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较研究一般而言.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在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即股权融资方式和债权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是与股份公司和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的。17世纪初,欧洲各国出现了股份公司的雏型,18世纪股份公司在欧美日得以迅速发展,至18世纪中期.股票作为所有权让渡.开始流通转让,交易所形成,股权融资盛行。这是一场企业管理大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作用不亚于一次工业革命。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制度的变迁.股权融资自身的一些弱.艺也日益暴露:门)企业经营的短期化。…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企业的发展需要外部融资,这已是一个不需争论的问题。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融资的具体方式有两种,即通过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在实际运作时,因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在融资成本、税收和融资对象(债权人、股东)对企业的干预权等方面存在的重要差别,使得这两种...  相似文献   

3.
公司的目标是追求价值最大化,而公司融资规模和融资方式会对公司这一目标有怎样的影响,怎样融资才是合理的。本文通过分析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行业背景和自身变革发展,主要针对性地研究公司的融资结构。并从这些研究中发现公司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各种融资方式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基于研究的结果,本文相应地提出一些利于公司实现经营和发展目标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融资模式一般有两种: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包括企业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债权融资包括向外部金融机构借款和发行公债.这两种模式的融资的比例关系,就构成了企业融资结构.根据我国目前企业融资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做好优化融资结构,提升企业的治理效率.这就要认真改革,规范股权融资机制;发挥债权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5.
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是企业外援性融资的两种形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具有互补性,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会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目前我国应改革企业债券发行的相关机制,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融资管理,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治理效应弱化的体制症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治理效应,以及股权融资的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之间都具有互补性,因此,将企业股权融资的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以及债权融资的硬约束与股票融资的投票权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融资结构对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是不可缺少的。目前我国融资结构的治理效应并没有有效发挥出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代理成本都较高,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治理效应处于弱化状态,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存在的体制症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揭示了企业的最优融资顺序应该是: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而我国的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典型的股权融资偏好,与西方现代企业在融资偏好上存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在回顾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比较我国上市公司与西方现代企业在融资偏好上的不同,进而分析这种股权性融资偏好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提出几点建设。  相似文献   

8.
苟亚茹 《魅力中国》2014,(27):246-246
区域性股权交易是指在区域内为非上市公司提供融资与交易的股权交易场所。它属于资本市场中场外交易市场的范畴,其功能是围绕一定区域内的非上市股份制企业进行股份托管、转让并实现非上市股份制企业对外融资的目标。在运行过程中,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除发挥股权融资的功能之外,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为所服务的企业及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关于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选择的观点尚未统一。很多学者指出,在我国股权融资成本远低于债权融资成本。李向阳(1998)认为,仅考虑现金支出,上市公司除去支付股利和税收之外,基本上不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而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红利水平的高低又是无约束力的,致使一部分上市公司近乎在股市上免费融资;黄少安、张岗(2001)则计算出股权融资成本率为2.42%,  相似文献   

10.
可转换债券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许多特殊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股权融资的比例过高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匮乏、金融品种单一这两大基本难题.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增加资本市场中债权融资的比重,使企业能灵活调整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一般来说,企业融资模式分两种: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根据梅耶斯和马基卢夫提出的“啄食顺序理论”,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以内源融资为主,而在选择外源融资时,往往是首选债权融资,其次才是股权融资。然而,我国企业在融资时并未遵循这一规律,在1992年至2003年的12年间,股权融资额从94亿元上升至1357亿元,增长13倍多;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先股权融资、后债权融资、最后内源性融资这一有悖于西方财务理论与实践的融资顺序。本文从直接动因和根源动因两方面予以剖析,并在公司治理、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啄食顺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早日实现,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资金短缺是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以下简称社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社有企业经济实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网络龙头带动作用不好的重要原因。在当前体制下,社有企业资金筹集渠道主要有二:第一种是债权融资,最常用的就是向金融机构贷款;第二种是通过资本运作,以增资扩股或者企业上市等方式,实施股权融资。上述两种融资方式各有特点,优劣各异,在法律制度和风险防范方面也有较大不同。本文仅以法律为视角简要分析供销合作社企业债权融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融资难一直是中小型企业的最大问题。私募股权融资是非上市公司一种股权投资方式,它为中小型企业创造了新的融资渠道。本文通过对我国私募股权融资发展现状的阐述,呈现它较其他融资方式所在的优势,并分析我国私募股权融资发展现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本构成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与依据,公司治理是资本结构的表现和结果。企业融资结构不同,由融资结构所制约的治理机制也势必不同。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两种外源融资方式都存在治理弱化的现象,即债权融资下的债务约束不足与股权融资下的股权弱化。股票的投票权和债务的硬约束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地位。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债权人的治理作用,防止内部人控制,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一、外资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大陆最有利? 外商以债权、股权、实业投资三种形式进入大陆,哪种方式最好? 过去外商偏重于实业投资,即直接到大陆开办工厂,不太注重债权、股权投资。但从近几年发展看,单靠实业投资想获得最大的利润是不够的。而债权、股权投资则越来越明显地优越于实业投资,尤其是在大陆已经有了实业投资的外资企业,再搞债权或股权投资,对保障企业收益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涛 《特区经济》2009,242(3):145-147
在市场经济变幻莫测的今天,民营企业融资设计的不确定性的存在极大地威胁着企业签约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本研究通过探讨民营科技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融资结构安排以及最优控制权安排,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合理化债权和股权融资结构,优化企业融资安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袁欣  邵子瑄 《特区经济》2005,(1):154-154
企业的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金来源之间的比例关系。目前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上市公司)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企业自身的留存盈利和折旧进行的内源融资,另一种是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外原融资。根据梅耶斯等人提出的融资优亭理论,企业的融资优选顺亭常常是:①挖掘企业自有资金。企业最先考虑的是从现金账户中提取现金,其次是考虑短期投资的变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科技的创新投入实现技术突破。而资金支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推进社会资本投资,也要政府做好政策与资金的引导工作。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2015—2019年的数据来分析政府补贴、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都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的抑制程度强于股权融资;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对创新投入具有抑制作用,而国有企业股权融资对创新投入并不会产生影响;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只会显著增强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而对国有企业不会产生调节作用。因此提出,政府在继续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补贴力度的同时,要建立客观高效的补贴对象筛选标准,极力避免筛选过程中的"产权歧视"问题;我国应当继续完善股权融资制度,强调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的环境;银行应提供可灵活调整信贷周期的金融产品,并改进抵押贷款模式,降低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贷款门槛;债券市场应多发行战略...  相似文献   

20.
从股票到企业债,再到公司债,体现上市公司发行筹资从股权融资不断向债权融资发展。客观来讲,此次《试点办法》将债券市场的发展向前助推了一大步。要了解这一点,必须剖析现行的“企业债”和即将发行的“公司债”之间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