然而农村更需要信息。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东奔西走摸行情,钻天入地找信息”。便是对信息需求的真实写照。市场变化太快,政策指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于信息传递手段落后,常常是信息到了农民手中却早已成了“马后炮”,于是秋去冬来“有心栽花,花却不开”,“样本田”常成了“伤心田”,眼下,我国加入WTO,首先受到冲击的便是基础薄弱的中国农民,他们面临的将是国际性的市场竞争,到时不仅要求他们能盯住本地市场,还要关注全国市场、关注国际大市场,如何能盯住本地市场进而融入国际大市场,把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销出去,把先进的科技信息引进来,就不得不考虑在农村建立“数字平台”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4.
刘晓丹 《魅力中国》2011,(12):198-198
数字出版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数字出版产业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这就要求根据数字出版产业的调控思路,分析当前产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以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开运 《魅力中国》2013,(16):305-305
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广泛普及,数字风暴席卷了整个出版行业,数字出版给传统纸质出版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二者问的竞争日益加剧,传统纸质出版也在激烈竞争的同时遭遇到千栽难逢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6.
东鸣 《浦东开发》2003,(9):8-10
记者近日从浦东新区信息委了解到,抓住世博会大部分场馆设在浦东地区的机遇,浦东新区将按照“互联浦东人”计划,构建全新的“数字浦东”、“数字世博”概念。这项工程将分三步走:  相似文献   

7.
面对数字化生态的新现状及政府引导扶持的空前力度,数字产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关键时期,数字出版技术技能型人才在需求增速提升的同时,其培养机制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基于”三螺旋”理论,分析了 “产学政融合”培养模式对比传统产教融合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并提出了对应的实施策略与路径,为我国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相比有着出版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存储容量大、交互性强等优势,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出版也面一临着内容同质化严重、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对阅读能力的消解、版权保护更加困难等难题。因而,在发展数字化出版的过程中,英加强出版内容的针对性、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版权保护、完善营销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和带来的问题,探讨了美国数字出版的成功之道,指出我国时美国数字出版经验的借鉴之处。要从发展全局重视数字出版;建立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提升出版产业数字化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出版队伍的素质。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出版行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截止2006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业整体收入约200亿元。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制度,通过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来促进数字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是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新区》2001,(4):45-49
在中国,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才开始不久。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我们面临着数字鸿沟。这不仅仅是一道“沟”,而且是一场交锋和较量,是变革前沿清晰可见的数字冲突。不论是填平这道“沟”还是跨越这道“沟”,都需要我们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与高新技术相融合并超越传统出版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业态.当前,数字出版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前兆,增速远超传统出版行业.辽宁省是传统出版大省,正面临出版产业转型和文化产业振兴所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正逢其时,应采取差异化产业布局,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全力争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辽宁建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批复.  相似文献   

13.
《首都经济》2010,(2):11-12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包括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产业在内的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任务,同时,还指出将通过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等措施继续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出版行业在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趋势下,逐渐向数字出版的方向转变,数字出版业务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出版业务因存在无实物无具体介质等特点,带来了在会计核算上与传统出版业的会计核算有着本质的不同和变化。由于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尚未对数字出版业务有明确的会计核算规范,为了满足企业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财务信息的要求,提高数字出版业务的财务数据质量,文章以现行的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为依据,结合数字出版业务的特点,针对传统出版行业下的数字出版业务核算的具体情形,详细地梳理和探讨了数字出版业务中外购或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作为存货的数字出版物的存货计量、收入确认、成本结转;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如数字化升级、共享数字平台的会计核算方法等。从数字出版业务的产品研发、计量、销售特点出发,使得其会计核算既能够符合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又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数字出版业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相似文献   

15.
季中 《福建经济》2001,(3):38-39
跨进新世纪,福建面对的是汹涌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趋激烈。为在竞争中取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决策。这是提升我省经济格局,增强我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盗版泛滥与正版阅读“无米下锅”的双重尴尬背后,数字出版的利益链条,如麻花般纠结缠绕。  相似文献   

17.
“环三发展”与“数字福建”对接,关系着海西战略全局。要充分认识宁德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现状与差距;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带动企业和社会信息化以及重点民生服务平台的建设;要做到信息共享与开发并举,注重城市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为“环三发展”与“数字福建”动态对接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10,(15):13-13
2010年7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推进数字出版跨越式发展——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在京隆重召开,该年会是我国唯一以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为目的的行业盛会。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江苏省科技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情况,为有意向实施优先数字出版的期刊提供参考和启示,促进江苏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文章选定来源期刊,然后检索来源期刊在数据库网站(如知网、万方、维普、Springer、Elsevier等)上的优先出版行为,以及在自建网站上的优先出版行为,确定目标期刊,并对目标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现状进行分析。在调查的231刊中,共有132刊已经实行或已经准备好实行优先数字出版,但实质进行了优先数字出版行为的期刊仅有97种。核心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比例高于非核心期刊。科学综合类和生命科学类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比例较高,其次是工程技术类,基础研究类期刊的比例最低,这可能与不同类别期刊的要求不同有关。江苏省科技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主要渠道是数据库平台;单篇优先出版的模式占主导,也有部分刊物实行单篇与整期兼顾的模式;大部分刊物优先出版的文章中都有标注DOI号;在摘要优先出版和全文优先出版中,主要以全文优先出版为主。江苏省科技期刊实际进行优先数字出版的比例较低,优先出版过程中仍存在渠道、模式、DOI号和层次等问题,期刊编辑部应当充分调查、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尽快实现优先出版。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个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被明确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八大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数字出版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传统出版业来讲,与新兴的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利用和"嫁接"的过程,而是一个如何开拓新空间、新领域以至新产业的问题。面对这种新兴的出版形式,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业中该如何定位才能在数字出版领域有所作为,是决定出版机构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就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业中该如何定位的问题,阐明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