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总是有一些“盲点”存在,这些“盲点”就是消费者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市场的“盲点”往往是大家都不太注意的地方,需要通过潜心分析和敏锐捕捉才能识别发现。正因为“盲点”是大家都不太注意的地方,所以谁先发现它、利用它,谁就容易取得成功。如果企业在进行营销策划时,善于寻找市场的“盲点”,在“盲点”上做文章,不但可以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可以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1 寻找产品的“盲点” 比如消费者有了某种需求,但由于众多生产企业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考虑过要提供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会造成产品的“盲点”。  相似文献   

2.
李萍 《企业天地》2002,(4):37-38
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善于寻找市场的“盲点”,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盲点”就是消费者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市场的“盲点”往往是人家都不太注意的地方,需要通过潜心分析和敏锐捕捉才能识别发现。正因为“盲点”是大家都不太注意的地方,所以谁先发现它、利用它,谁就容易取得成功。“盲点”一:突出产品的功能差异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企业只能为某一类或某几类需要服务,而消费者在同一需求上的差异性,决定企业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互有差异的整体需要。因此,通过市场细分,可以寻找挖掘目前未被满足或尚未被完全满足…  相似文献   

3.
为PDA清理门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机、手机、……什么都不能少."这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谁都知道在说什么产品--对了,如果说2000年什么东西一进入市场就开始火爆的话,那非数PDA不可.PDA是什么,也许大家对它的名字很陌生,但只要说"商务通"就是PDA的一种,可能没有人不知道.  相似文献   

4.
后高铁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条客运专线,京沪高铁本身并不承载货物运输的功能。那么,它何以成为铁路货运能力释放的关键因素呢?"五年后你就能发现,谁率先实现了跟铁路的强强联合,谁就能够在物流市场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如今商战中,新产品就是商家无声的子弹,而名牌新产品就如出奇制胜的"导弹",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谁拥有名牌产品谁就能在市场上独领风骚,成为商战的赢家.那么什么是名牌?它的内涵对市场效应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金矿论 钢铁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是市场中一座利润丰富的"金矿",其蕴藏的财富成就了许多人的辉煌业绩.谁能够掘得掘准掘狠,谁就是行业的龙头,就可以傲立潮头,笑傲江湖.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成为市场的高级"准入证",谁拥有了知识产权,谁就有了市场的发言权,谁就可以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因而,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王师傅是个普通的南京人,开了5年的出租车。他知道这座城市里有很多跨国公司,但是他不太清楚谁是谁。他用的冰箱洗衣机都是国产的,问他西门子,他说:"那质量是好,可是我们买不起。"他指着华侨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现在谁用东西会用上十年?过几年新东西又出来了,你还是要换。"为什么要换?"一位自称热爱中国文化的德国女孩说。她刚刚来到西门子家电南京总部工作。"在德国我们都喜欢用西门子的家电,因为它是一个很老的公司,而且受人尊敬。那些有钱人可能会经常换新型家电,但是我们买的东西一般会用很久。"在过去的8年里,西门子家电在中国市场上忠诚地维护了第二种逻辑——一种带有浓厚日耳曼气质的"顽固逻辑"。  相似文献   

9.
企业谁不想把自己的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过,不知行情,不了解老外的好恶,谁又敢先做出些东西在那压着?"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你正发愁的时候,就有人来"帮忙"了,找你合作出口某某国,而且绝不压价。碰到这等好事,您绝对要带着十二万分的小心。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太容易碰上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0.
创新产生差异,差异又产生优势,这就是奥康立稳脚跟,并获得迅猛发展的营销策略.在这个"速度为王"的时代,谁的终端渗透能力强,谁能不断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谁就能够在市场的变化中占领先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WTO后,很多专家都呼吁加强标准化工作,有的专家甚至提出"得标准者得天下"的论断.因为我们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发现当前国际贸易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标准的竞争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标准的作用.欧美国家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提出了日本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标准的竞争使本国的产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如今商战中,新产品就是商家无声的子弹,而名牌新产品就如出奇制胜的"导弹",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谁拥有名牌产品谁就能在市场上独领风骚,成为商战的赢家。那么什么是名牌?它的内涵对市场效应又如何呢?名牌,顾名思义就是驰名商标,名牌与一般商标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任何环境里都可以一眼认出或一听就知道的符号,是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刺激物,而被市场公认的名牌有以下四个内涵:  相似文献   

13.
衡政林 《经营者》2000,(12):18-20
<正>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中小企业开始齐声高喊"以市场为导向"。但是一旦市场旺季到来,就会有很多的中小企业把"以市场为导向"抛在一边,忙于市场的扩张,片面追求产品销售额或利润额的增长。因为"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说到底是一种定性的东西,我们很难通过什么数据化的东西把它加以量化,而我们目前对营销部门的考核方式基本上还是以利润额或销售额这些绝对化的数字作为考核依据。这种考核方式就决定着我们的营销经理在市场旺季到来之时会去片面的追求利润额或销售额的增长,最终还是按"以销售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的观念来操作我们的市场。可是我们的老总们天天喊着"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他们一定不会相信你所说的话,甚至有可能质问你,我们怎么不是以市场为导向?我们怎么不是以顾客为中心?你看我们的生产、财务、人事三个部门相互合作,相辅相成共同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营销部门是其他三个部门的服务对象,而且我们还制定了许多制度来规范各个部门的市场行为。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制度毕竟是写在纸上,它距离执行还有二段距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市场导向制度的执行者在很多公司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的"缝隙战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它们不具有与大企业相抗衡的技术、资金、营销能力、生产能力.它们大多是市场补缺者,应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精心服务于市场的某个细小部分,不与大企业竞争,通过专门化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可以用"有限的商品,无限的市场"来形容,商品的有效供给相对于人们对商品的有效需求永远是无限的.如何实现商品的有效供给,关键在于不断寻找市场中的"盲点"、市场中的缝隙.  相似文献   

15.
一、树立企业精神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逐步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制约的独立法人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而国家只承担有限责任,再也不会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特殊的保护政策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全掌握在企业和员工的手里.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进入市场,既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市场是平等的、公正的、也是无情的,它只是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优胜劣汰,承认强者.谁能驾驭它,以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去占领市场,谁就能赢得最大利润,谁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6.
何欣 《人力资源》2022,(1):66-70
"谁用人谁选人"的必要性 企业在招聘时,由于要面对大量的求职者,这时候人力资源部只能通过学历等条件进行筛选,企业的一把手通常不直接跟求职者见面.没有直接交流也就无法发现求职者学历之外的优势或者劣势,如果入职之后才发现一把手和员工"性格不合",往往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17.
在各路商家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席位,往往喜欢在“大路”上拼个你死我活。一些精明的商家巧妙地避开买方市场的大道,在“路边”做出卖方市场的生意来。以下便是他们成功的例子。找盲点浙江海宁市一家生产皮装的乡镇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多点市场调查,发现这样一个市场盲点: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许多人都穿上皮装的今天,仍有不少特异身材的人,因为没有合适的皮装而抱憾多时。于是,他们以这一市场盲点为商机,研制了特肥、特长、鸡胸、驼背  相似文献   

18.
与不少企业家交谈过,发现在企业经营的最初期,重要的问题都来自于外部,比如,与谁竞争,如何等等.而随着企业的规模逐渐做大,业务越来越稳定,他们往往就要追问自己的内心了.问题开始从"术"上升为"道",关心起"自己是谁?企业是谁?为什么要做企业?每天在为谁而忙碌?忙碌的目标又在哪里?、凡此种种,每一个问题都关乎人生的本源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永行 《公司》2004,(1):38-38
只有诚信,企业才能生存,否则只有死路一条。谁先悟出这个道理,谁就先得到市场的回报,谁违背了它,就会遭到市场的惩罚。  相似文献   

20.
<正>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讲,无中生有是一种讲求"造势"过程的谋略。从无到有,这之间就需要根据竞争环境、时局等各种竞争因素,创造可行的策略,使这些因素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这一谋略的顺利运用。造势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和利用对手的弱点和市场上的盲点,以便取得主动,形成优势地位。无论是战场,还是市场竞争,有没有造势一一伪装和蓄意制造假象,其结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