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年古都,皇城根下,有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因为京剧,聚在一处,相聚在北京青年京剧社。以啸吟,以丝弦,以鼓点,他们默默地守望着国粹。言语之温馨,神情之契合,无不怀着一份深切的文化关怀。透过那皮黄声声、锣鼓阵阵,不由让人想起家国,想起故园,想起任时代劲风吹之不灭的中华文明。他们,就是国粹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2.
提起古城邯郸,人们常常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老成语:“邯郸学步”。这是说燕赵之地不仅多慷慨悲歌之士,而且他们走路的姿态很美,引得天下的士子纷纷来此学习;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这里曾发生过中国历史最早实行的一场改革,那就是“胡服骑射”,在那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中,...  相似文献   

3.
月下絮语     
1又是一度月圆的夜晚,我孤立在都市的角落,凝望着茫茫星空。今晚的星空似乎显得低了点儿,圆月也似乎近了些;明皙的圆月象一位拥静的少女,露着银盘的笑脸漫步在天宇中,那含情的眼睛使得整个天地都为之感动。2又是一个中秋之夜,我望着朗朗的圆月,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以及梦中的她。在那里我的亲情与爱情同在,在那里我曾洒下了分别的泪水,我爱他们,爱那里的月色。此刻他们也一定同我一样深情地凝望着明月,也一定在将我这客居他乡的游子思恋!3在明静的夜晚,亲爱的少女,我虔诚地站在圆月之下将你思恋,那飘洒的光辉便是我播洒…  相似文献   

4.
王飞跃 《开放导报》2007,(2):I0010-I0011
翻开2006年12月号《星星》诗刊的增刊,在封三的位置有一位诗人的大幅照片,并配有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柯蓝、内航、朱先树、阿翔等的评语,那就是《星星》诗刊隆重推出的2006“年度诗人”王飞跃。2006年王飞跃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创作完成的《国粹精点》在第二届文博会上展出后引起诗界关注,《星星》诗刊在9月号、10月号连续两期推出该作品,《诗刊》也早在8月号发表了其中诗作,诗坛泰斗柯蓝称:“《国粹精点》拓展了中国新诗的写作领域,是一部振兴中国诗歌的作品。”该杂志还特设了“年度诗歌视点”栏目,发表了王飞跃的《国粹精点》选辑,其编后语写道:“我们在庞大的诗歌队伍里发现了诗人王飞跃,发现了王飞跃的《国粹精点》,从而更发现了中国诗歌一种新的动向。可以说: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最大的贡献是展出了《国粹精点》。这是诗歌的荣幸,这是深圳的荣幸。王飞跃的这种诗歌新文本已经为我们阐明了诗之所为而不曾为,诗之敢为而未能为。”如此之高的评价确实令人震撼,从而更说明中国新诗90年来终于出现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王菲 《魅力中国》2011,(8):244-24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包括以儒释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还包括像汉字、琴棋书画、京剧、唐装、传统节日……这些国粹、艺术、风俗习惯。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辉煌灿烂,曾为许多国家、民族、人民为之倾倒。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中华帝国在古代则是世界的超级大国。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仍具魅力,仍在为社会主义中国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这一次真的升值了。尽管很多人不喜欢用“升值”这个词,在他们看来,这个词太敏感,容易让人想起国际压力,想起失业率,想起亚洲金融危机……“意外”吗?也许,因为很多经济学家都这么说。国内、国外的,还有那些喜欢被称为经济学家的官员。可在早些时候,他们曾众口一词地判断,中国经济下半年增速会减缓。难道消息灵通的他们,当时就没有考虑到人民币升值这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怀疑,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十年后,只会有两个人常常想起我来。那就是亨利和汉娜。他们是我的遗产,所以我希望他们茁壮成长——当然也希望他们能深情地记起我。  相似文献   

8.
乡村唢呐     
唢呐,极易使那些在乡村生活过的人心里面泛起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痛切伤感。我固执地以为唢呐是一件伤情之物,它会让你想起一些悠远的乡村场景。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连     
《东北之窗》2013,(12):74
人杰地灵的大连从不缺乏艺术家的风采,他们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为这座美丽滨城增添了灿烂的文化辉煌。在戏曲界,以梅花奖得主杨赤领衔的大连京剧院弘扬国粹,以向群众普及京剧艺术为己任,市民喜爱京剧的热情渐渐加强,很多票友闲暇时间在公园的凉亭或林荫地吹拉弹唱着京剧。  相似文献   

10.
重返札记     
《中国经济快讯》2009,(18):58-61
想起一个故事:二战末期,清理战场的盟军士兵走进一个在地下防空洞里生活的家庭,他们地面上的家早已被炸毁。一位随军作家曾这样描述:我们走进这个昏暗的房间,房间很整洁,陈设只有摆在屋子中间的一张桌子,桌子上一尘不染,上面的花瓶里还插着一束鲜花……于是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日耳曼是一个不会灭亡的民族,因为他们在如此的逆境中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1.
重返札记     
想起一个故事:二战末期,清理战场的盟军士兵走进一个在地下防空洞里生活的家庭,他们地面上的家早已被炸毁。一位随军作家曾这样描述:我们走进这个昏暗的房间,房间很整洁,陈设只有摆在屋子中间的一张桌子,桌子上一尘不染,上面的花瓶里还插着一束鲜花……于是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日耳曼是一个不会灭亡的民族,因为他们在如此的逆境中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对文学有着化不开的情结,为什么他们却不喜欢以文学作品为主的语文学科?不是他们不喜欢文学,而是他们不喜欢当今的文学教育。换言之,是我们的文学教育缺失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缺失一种对文学的价值的叩问。所谓“文学教育”,其实是一种“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行为,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指向的是作家在体验中见出的深义、诗意和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3.
在大连机场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有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部门,只有查询电话号码或报修电话时,才想起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偏居一隅,却时刻准备着,不断拓展服务内涵,不让任何人带着遗憾放下话机,润物细无声之中,想来这便是幕后英雄之所为。这些幕后英雄来自大连机场信息技术管理部电话站,他们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彩虹班组,那七色的彩虹,就像一束束连接用户的电话电缆,架起他们与广大用户之间服务与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围棋是中国国粹,黑白之间充满了睿智与谋略;商场如战场,商业竞争同样体现智慧和策略,围棋对弈与商业竞争相通之处诸多。10月11日,中国“棋圣”聂卫平布阵西安西部电子社区,与“西部电子杯”企业家围棋大赛中角逐出来的10名财富精英纵论人生、事业、成功与失败之道,在“西部硅谷”掀起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财富对弈。  相似文献   

15.
罗方美 《中国西部》2011,(2):116-119
这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爱画之人会深究其画中意境,爱美之人会遐想其桥之俊美。或许我们会想起《廊桥遗梦》电影里面所叙述的浪漫爱情故事,可谁又曾想起电影里面意喻下的廊桥风采。在“汴水虹桥”湮灭了900年之后,  相似文献   

16.
我想起了我离开雕时时,老板那种无助甚至透着哀求的目光;我想起了第一位设计师递给我辞职申请时,那种愧疚的目光,这些目光交织在一起,让我忽然感觉透不过气来——留住创意人才就如此之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王飞跃 《改革与战略》2006,(10):110-110,I0006
在深圳这座改革创新的前沿城市,不仅科技创新、经济创新,其文化的创新也呈现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比如青年诗人王飞跃的《国粹精点》,采用古诗与新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的确令人耳目一新,给已经处于文学边缘的诗歌,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著名诗人柯蓝认为:“《国粹精点》拓展了中国新诗的写作领域,是一部振兴中国诗歌的作品。” 难能可贵的是《国粹精点》还原了诗歌的本质,让读者重新看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忧患意识。诗人很机智的把纷纭变幻的现代生活与千古不衰的古代诗歌结合在一起,既赋予了古诗新的内涵,又加深了新诗的厚度,更向读者显现了词语隐秘组合所带来的魔力,读来令人深深震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人脉与财脉     
曹世中 《新财经》2006,(11):8-8
在东方广场月度“商界精英”沙龙上,主办者让我谈谈这个话题。这让我想起了沙龙举办的所在地——东方广场。该广场地处北京“金街”王府井,是华人首富李嘉诚投资近200亿元人民币兴建的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项目,其建筑之奢华,已成为长安街一景,也成为京城时尚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19.
李丽红  张芳 《魅力中国》2013,(13):109-109
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面镜子。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绘画题材。山水画讲究意境之美,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画家把客观事物的精粹部分进行加工、改造,融进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所形成的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说起民族英雄,人们眼前总是浮现出那些浴血奋战、抵御外辱、不怕牺牲的将领与战士们,是他们救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是谁又能想起那些为发展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默默贡献的企业家呢?他们改善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提高着国家在世界民族中的地位,杰出的企业家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他们的精神具有一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的成就绝不是个人的事业,而是民族的事业,甚至是人类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