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对自己所生活的小区我有一些不经意的观察。,小区东门有一个修鞋点,一位三四十岁的女性每天都坐在那儿,一会儿修鞋补伞,一会儿帮人缝制、衣物,每天都很忙;一百米开外的西门边上,也是修鞋磨刀点,家里坏了什么器物,似乎来这儿都可以得到修理,这里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性。  相似文献   

2.
《东北之窗》2013,(19):4-5
新浪大连 【驼背老汉坚持捡烟头仨月捡四万根打包留证】大连市甘井子区六祥社区的58岁老人郭恒敏是一位残疾人.三个月前开始天天外出捡烟头,目前已捡了四万多根。他每天不到5点就出门,自己居住的小区捡完了还坐车到马栏子、辛寨子一带捡。不仅清洁了环境,还影响了身边的人。向老人致敬!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4月中旬,海曙区西门街道对垃圾桶点位过于分散的小区进行"撤桶并点"。胜丰社区中山雅园小区一个点位的垃圾桶被撤掉后,有一户居民每天依旧将垃圾放在原来垃圾桶所在位置。胜丰社区绿芽垃圾分类督导队负责人汪士伟打听到,这位居民每天扔垃圾的时间在早上七点左右,于是就每天蹲在那户居民扔垃圾的地方等他。"我一连在那蹲了好几天,每天都劝他,给他讲‘撤桶并点’的意义,几天下来他自己都不好意思扔了。"  相似文献   

4.
吴爽 《东北之窗》2013,(8):72-72
3月19日下午2点,在大连机场宽敞气派的候机楼内,记者聆听了一位81岁老人讲述40年前坐飞机的经历。老人名叫鞠永丰,他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身份”:1973年大连机场首开大连——北京航线时,他是第一个买机票的旅客,堪称“第一位乘飞机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5.
马术青春     
马是一种感知度很强的动物,也是表达力很高超的“精灵”。在骑手的眼里,它们就是一个个淘气的孩子,会不听使唤,也会撒娇耍赖。每天清晨,段文婷打理和清洁马匹时,看到它们一会儿舒服、一会儿又“痛苦”的丰富表情,都觉得哭笑不得。其实,这也是她和她管理的马匹每天最放松的时刻。初次接触段文婷,谁都不会把这位长发飘飘、笑起来眼睛像弯月一样的可爱姑娘和骑师这个充满男子气概的职业联想到一起。2010年,段文婷家乡——山东省蓬莱市的一家马场招聘骑师,当时22岁的她主动应聘、接受培训,一步步顺利地走上岗位。今年7月,她来到济南国际赛马场马术俱乐部,在这里继续她与爱马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6.
《东方经济》2003,(6):37-37
过去认识一位私营企业家,他的公司年产值约2亿元,算下来,一年纯利润也有两三千万元了。他每天早上八点半上班,常常要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他自嘲被企业“套”住了,一年到头很难有轻松的时候。我问他,公司每年财务报表上利润的增加能给他带来多少快乐,他笑笑,摇摇头:“增加几百万没啥感觉。”  相似文献   

7.
城市百姓的时尚交通工具 2006年5月,西安市某中学35岁的林老师买了一辆漂亮的电动车,从此她上班不用骑自行车或挤公交车了,不用每天早上不到6点30分就起床,不到7点就得从南郊明德门小区的家里出发,不用在路上耗费近1个小时送完上小学的儿子,再气喘吁吁地骑到位于友谊西路附近的学校了。她可以轻松地每天7点20分和儿子从家里出发,如果堵车不严重的话,20多分钟后,一般她就会坐在办公室,泡上一杯茶,有时候还吃些早点,准备一下,然后走进教室,开始了一天繁忙的班主任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个每天下午在公司开“专家门诊”的女人,一个在城市里养藏獒、开陆虎的女人,一个每年要累积两个月时间在野外探险的女人,一个每天争取在晚九点之前回家,与两个儿子玩一会儿的女人。  相似文献   

9.
吴华 《新财经》2009,(10):36-36
大阳落山后,宁静的小区开始暗下来,小区里的路灯全亮了。吃过晚饭,全家一如既往地走出家门去散步。 有一天,我们散步到晚上九点,全家三口从植物园往我们居住的小区走,看到有一群人在花鸟市场前的路边上,就着路灯的光在打牌。妻子边走边感叹城市的变化,说这灯亮得怕是地上掉根针都能找见。的确,这些年城市的变化太大了,不说城市主干道和老城区,就连我们住的这片城郊小区都安上了路灯。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世界上,我是我自己的依靠。人家都有亲人,我没有。一个都没有,哪怕我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都不容易。因为哭,往往还得找个没人的地方。小琴对我说这话的时候,她正在给一个中年妇女修一双红色的意大利产的皮鞋(那位女人语)。小琴的脸上是那种浓重的失落,她好像对她周围的别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一样,只是很专心地修着手中的鞋。你慢一点好吧?我的鞋可是进口的,好几百块呢。那个女人不时挑剔地叮嘱。小琴的样子很自信,她连头也没抬一下,就对那个女人说,我是修鞋的,我知道该怎么做。坏了,我会赔给你的。来我这儿修鞋的又不止你…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7岁男孩的母亲,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啤)二厂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李玉芳笑言,每天下班后的五点到十点,是儿子的专属时间,她需要照顾孩子。然而,十点之后,那是她的工作时间。最少每天要抽出一两个小时来准备课程,或者充电,因为,她还兼职青啤二厂的人力资源培训师。“准备课程是我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从没觉得它是件苦差事。”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7日下午3时,雨过天晴,重庆公租房华岩。民安华福”小区。54幢墨绿色的大楼高耸入云,典雅清新的小区里绿树葱茏.有工人正在忙碌地清洗路面10多位身着蓝色短袖工作服,头瓤红色安全帱的人员在小区里巡视、交流。格外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3.
冯超  罗伟 《今日重庆》2011,(9):76-79
每天早上7点,渝中区人民广场总有一群小孩在练拳,风雨无阻。指导孩子的武师叫王红飚,国家一级拳师.今年44岁,练形意拳已经30年。  相似文献   

14.
委任、不放任我经营过纺织工厂,赶上纺织品景气,工厂很快就壮大了。我自己也很卖劲,从早到晚甚至连睡眠的时间也觉得可惜。一会儿去顾客那里接受订货,一会儿又去银行联系资金。那时候,每天把工厂每个角落都要看遍的,检查纺织机的状态。有过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15.
12月20日,早上7点不到,郑锋便从暖烘烘的被窝里爬起,到小区里兜圈子。在路上,他与早锻炼的阿姨热络地聊起来,看到路边有乱设摊,便与摊主一番交涉……4年多来,无论寒暑,每天早上到小区里兜一圈,对于郑锋来说已成习惯。  相似文献   

16.
丁玲 《东北之窗》2013,(13):87-87
还没有来得及吟一句"春眠不觉晓",夏天就悄然而至。每天五点多钟,晨曦就会透过窗帘洒在脸上,此时翻个身,再眯上一会儿,然后伸伸懒腰,一起床就会觉得满满的都是幸福。前一阵子有种被时间赶着走的感觉,身心疲惫。加上生了场小病,性子里那股女汉子劲儿又上来了,不想麻烦任何人,自己跑去了医院。那段时间  相似文献   

17.
真没想到修鞋的也能红,大照片儿登在美国主流媒体《每日新闻》版面正中央。更没想到的是,主人公是位中年妇女,还是华裔。另外一点让我顿感亲切的是,这位华裔女性修鞋匠姓陈,是俺们老陈家的人。  相似文献   

18.
平安家书     
蔡中锋 《中国高新区》2011,(11):133-133
老林是我们工厂最老的一名工人,今年已经70岁了。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无论工作多忙,每天中午都要抽空去邮局寄一封信。  相似文献   

19.
《环球财经》2014,(10):118-118
职业乞丐不只是中国的专利,美国也是如此。在纽约,知名人物保拉·哈德莉曾上过《纽约邮报》的头版,她每天都在纽约第五大道上行乞,有一次甚至只是在路易·威登的店门口张望20分钟就得到18美元。一位60多岁的妇女在创办了一个名为“保障我的就业社区”的乞讨网站后,一个月的收入就超过了400美元,现在她的新目标是成为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20.
沈飞宇对电视似乎有一种特别的偏爱,每天早晨雷打不动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先是7点半的凤凰卫视早新闻,然后是8点的东视新闻,“厨房里都装着电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