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霖 《当代财经》2001,(2):40-45
有效市场假说在现代金融理论中占有突出地位,它既与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密不可分,又直接关系到证券投资分析存在的基础。然而,有效市场存在的条件实际上是很苛刻的,信息成本、市场参与者的信念、市场交易机制(如交易指令类型等)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为此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是根据供求关系进行自由交易,其市场价格相对于资产净值将产生溢价或折价。研究了完全信息务件下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封闭式基金的现实价格波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略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敬 《现代财经》2003,23(8):36-38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用来研究证券的均衡价格确定方法的一种预测模型,它的应用是建立在证券市场有较高的运行效率的基础之上的。我国证券市场效率较低,影响了模型的应用。应针对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以提高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金融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逐渐摆脱了过去那种纯货币理论的状态,确定了资产定价在金融学中的核心地位。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开端。到20世纪70年代,以EMH、CAPM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石的标准金融理论已经发展成熟,具备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并确立了其在金融学领域的主流地位。资产定价是微观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虽然它在本质上研究了在未来收益概率分布已知情况下证券现今时刻的合理价值,但对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却未进行探讨。对于证券均衡价格如何达成、证券市场如何协调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意愿以便交易发生等问题,也没有做出回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产品和金融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受到关注,金融理论开始走出资产定价技术这一狭窄范畴,越来越多地开始从金融活动参与者的行为本身来解释纷繁复杂的金融现象。80年代中期之后,行为金融学理论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兴起,它们试图从微观层次来分析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桁林 《经济经纬》2004,(2):23-25
笔者在《经济经纬》2003年第6期上对有效市场理论作了综述,接下来的问题是,有效市场假设(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是如何得到运用并推广的?我们知道,证券市场相对于产品市场的价格机制更为有效,因为它的交易、运输、信息成本更低,竞争更充分。这里给出了证券定价利用市场有效性假设的具体例子。  相似文献   

6.
有效市场假说之后的资产价格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30年来,资产市场的(信息)有效市场假说(Fama,1970,1991)已成为资产市场研究的基本信条,它也是金融领域的几大基本理论之一。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涵义是资产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影响资产基本(价)值的有关信息。依有效程度,弱型有效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技术分析所依赖的历史价格(及交易量)信息;半强型有效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已经公开的市场信息;强型有效市场价格则已经反映了所有的信息。经验表明,弱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4)
文章以生命周期理论、持久收入假说及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MP)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资产配置与居民消费、资产价格与居民消费两个方面分析了资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认为不仅资产配置、资产价格对居民消费有单方面的影响,居民消费对资产配置有着跨期的影响,并且消费通过影响投资市场供求关系及宏观经济变量进而对资产价格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华 《经济管理》2007,(10):87-91
从随机游走、行为金融到混沌,从现代资产定价理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到异质信念资产定价理论,3种学说和3种定价理论同时存在干当今资本市场的研究中,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解释了资产价格的波动。本文的研究理清了3种重要定价理论之间的关系:理性与有限理性,线性与非线性,价格波动的外在机制与内在机制,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资产定价理论提供了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代表了金融领域最重要的进展和突破,是现代金融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贝塔系数(也记为B)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最突出的发现,是证券或证券组合与市场相互关联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参数,是衡量证券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指标.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投资理论和投资实践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伊泰股份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学的最小二乘回归计算出伊泰的贝塔系数.  相似文献   

10.
研究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即1968年德姆塞茨发表了《交易成本》一文,揭开了这一理论的序幕。它主要研究证券市场价格决定的微观机制及其相关问题。在传统的瓦尔拉斯均衡中,研究证券市场价格的决定是把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充其量引入一个拍卖人,而没有考虑市场参与者作为微观个体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因此,市场交易机制就像一个黑箱,具体里面的参与者如何从个体优化的角度进行互动博弈来影响价格的形成没有考察。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定价则是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之间如何利用信息进行互动博弈形成价格。事实上,传统理论隐含了证券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而现实的市场由于存在交易费用(如存货成本)、不对称信息,是不完全竞争的。因此进行市场微观结构分析能更好地刻画市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是根据供求关系进行自由交易,其市场价格相对于资产净值将产生溢价或折价。研究了完全信息条件下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封闭式基金的现实价格波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与房地产市场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外房地产经济研究中,“房地产市场效率”一词是特指“信息效率”,即市场价格是否能够很好地反映市场的信息,根据价格对信息反映及时和充分的不同程度将市场分为强效率(Strong Efficiency),准强效率(Semi-Strong Efficency),弱效率(Weak Efficiency),这种研究是完全视房地产为资产,从而将其类同于证券等资产进行“信息效率”分析。这样的分析能否科学地反映现实,需要现实房地产市场存在这样一些前提:第一,作为资产,房地产要有好的变现性,即要求市场提供好的变现手段(比如证券化),成熟的市场体系(包括房地产和金融中介组织);第二,从整个市场范围来看,资产价值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否则它不能成为投资工具;第三,市场有足够的手段公开,公正,透明反映尽可能多的信息,第四,资产的异质不能太强(证券的异质性是最弱的),这一点对房地产市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comsumptionbased asset pricing)理论是近20年来逐步形成的。一般性和统一性是其显著特点:(1)它将消费选择理论延伸进了不确定性领域,传统的消费选择理论可以被理解为该理论的一个特例;(2)它“统一”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期权定价理论以及非金融资产的定价理论,从而成为资产定价领域的一个一般性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现代金融理论以投资者理性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将证券资产定价转化为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关系,实现证券资产的间接定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金融理论受到来自实证检验的挑战并促使行为金融理论的诞生。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决策过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重新审视证券资产定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但这些理论模型间缺乏内在一致的分析框架,尚未突破现代金融理论的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15.
汪俊 《经济师》2006,(8):97-98
企业投资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财务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截然不同的回报率与风险(E-β)评价法。文章主要借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分析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数据资产化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的关键环节。本文建立了数据资产智能合约会员定价、数据资产交易平台定价和数据资产组合定价模型,针对数据所有权和用益权交易方式,研究数据资产价格与交易收益及效用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数据资产定价机制、交易主体收益与效用等是影响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的主要因素。通过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对数据交易进行跟踪与定价,以实名制会员注册信息,形成数据资产交易合同验证等智能化会员合约,能在有效保障数据交易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数据资产交易价格;另一方面,通过数据估值与资产定价两阶段定价模型,能有效挖掘数据价值和优化资产价格,形成不同权属的数据资产动态定价策略,实现供需双方效益最大化。而且数据交易成本越高,生命周期越短,买方效用越低,市场评价越差,客户越容易流失。因此,需要加强数据交易市场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建立规范、高效、安全、便利的数据资产化服务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后期,Fama(1970)提出的有效市场理论(EMH)在现代金融学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认为证券价格总是可以充分体现可获得的信息,股票的价格等于其“内在价值”,即预期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价值,价格对信息反映的任何滞后只是短期存在的。这一假说在其提出后的10年内,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证检验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事实上。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流动性的研究实现对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的校正成为理论研究前沿。从驱动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因素出发,一方面,将交易成本所引起的市场非流动性纳入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研究框架,进而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求解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从而构建了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研究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放宽传统资产定价理论中对信息质量的约束,从交易机制与投资者行为等视角研究流动性形成的特殊机制,从而将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的研究延伸到市场微观基础。因此,本文从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的基础理论、微观基础和经验研究方法等方面回顾了近30年来这一领域研究中较为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9.
陈谦勤 《经济学》2005,4(2):405-426
本文在Varian(1980)中引入消费者价格信息成本和信息成本的分布。采用Janssen和Moraga(2000)的对称混合策略均衡定义,同时内生化了消费者的信息行为和厂商的定价行为,确定了Varian(1980)中的知情消费者比例。证明了厂商定价正期望利润均衡的存在性。本文证明了,在不完全价格信息条件下,市场普遍存在知情消费者,从而本文加强了Varian(1980)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波动性和非对称性是财富效应研究的重要组成内容。该文以一个修正后的比较分析模型为基础,检验发现居民三种类型资产的财富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住房资产的波动性最小,证券资产财富效应的波动性最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证券类资产的财富效应呈现较强的"震荡"特征,非证券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财富效应呈现较弱的单向效应。文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并由此提出,货币政策应该干预资产价格的波动,和侧重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等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