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化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即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政府+公司+农户”,或者通过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带动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农业产业化形式。主要是通过扶持龙头企业,使企业和基地与农户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拉长产业链,进而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扶贫模式理应受到政府、企业、农户的普遍欢迎。然而,在产业化扶贫进程中,目前存在着一些有代表性的“热”“冷”不均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1998年广东省在全国较早提出并开始实施产业化扶贫开发以来,通过产业化形式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采取“捆绑”订单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已逐渐成为我国新阶段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产业化扶贫起步晚,扶贫系统工程尚未建立,在扶贫  相似文献   

3.
所谓产业化扶贫,就是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扶持贫困农民参与种植或养殖,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拉长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脱贫致富。截至2006年底,我省34个省级重点县(区)中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184个乡镇、3100个贫困村普遍开展了整乡推进、产业化扶贫的新举措,当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开始形成,群众生产经营观念不断  相似文献   

4.
尧水根 《老区建设》2008,(24):47-50
产业化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一体两翼”的重要内容,也是使贫困农民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由于在产业化扶贫链中起龙头作用的环节要素的不同,产业化扶贫链中各要素(产业、企业、基地、科技、市场、农民、政府等)的组合和相互关系也不相同,由此而衍生出不同的产业化扶贫方式。据此,作者通过研究调查和分析,结合江西产业化扶贫的案例,归纳总结出我国农村产业化扶贫的五种主要模式,为更深入地开展产业化扶贫研究和推动产业化扶贫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樟树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工程,在不断探索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根据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狠抓规模经营”的产业化扶贫总体目标。几年来,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整合各类产业扶持资金200多万元,大力推进产业脱贫进程。基本形成了“产业支撑,龙头带动,基地辐射,农民增收”的产业化扶贫新格局,贫困乡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青海经济研究》2009,(1):65-68
2008年,青海省在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中,紧密结合贫困农牧区区域资源优势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财政扶贫到户资金为引导,着力整合生产要素,实施大产业扶贫战略,建成了8个扶贫开发特色示范基地,23个贫困村4104户贫困户19415人直接受益,23个村年均增收388.3万元,年人均增收200多元。从而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长效化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7.
所谓产业化扶贫,就是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或者是通过订单农业等多种手段带动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一种农业产业化形式。主要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刘小莉  闵坡 《老区建设》2013,(15):53-54
一组组功能齐全的健身器,一间间布置别致的农家书屋,一个个能说会道的观光讲解员……这就是江西省永修县“十二五”贫困村的一个缩影。以前这些名副其实的“草海之村”,近几年来,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文化扶贫攻坚,蜕变成了文化渐浓的“希望之村”。三年来,永修县共投入扶贫资金330余万元,用于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及文化扶贫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战略是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依靠贫困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对贫困村经济发展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分批实施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实践证明:整村推进极大提高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瞄准贫困村、贫困群众,有利于扶贫资金进村入户、提高使用效益,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和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万安县最为贫困的山区库区乡之一,涧田乡地处万安县南部山区、万安水库库区,距县城60公里,全乡辖8个村,总人口1.4万人,国土面积124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山地.耕地面积9200亩。2012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275元,确定省级贫困村4个,贫困人口4823人。今年以来,涧田乡结合开展“三进三解三促”、“为民务实清廉”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产业扶贫、移民扶贫、设施扶贫和社会扶贫为重点,把好贫困脉、对症下良药、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发展和做大蔬菜产业,2001年以来,永丰县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5万元,扶贫贷款450万元,扶贫产业辐射贫困农户0.6万户,产业基地劳动贫困农户年增收总额180万元。“永丰牌”蔬菜之所以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是近年永丰县擦亮“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这一金字品牌,实现扩张规模,丰富品种,提升品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今年44岁的丁建新是江西省新赣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秉承着“发展不忘根本,致富不忘农民,崛起不忘社会”的企业理念,2017年底,他回到省级贫困村南昌市新建区上房村投资办厂,通过建立“龙头企业+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专家技术服务+贫困户”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在发展菌菇等农产品种植产业的同时,闯出了一条科技引领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之路,持续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3.
产业发展是扶贫开发“一体两翼”(即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基体,以产业扶贫、农村劳动力培训为两翼)中的一翼,是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翅膀。九江始终围绕这一主题,立足长远,通过因地制宜培植壮大扶贫特色产业、因势利导发挥扶贫资金“撬动”作用、因人而异扶贫培训注重实效等措施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使贫困村产业发展逐年呈现规模和效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后劲不断增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产业兴,百姓富”。九江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围绕产业上”的要求,积极培植九江水梨、茶叶、蚕桑、水产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有市场需求,贫困群众有能力参与的扶贫产业项目,以产业开发来促进扶贫开发,增强“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工作》2002,(8):23-24
自治区“三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全盟上下按照盟委、行署“转移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以转移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把解决偏远农牧区贫困人口温饱和改善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重要任务。采取了搬迁转移、集中安置、生态保护、项目开发等扶贫措施,推动了扶贫攻坚进程。近年来,共解决了1.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搬迁转移牧民群众2600户11000人。加快了饲草料基地建设,实施了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农业综合开发“十大滩”,为今后扩大转移扶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显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于都县通过狠抓整村推进、移民搬迁扶贫、产业化扶贫等项有针对性的工作,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就学难、就医难等问题,财政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从2002年实行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全县共投入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19500.8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715个。  相似文献   

16.
刘宗耀 《老区建设》2008,(19):35-35
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两年多来,江西省安义县一方面认真做好贫困农户和低收入户及贫困村劳动力调查摸底工作,并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户有卡、村有档、乡有册、县有表”,为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对贫困劳力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7.
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实现贫困村、贫困户整体脱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依托产业扶贫,增强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是解决贫困地区短期脱贫、长效致富的根本出路。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阳新县特色产业扶贫为案例,就扶贫开发“两个70%”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通过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县、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实施县的永新,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为指针,以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和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以贫困村和贫困农户为主战场,以"三不愁、两保障"为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和保障扶贫等六大扶贫工程,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从2003年起,每年集中80%的扶贫资金实施300个重点贫困村的参与式扶贫规划,分期逐村有效地解决这些村的贫困问题。这一扶贫方式被称为整村推进。  相似文献   

20.
安远养生堂基地果业有限公司是生产和经营健康产品的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公司立足安远优势产业,采取“公司+协作社+农户”模式,从事加工橙种植、加工一体化生产经营,开展产业化扶贫,为贫困户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