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这意味着在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能够依赖单一的政府主体,要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在创新理念下,全面提升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从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出发,总结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角度探究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应有之义。农村生态环境网络协同治理研究,可以作为政府改革的突破口,以此为契机,实现对传统治理格局的理论颠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出现制度困境、利益困境、能力困境及公信力困境。因此,必须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网络协同治理,将农业绿色发展、黑土地保护、整治突出农村环境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问题共同纳入一个立体的网络空间,运用系统思维,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亟须破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未根本扭转等现实困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滞后、内生动力不足以及治理技术和成本较高是造成当前困境的主要成因。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创新农村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等,从多角度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多元主体协同方式化解乡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是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方向和新路径。陕西秦岭地区的协同治理方式是改善当地乡村生态环境的新钥匙,以协同治理模型为参照,对陕西秦岭地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从协同路径、创新体现、存在的阻滞进行分析,并且从利益协调机制、政策法律体系、信息共享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路径,对于实现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虽然开展多年,但由于治理机制系统化设计的不足,治理效果成效甚微,严重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针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主体单一、政策歧视、法制薄弱等问题,我们应当坚持系统化设计原则,建立一个健康长效的生态治理机制,既要健全政府主导的行政治理机制、构建全民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引入第三方治理的市场运作机制,也要完善农村生态治理的法律约束机制和宣传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度契合。旅游营业收入、接待人数、占旅游市场比重等指标都显示我国的乡村旅游在2015年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本文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化农村治理机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五个方面论证了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推动机制,并从发挥政府的多元引导作用、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用水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水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用水状况、水环境状况,指出我国水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治理主体不协调、区域治理能力弱化、治理制度功效有限、流域水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基础薄弱、水生态环境治理监管力度不足等困境;从构建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改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水生态环境治理、实行流域生态补偿、推动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建设、强化水生态环境治理监管等方面提出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受到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峻,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现象,环境治理进展缓慢。从社会资本的视角考虑,由于社会资本存量生态环境治理具有正负两方面影响,需要增加正面社会资本存量,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2021,(5):82-9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发展与现代转型的耦合衍生了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逻辑发展进路,也形塑了工业、现代乃至风险的中国式多元社会运行轨迹。城乡分治二元结构下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失序、环境污染转移等累积性或突发性环境风险仍处于不断扩张的态势。实施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城乡环境风险治理的"权力—权利"体系重构和制度变革提供了政策规范契机。基于农村环境风险治理既有体制机制和制度规范的检视和反思,应当寻求从城乡分治向协同共治演进的新模式和法律范式,通过理念衍更、利益协同和制度规范形塑农村环境风险协同共治的多元治理结构和差序治理规范,有效回应农村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社会改革不断深入,我国乡村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乡村社会结构、农业生产方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在给"三农"领域带来进展的同时,也为乡村治理带来诸如治理体系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精英治理存在局限性、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等现实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健全治理体系、健全人才引进与开发机制、优化精英治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途径来促进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制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现实中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更多依赖于行政手段。与行政手段相比,法律手段更具有约束力,且更加严格、明确。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村环境治理法律机制,能够为环境治理提供方向指导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整体性视角下新时代水治理体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态环境的愿望,对我国水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水治理体制亦需不断完善与创新,以保障水治理的全面共建与平衡发展。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针对我国水治理体制发展面临的"棘手性"挑战与碎片化问题,对我国水治理的党政群共商共治体系、和谐治水文化体系、内部协调机制、外部协同机制和信息互通机制的完善进行探索,建立目标与手段双维发力的整体性水治理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剖析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结构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过程中存在的治理困境,利用协同治理理论探究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有效治理模式。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面临着来自制度、法律、政策、文化、性别等方面的多重威胁,在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过程中,基层政府、村组织及农村妇女分别面临着治理缺位、失位、"失语"的现实困境,亟待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结构。在协同治理网络结构中,村组织发挥主导主体作用,基层政府承担制度法律保障及引导督察的职能,农村妇女需扮演好权利主体的参与及监督角色,大众传媒则需注重舆论监督及文化宣传。SFIC模型为协同治理程序提供了较好的演绎框架,应以构建参与主体间的信任机制为起点,在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利益调解及表达机制的共同运行下,促进协同治理目标的实现。研究结论:为解决基层政府、村级组织及农村妇女等参与主体的治理失灵问题,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是创新农村治理体制、有效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有益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与修复背景,以美国分散式农村的垃圾多元治理措施为借鉴,对我国分散式农村垃圾治理对策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农村当前的垃圾治理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包括诸多环节的回收和再利用等治理措施,有效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保障了资源化的高效效能,由此必然可以显著提升当前农村的垃圾治理效能,全面净化农村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5.
吴媚 《山西农经》2023,(3):115-117+192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深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Y农村社区实地调研,得出当地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缺乏合法性地位保障、资源保障、专业人才支撑和公信力等问题。从协同治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主体协同、政策协同、人才协同、价值协同的“四协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李志军 《南方农村》2013,29(4):62-67
社会协同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以社会协同为依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近年来,广东省云浮市以农村综合改革为背景,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理念,积极探索社会协同参与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当前,村级治理中实现社会协同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多元共治、责任分担等理念,选择和抓好权力协同、信息协同、资源协同、制度协同等方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有力地实施了一系列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包括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在内的各类资金支持较为充足,取得了丰硕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仍然受困于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冲突,空气、土壤污染比较严重,缺乏明晰化的损害赔偿制度机制等。国家和浙江应完善生态环境损害制度体系,持续做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并重,着力改善土壤污染与空气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态环境危机及其治理——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正在由风险演变为危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职能"缺位"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应发挥基层各行动主体的积极性,以形成多元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难题及产生的因素,并从地方法规建设、生态环保意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路径和措施,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林丽 《山西农经》2022,(1):122-124
数字化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嵌入乡村,开启了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解决高速经济增长所导致的"垃圾围城"困境,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热点及难点。通过对全国数字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案例进行研究,从实践的过程中探讨了数字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分析了其"数治"困境,并从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农村垃圾治理数字化平台、建立多元"数治"智能管理体系、拓宽多元主体数字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渠道等方面出发构建了农村生活垃圾数字化治理体系,以期助推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数字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