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近期目标与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债务只是其现阶段的形式体现,深层次的原因应从地方财政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探寻。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先"治"后"理"是基本逻辑主线,近期目标是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及其债务,但从长计议则应构建加强地方政府财力建设、规范地方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自2014年8月底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这对今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该文在梳理已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债管理新政对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的关系将更加科学明晰和规范,城投债发行难度增大、且发行成本上升,融资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将更加经济和理性。为此,首先要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为今后转型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融资平台要从地方政府融资工具转向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分门别类,科学合理界定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转变观念,严格执行地方债管理新政,助推融资平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确立的我国财政分权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缺口巨大,但是现有法律和制度不允许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在这种约束下,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各类投融资平台——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来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而“城投债”即是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发行的债券。本文从中国分税制改革出发,探讨地方政府现有债务融资平台形成原因,并以城投债为切入点,分析地方政府现有融资方式的潜在风险,对建立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确立的我国财政分权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缺口巨大,但是现有法律和制度不允许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在这种约束下,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各类投融资平台——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来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而“城投债”即是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发行的债券.本文从中国分税制改革出发,探讨地方政府现有债务融资平台形成原因,并以城投债为切入点,分析地方政府现有融资方式的潜在风险,对建立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及其治理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探究国家审计如何影响城投债风险溢价以及相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通过监督地方政府权力运行显著降低城投债风险溢价水平,这种监督效应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越高时,即当地方政府承担隐性担保责任、城投债发行主体行政级别较低或为新增债务融资时越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独立性越高,或者审计环境越好时,国家审计的债务治理效应越强。因此,应该加强地方政府举债的监督问责机制,强化国家审计在权力制约机制中的作用,并从根源上识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成因,有效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6.
吴海军 《经济管理》2023,(12):43-6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高企正在威胁中国金融系统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以国务院43号文的出台为契机,采用2012—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基于预算软约束理论,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不同地理禀赋的城市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反应。研究发现:(1)当中央政府要求融资平台债务与政府信用脱钩后,相较于地理禀赋好的城市,地理禀赋差的城市的城投债发行得到了抑制,但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非标债务却逆向扩张,最终使得其总体债务水平并未下降,甚至显著上升;(2)官员晋升压力会促使地理禀赋差的城市更显著地扩张融资平台债务,特别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非标债务,但是,一旦城市财政压力较大、土地抵押担保力度不足,则地理禀赋差的城市也难以大规模扩张非标债务;(3)债务治理后,地理禀赋差的城市的非标债务扩张行为在中央转移支付水平低的城市以及行政级别高的城市表现更为明显,甚至它们还会显著扩张以基建投资为目的的城投债。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地理禀赋城市和不同债务的特征,因时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造成地方财政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不对称,没有规范的制度化融资渠道。因此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防范及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功经验,积极慎重地解决好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采取了各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造成了地方政府融资不规范、债务规模不断膨胀、融资资金使用效益差、债务隐蔽性强风险难以监控等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隐患,需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为此应进一步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发展地方公债融资方式,建立地方政府多渠道规范的融资体系,清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反映了分税制下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窘困局面,为解决这一难题,债务融资成了地方政府最可行的手段。因预算管理制度制约债务融资模式,因此在一个制度均衡的框架下,两者共同形成制度均衡,并存在联动变化的机制。随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获得债务资金的模式将会由以间接融资为主转向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引起普遍关注。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曾扩大了地方政府融资的作用,地方政府的债务也随之增加,同时出现了一些融资不规范问题,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加大。为此,本文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在深入分析债务总量风险、结构风险和效率风险的基础上,从宏观制度安排、中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微观预警预测模型建立等三方面,提出了化解风险应该采取的方法。即将现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结合,通过引入BOT、PPP模式,实现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创新和民间资本利用的双赢,从而促进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一、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的债务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弥补地方财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持续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容易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在现行的财政框架下,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大多数用于公共领域的项目,其资金偿还更多地依靠税收和非税收入作支撑。近几年,地方债务规模与财政收入的增速极不匹配,到期本息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到大规模膨胀的过程.1978年~1992年,中国经济转轨的前期阶段,地方举债受到严格控制.1992年以后,我国开始步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凸现.1994年财政改革分权后,地方政府债务迅速膨胀.在1998年~200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地方政府被动增加直接债务.2004年后,地方政府债务迈入"大跃进"阶段.其间,2004年~ 2007年,中国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但每年还是出现大量赤字.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债务规模庞大,扩张普遍较快;县乡政府负债沉重;债务来源多样,债权主体不断扩散;债务关系复杂等特征.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及国内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城投债井喷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变暖,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日趋加强,气候风险已经成为资产定价过程中无法忽略的重要因素。频发的气候灾害与环境政策不确定性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条件雪上加霜。本文以城投债发行成本为视角,研究了气候风险对地方政府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气候风险显著增加了城投债的发行成本,导致地方政府融资成本上升,并且这种影响是气候物理风险和气候转型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主动进行环境信息公开与获得较高外部评级能够削弱气候风险对地方政府融资的负面作用,这是由于降低了环境信息不对称与增强了市场对环境信息的验证作用。本文认为,城投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其资金用途通常具有高污染、高耗能的特点,气候风险对其发行成本的上升作用将进一步恶化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地方政府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公开环境信息以降低气候风险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地方建设性融资需求快速增长,客观上刺激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地方财政运行风险也进一步增加。为此,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评价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集中表现,地方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中存在财政预算权限划分不清、融资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债务管理统一规划、缺乏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等问题。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模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达到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美日经验看地方政府债券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地方政府是制度变迁的主体,造成地方财政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不对称,没有规范的制度化融资渠道。而只要存在中央与地方分权的财政联邦主义,就具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筹集资金发挥了枳极作用。然而在其髙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平台债务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规范、债务风险激增等问题。2011年,国家收紧银行贷款监管,实行"名单制"管理。然而2012年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券融资和信托融资规模继续扩大,导致债务风险显著增加。2014年  相似文献   

18.
短期的政策建议着力于规范地方融资行为,抑制地方债务的过度增长,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的累积风险。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尽快摸清地方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的底数,尽快实现政府债务信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债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实际上已是个老问题,1994年分税制以后就开始出现,主要表现为行政性支出欠账负债,其后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各种建设性项目的增加,债务规模和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引发了新一轮地方政府借债高潮。对于地方政府债务,2004年就引起财政部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未能根本控制,目前债务规模的急剧膨胀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需要深入全面地研究和切实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引发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传导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的具体成因,并提出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