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道航 《北方经济》2008,(11):13-15
和谐,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民生是和谐之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也提出了全面改善民生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2.
《浙江经济》2007,(20):3-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给出许多重要论述,其中改善民生被民众寄予厚望。报告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一直是为中国各届政府高度关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李凡 《魅力中国》2009,(20):85-8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指明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同时,也为加快和提升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开展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民生是和谐之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也提出了全面改善民生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我国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可见,新时代的民生改善将不再是一部分人也不再是某一个方面,而是要惠及全体国民,要让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高益群 《发展》2008,(1):8-8
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十七大报告中,曾多次出现有关民生的关键词,并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十二五”民生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重庆经济》2010,(4):8-12
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问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的内容和要素不同。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作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9.
刘权 《走向世界》2012,(33):22-23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社会体制改革。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充分表明中央把民生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其目的是让全体人民普遍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实现民安、民富、民享。因此.当前在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科学发展中尽快建立民生指数.并重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则是我们必须加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最大的“亮点”。大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我们要继续以最大的决心、最硬的举措、最优的政策、最好的作风、最强的合力,“破七难”、保民安。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文章从民生的内涵及实质出发,深刻分析了改善民生在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指出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必须坚持以民生幸福为最高的价值诉求。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使全体公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为帮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和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中央各部门纷纷加大了支援老区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启洪  林岩 《走向世界》2008,(1):24-27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中共十七大对民生建设的精确的概括把改善民生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建设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是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民生.把它作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及落脚点。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江苏省也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将民生问题提上新的高度,发挥金融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雨佳 《东北之窗》2010,(7):24-25
重大政策陆续出台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把民生工程为主的社会事业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改善民生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善民生来促进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出台了一系列社会政策,进一步推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人民群众进一步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开辟新路径?教葡改革颁布纲领性文件,“学有所教”迈向新阶段。贯彻国家纲要精神,浙江先后颁布《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