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界定小农范畴的基础上,阐述了小农演进的历史轨迹,分析了小农一般形态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原因和小农如何实现现代化的一般途径。作者认为,目前理论界关于小农范畴的界定没有分清小农一般和小农特殊两个不同范畴;小农一般形态是一个较稳定的范畴;小农生产方式不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改造小农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对小农及小农生产方式的分析入手,对改造小农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不等于小农生产方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小农生产方式不存在了,但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会因为符合农业的特点而长期存在下去。同时提出:马克思主义从来就认为,对小农改造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剥夺农民。因此,由农民自愿组织的合作社,理所当然是一种股份合作制,而且应该股份落实到户。  相似文献   

3.
一、目前我国农业基本上以小农生产方式为主 (一)小农生产方式的定义 马克思认为:“这种小生产者包括手工业者,但主要是农民,因为总的来说,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只要这种状态允许独立的单个小生产者存在,农民阶级必然是这种小生产者的大多数。”具体特征有三:(1)它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的。(2)与此相联系的是生产的孤立、分散和自给自足的性质。(3)它是以直接生产者的小私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经济。马克思称小农生产方式为:“生产者对劳动条件的所有权或占有权以及以此相适应的个体小生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制理论是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以及小农的灭亡或注定沦为农业工人的社会经济制度为研究前提,以彻底解放农民的价值关怀以及小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同盟军为基本出发点。合作制与最终实现生产资料全社会所有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制理论中,集体所有制等同于全社会所有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题体系下,集体所有制与社会所有制、国家所有制的概念是相同的,两者是交叉使用的。马克思、恩格斯的"集体"概念是指生产者作为自由人的共同体,并不存在剥夺了个人所有权的合作社的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小农经营结构与台湾的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意义上的小农经营,是指以家庭为单位,以自有土地为基础,完全或主要靠劳动者自身的一种小规模自有自营的农业经营模式。台湾的农业制度典型地呈现了小农经营的特征,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小农经营,而是包含了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重要内容,并且在这一结构框架下推...  相似文献   

6.
百年小农经济理论逻辑与现实发展——与张新光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小农经济的理论争论与现代发展》一文误解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小农经济的论述,有不顾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农业经济理论和现实发展之嫌,忽视了小农经济消亡的前提和逻辑,也不符合小农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笔者认为我国小农的现代化之路应该在农业外部规模经济和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7.
小农分化、行为差异与农业减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研究将小农视为同质化群体,忽视了小农分化在现代农业尤其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异质性作用。农业的内卷化发展使得生存型小农群体扩张,而去内卷化进程则使得生存型小农出现分化。具体来说,农业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农地流转与代际分工,生存型小农可分别分化出生产型小农与生活型小农;物质层面的食品安全需求和精神层面的亲近自然需求,又促使部分生产型和生活型小农转型为功能型小农。进一步地,不同行为目标驱动下的小农生产,尤其是亲环境生产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实证分析表明,以生存型小农为对照,化肥和农药减量化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生产型小农、生活型小农、功能型小农。本文认为,生产型小农是发展绿色农业需要精准对接的重要群体,而培育功能型小农则有助于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李研 《山西农经》2022,(21):7-12
嵌入现代化农业产业中的小农户,面临着小农与大市场的矛盾、小农与大资本的矛盾两大结构性矛盾。乡村振兴背景下判断小农组织化有效性的标准必须兼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小农收入。目前,河北省小农组织化形式主要有两类:“公司+基地+小农户”形式将小农户禁锢为农产品价值链最低端的初级农产品供应者,且阻断了其向价值链上游攀升的路径;合作社形式很难真正惠及小农户,小农户的退出导致大批“空壳”合作社的出现,少量“真”合作社因多种原因很难实现有效的小农组织化。河北省蔬菜种植行业出现了以村集体为基础的小农组织化成功案例,具有“公益”性质的基层组织通过一系列引导和公共服务供给,成功组织小农户实现了蔬菜大棚种植的规模化经营。有效的小农组织化需要具有“公益”性质的政府基层组织进行领导。实现生计策略多元化的小农生产具有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通过合理的形式促进小农组织化,可以实现小农户的规模化生产。充分利用政府基层组织介入小农组织化生产,应成为河北省创新小农组织化机制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化小农与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民就其实质而言仍属于小农,但属于高度社会化的小农,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货币支出压力,其行为动机是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小农的理性行为是选择低风险的、短期的、较低的但稳定的收入,而放弃高风险的、长期的、较高收入;选择亦工亦农,而不选择以纯非农产业收入作为家庭的持久收入。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将土地作为家庭的最后保障线,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要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缓解农民货币支出压力、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刘雨露 《农业经济》2018,(12):12-14
小农生产是以家庭为经营主体的生产模式,农户不在外界雇佣劳动者,也没有能力去其他家庭农场务工,而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这一生产方法也是日本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分析了日本农业生产的特点,总结了解决小农生产问题的"日本模式",包含完善农业政策体系、实施多种农业政策、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完善农村社保制度六种方式。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将小农经营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积极修改法律法规,使之与农业生产发展相匹配;融合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稳步推进农业政策目标实现和树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对于当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研究的前提是对我国小农村社制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予以基本的界定。在此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初步得出结论:我国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但又是一个文化先行的组织。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期以前皖北小农家庭的生计--以凤台县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研  孙燕京 《中国农史》2003,22(3):106-112
以往对小农家庭生计问题的分析有两点失误,从而导致了对19世纪中期小农家庭生计流于传统的观点和印象而较少具体研究,并难以了解其社会经济背景和传统小农家庭陷于生存困境的多方面原因。本文通过考察以凤台县为中心的小农家庭生计,揭示了19世纪中期皖北衰落、至贫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我国农业经营中的小农模式将长期存在。而小农经营模式的分散性、 脆弱性放大了石油化学农业的负外部性,使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处于高风险状况。生态农业具有增产、增 收、高效和环保的功能,是我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选择。因此,需要从多方面构筑小农基础上以 生态农业发展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机制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提升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本文利用2017年江苏省两县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引入交互项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从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户规模及两者匹配作用3方面考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和生产规模存在负相关,小农户的技术效率高于规模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整体上显著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但对不同规模农户的技术效率提高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规模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小农户。因此,从帮助和引领小农与农业现代化对接的目标出发,应在持续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同时,加强小农生产的组织化建设,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技术效率的提升程度。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确权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引发的小农林业“原子化”问题渐次呈现出来,其对集体林区的林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故以集体林区小农林业生产“原子化”的发展演化过程为导引,深入分析了当前集体林区小农林业“原子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倡导林农联合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重组和优化设置林业生产要素配置以及加大社会资本投入四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小农林业“原子化”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丹丹 《农业经济》2018,(4):107-109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农业众筹改变了传统农业销售与融资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小农企的应用与推广,同时中小农企众筹发展也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农业众筹将迎来发展蓝海。通过对农业众筹发展必然性的分析,具体就当前中小农企众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探讨了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中小农企众筹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宅基地问题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民生问题,基于小农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问题,表现为宅基地闲置与紧张并存,实际是农村宅基地权属不清、权益不明的问题。解决小农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问题,需构建大农环境,深入改革现行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界清农村宅基地的"三权分置",通过改革把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民的权利还给农民,理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8.
石霞 《山西农经》2014,(2):32-32
<正>人多地少、小农经营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它并不会因局部地区的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的发展而改变。因此,解决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农民合作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路径。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结合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社道路是至关重要的。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实施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食品零售商对于产品的农药残留、田问和包装房的操作,以及可追溯性都有严格的规定.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必须符合进口市场的食品安全标准.在这种新的环境下,要维持小农的竞争性,必须要引入新的制度安排.集体行动和公私伙伴关系是能将小农与国际市场有效衔接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肯尼亚豆的案例,剖析集体行动和公私伙伴关系在小农市场准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小农经济的理论争论与现实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农场(户)排挤小农场(户)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我国自进入清代中叶以后,人地比率逐渐下降至“维生型小农经济”的临界点,标志着传统小农经济的破产和衰亡。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由于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隐含着“产权虚置”和“集体成员权平等”的平分机制,使明清以后出现“地权分散化”和“耕地细碎化”的趋势更加凸现,造成了几亿农民在高强度劳动投入和过密型种植模式下的土地报酬递减和边际收益下降。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已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