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财富》2006,(2):115-115
“测量专家”公司进入中国不到十年时间.就脱胎换骨地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而竞争对手却仍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领域里苦苦挣扎。这个现实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给予了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机,但企业能否把握住机会.要看其战略是否对路,执行是否到位:实现飞速增长需要借助并购扩张战略。而实施的效果在于快速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这涉及到对运作、流程和项目管理的细节掌握:一些重要财务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监控整合的过程,找到既稳妥又快速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企业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开展全球化经营的主要手段,也是获取其他企业技术、市场等资源的重要战略工具。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深化,中国这个昔日的“产品生产者”正变为最富有但也最勇猛的“资本输出者”。在产业角色和处境上,没有正确的目标就永远难达彼岸,众多在零战略、伪战略指引下失败的海外并购企业,无一不是遭遇战略缺位的诅咒。它们的战略集体误区在哪里?本文将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的基础上对并购的整合战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并购.让中国啤酒企业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包括“第一集团军”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雪花啤酒”,以及处于第二竞争梯队的“金星啤酒”、“珠江啤酒”、“金威啤酒“、“重庆啤酒”、“黄河啤酒”.”蓝剑集团”等等.都通过资本并购、异地自建工厂等扩张手段.获得了规模竞争优势。但是自2004年青岛啤酒总裁金字国先生率先提出“整合”以来.”整合”成了各啤酒业巨头思考和行动的头等大事.包括像A—B啤酒集团、SAB啤酒等在内国际啤酒巨头.亦掀起了对中国并购或者控股啤酒厂的“整合”。包括业务链的整合、市场链的整合、管理链的整合、人才的整合.尤其是品牌整合.更是成了愈来愈多啤酒集团继“规模并购“之后的“重点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企业海外扩张步伐加快。其中,通过海外并购方式实现跨国经营的案例越来越多。在这些海外并购案例中,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战略目标都是通过并购获得国外知名品牌、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打入国际主流市场,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然而,在海外并购交易完成后,能否达到这些战略目标,还取决于后期品牌的整合、管理模式的选择、企业文化的融合与技术协同效应的发挥。有鉴于此,本文将以2010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称“吉利控股”)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以下称“沃尔沃汽车”)为例,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现途径,重点检验并购后战略目标实现状况,为今后我国企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战略并购是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走向国际化的有效途径,是以国家和企业战略为出发点,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大于各自价值之和的新增价值为目的,包含并前规划、并购交易、并后整合全过程,通过协同效应(学习效应、规模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实现最终目标的并购.战略并购的动因包含引致性动因(共享资源和分散风险的诱导)和驱致性动因(国家和政府的驱动)两种.根据战略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社会影响力和技术能力的不同,企业战略并购可分为“高攀”型战略并购、“对等”型战略并购、“整合”型战略并购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谢国旺 《中国市场》2013,(2):49-52,55
企业要想实现全球化战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并购是最为捷径的方法。但是,由于跨国并购将会涉及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因素,并购过程和并购后整合过程中面临多重风险。并购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整合过程中主要有文化整合风险、品牌整合风险、管理失败风险、整合成本风险和人力整合风险。对并购过程和整合过程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境外并购的战略才能实现;忽略风险管理,只能无功而返,甚至全盘皆输。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深化,中国这个昔日的“产品生产者”正变为最富有但也最勇猛的“资本输出者”。在产业角色和处境上,“2008届”海外并购者与“2004届”并无本质不同。它们“为什么并购”的原因很简单——加入全球经济体系。其中很多并购的主题十分清晰合理,有待提升的是如何通过并购推动公司发展战略的创造性思维。这使得这些并购尚无法像思科、IBM以及SunGard公司一样,通过并购成为行业领导者、实现巨大的战略转型或是开创一个新的产业。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开展全球化经营的主要手段,也是获取其他企业技术、市场等资源的重要战略工具。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国家政策的支持,给并购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而全球金融危机则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机会。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仍存在缺乏人才、缺乏明确的整体战略规划、缺乏对海外并购成本的认识、缺乏对被并购企业的潜在风险及并购后的整合挑战的认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很长的时间里,当代中国人对“外商”和“外资”一直抱有热切的期望。然而海外资本越来越多的“抢逼围”式的行业并购攻势,引发了“善意或者恶意”的审慎揣测和群体忧虑。 对于监管者和企业界,如何改善并提高鉴别国际投资的能力?接踵而至的海外资本来源于何处?它们在中国的并购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什么?海外资本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并购机会和并购风险? 本期商业思想家论坛邀请投行专家、企业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进入有史以来企业并购最为活跃的时期。企业并购是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投资方式,通过并购可以获得企业所需的产权和资产,并实行一体化经营,从而达到规模经济,推动企业深化改革。但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据中国并购公会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过去20年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低于50%,具体到中国,则有67%的收购不成功。衡量一项并购是否成功,财务整合是成功的关键。集团在制定被并购方财务整合方案时要坚持战略引领,注重顶层设计,强化集团管控体系的确立,遵循及时性、创新性以及成本效益原则,明确整合内容和期限,分步骤实施财务整合方案,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保证顺利完成财务整合工作。企业财务整合涉及的内容很多,本文重点设计了被并购方七项财务整合方案内容,同时提出集团自身也要加强财务管控能力建设,加强领导,上下合力,通过财务整合形成一个可统一指挥和有效控制的财务系统,提高集团化财务统筹协同能力,顺利实现集团并购战略。  相似文献   

11.
1月9日,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宣布,联合实施打造全国品牌——雪花啤酒。一方是属意打造全国品牌的中国啤酒业亲贵,另一方是大名鼎鼎的营销咨询大师,专家预测,他们的握手预示着中国啤酒业已经从单纯的收购和兼并,进入到全面品牌的竞争阶段。那么,作为中国啤酒业最大的产业整合者华润如何将并购战略的成功“进化”为品牌战略执行的成功?华润到底是否是中国的“大摩”?且让我们听听华润啤酒老总王群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吕耘路 《北方经贸》2012,(12):33-34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力日益增强,在目前已完成的跨国并购中,有许多失败的案例,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其中多数是由于忽视并购风险所致。为此,应做好并购前准备,确认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跨国并购策划;并购后实现有效整合等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顾列铭 《大经贸》2006,(3):83-85
在2004财年,中国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53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3.3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6.30亿美元,同比增长13.32%。其中,外资并购额为24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70%。 今年初,有专家预测,在“十一五”、“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外资并购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并购环境的持续优化,中国正迎来跨国并购高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上海最早举办出国经贸展览会的上海市贸促会凭借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促机构、商协会有着广泛联系等众多优势,主动将自身优势整合起来.围绕上海“走出去”战略的重心.将服务重点确定为众多中小企业.牵手申城中小企业奔赴世界各地寻觅商机.力争通过出国经贸展览的形式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王海 《新财富》2006,(8):62-69
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2004年底,联想集团和IBM公司从自身的动因出发,宣布了一项震惊世界的交易——联想并购IBM的全球PC业务。整个并购过程中的交易安排、股权变动、资金筹集等内容,无不体现了交易双方的商业智慧和战略考量,而IBM在协议中的地位和获益则更胜联想一筹。通过重点解析联想并购行为对自身产生的经济后果和财务变化,我们发现,作为中国海外并购最大“赢家”的联想,尽管赢得了全球的关注和中国企业的殷殷期待,但从市场表现、盈利能力、偿债风险、资金压力等指标看,似乎仍然没有逃出“赢家诅咒”的宿命。虽然目前成败尚难定论。但联想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全球化销售、供应链整合尚未显现效果,近期战略调整再次打击市场信心。面临着极大的整合风险。在一系列并购后的整合风险中,市场、竞争对手、战略选择、文化、管理能力、投资者压力、政治等七个维度的困难最大,危及联想生存的隐患也最突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并购有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并购模式不同,并购后整合的深度与广度也不相同,由此而发生的整合成本和整合后公司生产经营的成本变动程度和侧重点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并购是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通过并购后战略整合、业务整合、制度整合、组织人事整合及企业文化整合能够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并购的文化风险:根源、类型与规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企业并购,应注意企业文化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利用各方企业文化所长建立一种新的企业文化,或在进行企业能力并购整合的“资源并购”的同时实现一种企业文化兼收并蓄另一种企业文化的“文化并购”,以文化推动并购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我国并购贷款业务发展迅速,为资本市场做了很好的补充.也是用市场化融资方式促进产业升级、行业整合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有益探索。国家“十二五”产业规划即将出台.我们有必要研究在新形势下。银行发展并购贷款业务的策略和建议。本文分析了我国并购贷款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结合“十二五”产业规划,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电子外贸》2005,(5):14-16
以资本为纽带,将中国啤酒市场的主流厂商以及近年来进入中国的外资啤酒巨头进行划分,归纳出中国啤酒行业九大“啤系”。可以预见,伴随未来几年中国啤酒行业并购整合的进一步升级,这些出身名门的“啤酒贵族”将成为引领行业的生力军.中国啤市“整合终结者”亦将从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