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我国省域工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10~2013年工业循环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建立了其影响因素模型,使用Tobit方法对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回归。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循环经济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且工业技术投入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对其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以及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建立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区技术创新的总体效率水平很低,普通存在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各省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创新对策,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的内涵构建了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省域1986—2006年度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状况呈现"少数领先且独特性强,多数集中而差异性小"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省域个体经济发展需求、能源资源禀赋以及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构建了协同分配省域EAC控制目标的改进集中DEA模型。2020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集中DEA模型的省域EAC分配方案可以在实现我国整体经济产出最大化的同时提高省域间的人际公平性与发展支持公平性;在上述方案下,各省市承受的节能减排压力与经济增长压力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可缩小不同省域的压力差异,提高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省域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效率评估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省域经济为对象研究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问题。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效率进行评价,然后在时间序列和时间截面上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省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成本效率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环境成本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各省环境成本效率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环境成本效率地区差异明显,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中度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近年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的特点,应用非参数统计估计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价了东、中部地区的创新绩效水平。通过建立与高技术产业相关联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将东部11个省(市)、中部8个省(市)作为决策单元,以2008-2009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分阶段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分析,得出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较中部迅速,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形成东西过渡型发展趋势等结论。同时,针对DEA方法评价绩效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最后,结合研究成果对发展高技术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以H省的13家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决策单元,采用营业成本、氮氧化物、固定资产净额为投入指标,以营业收入为产出指标,分别对2019年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并对无效DEA的技术效率(环境绩效)和规模效率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得出H省相关环境绩效水平较优,但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省域旅游产业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省域旅游产业实力科学内涵为基础,构建了省域旅游产业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指标数据无量纲化等定性与定量方法评估了我国各省旅游产业的实力。  相似文献   

9.
以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各省市的城镇化水平,并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省际综合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综合城镇化水平超前和滞后的省域在东西部之间交错分布,并没有出现东部地区城镇化超前而西部地区城镇化滞后的空间分异格局;②省际尺度上综合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空间依赖性;③空间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以及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省域综合城镇化水平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模型的系数值为负,表明省域之间综合城镇化水平存在"跷板效应"。因此,在稳步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前提下,政府应适当提高资本和劳动力在区域间的配置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DEA方法的弊端———指标集增大导致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系数增大,采用主成分分析与DEA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产生不同评价结果的原因以及需要调整的方向。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不高,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提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典型中心城市区域创新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科范  赵湜  谌祉樾 《技术经济》2011,30(10):22-26
构建了中心城市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聚类分析法,从全国22个中心城市中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中心城市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DEA模型,对10个典型中心城市的创新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得出:阻碍我国中心城市区域创新发展的三类障碍是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区域创新结构不合理、创新资源投入过剩。最后提出推动我国中心城市区域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7-2009年的统计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改进的DEA评价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普遍不高,对创新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改进的DEA方法不仅为较少决策单元的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提高装备制造业各大类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2015年开始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为一项准自然试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基于2008-2018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评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从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两条路径实证检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传导机制。结果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能够显著提升试验区创新能力,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与安慰剂检验后仍然稳健。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市场活跃度、人力资本水平和产业结构均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经济开放度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此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通过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有效提升试验区创新能力。未来,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研发投入,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步伐,不断促进各创新要素集聚与协同。  相似文献   

14.
生态效率是衡量生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利用自然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运用到生态效率的实证研究当中,对内蒙古地区2001~2009年的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CO2、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气、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及能源的消耗成为影响内蒙古地区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总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制约区域生态效率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模效益的达成是提高生态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及DEA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石峰 《技术经济》2010,29(5):42-47
基于2003—2007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以及DEA方法,本文测度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并检验了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总体趋势以及东中西部创新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我国区域创新要素投入冗余严重,表现为科技活动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人员投入比例失衡;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在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差异显著,而规模效率在三大区域间的差异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人文、经济三个层面构建了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构架了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并选取我国四大直辖市为例,采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在城市人居环境总宜居度、人文环境宜居度、自然环境宜居度及环境宜居度协调性上得分均最高,上海的经济人居环境宜居度最高,重庆、天津均不具有比较优势;四大直辖市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的协调性均不高。这与所作的专门公众意识调查结论也基本一致,为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提供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评价和比较.运用单因素指标分析法,将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分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不同侧面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分析.运用DEA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上市银行之间效率的差异.两种评价方法都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中国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中的5家上市银行的经营效率要明显好于国有商业银行。最后,提出提升银行经营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梳理分析产业融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产业融合需求拉力、供给推力及环境支撑力角度,对产业融合能力进行理论解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融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2005-2016年的产业融合能力,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融合能力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区域产业融合的供给推力、需求拉力和环境支撑力与产业融合能力的关联度依次下降;从时间维度看,2005-2016年我国各地区产业融合能力综合指数呈稳定上升趋势,地区产业融合能力逐渐增强;从空间维度看,我国产业融合能力地区差异明显,且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从全国平均水平看,我国整体产业融合能力综合指数较低,产业融合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方法,建立一套适合评价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结合江西省80个县(市)的样本数据,分别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生产有效性和管理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投入产出效率差异较小,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努力程度也基本相同;同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投入产出效率和提升状况效率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所以,依据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了完善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和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