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任耘 《农业经济》2018,(2):22-24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利用乡村发展优势与城镇化协同发展。乡村旅游是充分利用乡村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典型,同时,城镇化发展又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契机。本文以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关系为主要研究脉络,分析了二者相互关系,并进而提出新型城镇化与我国乡村旅游需要在人文环境、生态理念、旅游产品开发以及政府部门协同等方面完善互动机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究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分析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相互机理作用,探讨乡村旅游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模式。[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吉林金州乡进行实证研究,梳理、归纳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参考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推演构建乡村旅游带动新型城镇化的模式。[结果]吉林省金州乡作为吉林省首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行试点区之一,该区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通过全域范围内发展乡村旅游,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主导+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小镇"的发展模式,为国内农林复合型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但是该模式在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形式、管理机制与分配机制还有待完善。[结论]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型城镇化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区位条件和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建设不同主题乡村旅游小镇是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得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成为两个发展的"风口"。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旅游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但是,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具有本质的协同性。本文依据乡村旅游与特色小镇的竞合关系,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的路径,从而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站在理论的角度看,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化解这些矛盾,是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构建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化并非是唯一的出路,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本文中,笔者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关概念入手,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在科学规划和指导下,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这一积极作用的发挥需要明确乡村旅游和"三农"的关系,发挥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病与农村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处于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相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反生态问题也出现。在当前经济形式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有关案例进行研究,指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应始终围绕着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而进行,应融合现代环保技术,只有这样,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下,乡村旅游才能够快速进行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与载体。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二者之间之间存在着科学的融合机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境遇出现改变,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应以加快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高质量融合,释放出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无限潜力。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的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城乡文化互融等,因此,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发展机制滞后,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重构其发展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产业集聚的新态势,逐渐形成乡村产业集聚区。乡村旅游产业集聚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集聚效应,建设特色城镇,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的关系,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涵盖人口聚集和产业集群的系统性社会化工程,而乡村旅游则通过"游客搬运"带来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同时,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因而具有强大的区域发展协调能力,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依据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共生关系,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势不可挡,俨然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动力。本文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积极意义为基础,阐述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法律保障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当前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管理执法力度、建立服务管理体系、增强法律意识来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法律保障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任玉霜  刘宁 《山西农经》2020,(6):19-20,23
在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阐述了城乡融合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从1990—2017年世界各地区农村人口的递减趋势中得出传统乡村必定消亡的结论。20世纪30年代到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要更加明确地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实际、构建治理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及传承优秀文化五大方面进行探讨,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为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乡村旅游在境外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欧美、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发展迅速,成为体验经济的重要表现力量。我国国内则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乡村旅游发展能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创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因此,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和关注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前上海郊区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进期,大力发展和提升乡村旅游意义重大。一、上海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现状与存在问题1.概念及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病"与"农村病"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研究表明,旅游产业作为"环保产业"和"朝阳产业"发挥了其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加速起到了积极作用。乡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反生态"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根本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生态化转型的进程。因此,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生态化转型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生态化转型不仅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新型城镇化的现实导向。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转型案例说明,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需要以生态经济和谐发展为核心、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为途径、环保技术为支撑,满足乡村发展的生态经济需求,深化绿色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昆明市是我国以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开拓者,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游客旅游首先目的地,在国内享有盛誉,并积累了丰富的乡村旅游经验,能有效地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所借鉴。笔者以昆明市为研究对象,着重介绍和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剖析,提出整改和完善措施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为我国其他地区城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促进农业产业与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协同发展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基础上的和谐发展。研究阐述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意蕴;从明确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定位、产业调控和产业配套政策等方面理顺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产业扶持机制建设思路;给出了创新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经营模式,开发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旅游产品和建设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利益分配机制等促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崛起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后,新型城镇化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让乡村旅游倍受瞩目。可我国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尚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在保持乡村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议题。本文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研究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本着集约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重点指出了若要保持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生态文明"与"旅游开发"的全面平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全域化视角,从美丽乡村战略与乡村旅游建设出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做出深入分析,介绍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研究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机制,对二者的协同发展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以丘陵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联指标体系,评价四川省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方法]运用熵权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方法,分析2007—2016 年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运用GeoDa软件计算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特征。[结果]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不协调,呈“高耦合,低协调”状态; 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偏低、发展缓慢; 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不一致,呈“反向”分布态势; 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较弱,各县域单元临近区域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差异性,没有显著的空间关联。[结论]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水平低,发展慢,空间集聚特征不显著,关联性弱。丘陵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应充分发挥丘陵地形优势,提升乡村品质发展丘陵沟谷乡村游; 发展河谷江滩乡村游构建养生养老体系; 延续丘陵文脉,优化乡村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