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确定要进一步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当前,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途径是什么,创造怎样的外部环境扶植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又要做哪些工作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搞活的标准途径是什么?有的同志认为搞活就是企业有活力,包括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创新能力,搞活的关键是看企业有没有再投入的能力,企业搞活了,就是说企业的生产、技术、资金、管理、产品质量、职工思想和素质等处于最佳状态。还有的同志错误地认为搞活是无所约束自由发展,甚至片面地认为搞活企业就是“减利让税”等。  相似文献   

2.
一是“说”和“听”的艺术。“说”就是讲道理。讲道理,第一要联系职工的工作、生活实际,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找出与职工群众的生活实际、切身利益相关的结合点,拉近与职工的距离。第二要以理服人,做到情理交融、以情感人。只有设身处地地为职工着想,情理相融,道理才能讲得入耳入心。第三是在做好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的基础上,用扎扎实实的行动赢得职工的信服。“听”就是要善于倾听职工的倾诉,学会多“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呼声。职工对企业“品头论足”,说明职工在关心企业,表明他们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出力。我们要尊重…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袁大宏教授曾有一件令他“想起来就汗颜”的事:八十年代他到通用汽车的技术中心参观,看到的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很小,零部件少得能数过来,就说:“这东西我们也能搞。”谁知接待他的老外听了一言不发。袁先生问翻译怎么回事?翻译悄悄说:人家没法回答你,你的想法说明了你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九五”期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压缩,新开工项目减少,使部分单位因施工任务不饱满而出现职工息工离岗的现象。因此,加强息工期间职工的管理就十分必要。 一、息工管理,势在必行。尽管绝大多数息工离岗的职工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的处境,并对企业抱有信心,但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息工离岗的职工,思想消沉,自我约束不严,有的染上赌博、酗酒的恶习,影响了家庭和睦乃至社会稳定;二是少数息工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无论决策者还是经营者,无论中层领导,还是兵头将尾,其责权利应是相等的。就是说,有多大权力,就得承担多大责任,就该获取相应报酬,任何一个企业领导人的责权利都应是等边三角形。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权责利脱节的现象却比较普遍,因此,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使责任=权力=利益,为此,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1)针对权力过于集中于一人的状况,加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现在,有的企业权力过于集中,而相应的责任、利益却没有跟上。责权利的失衡,势必使经营管理出现“真空”和“漏洞”。有些拥有数千名职工的企业,董事长身…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基层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会荒”现象。不少职工反映:领导外出开会,回来后最多把精神传达到中层干部,我们职工一点儿也不知道。一些职工抱怨:企业扭亏增盈抓了几年,就是不见效。其实只要领导给职工把情况讲明,发动职工献计献策,办法总比困难多。更重要的是,“会荒”使职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少了一个渠道,对密切干群关系少了一座桥梁。出现职工“会荒”有其深层的原因,一是企业领导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抓经济是实的,开会、学习是虚的,不愿开会。二是片面理解“搬文山、填…  相似文献   

7.
王泳 《华北电业》2000,(6):42-43
日本企业的成功 ,一个关键是建立以“人和”为目标的“人本管理”制度 ,被西方叫做“家庭式企业”。这种制度 ,笔者感到颇具特色 ,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其一 ,实施培训教育制度。因为日本企业是实行以职工长期连续在本企业工作为前提的雇佣制。所以 ,企业一旦从学校毕业生中接受职工后 ,一般要求工作到退休(大部分为60岁) ,因而 ,被称为“终身雇佣制”。职工一被录取 ,都要进行职业培训。即按每个人的年龄、智能、才干以及发展方向逐级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直至以后每年或每晋升一级职务或工薪 ,都要…  相似文献   

8.
一、小企业改革中存在的职工利益受损问题1.经营者把承包、租赁企业完全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任意剥夺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的承包者宣称:“这个企业就是我的,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想用谁就用谁,我想要谁走谁就得走!”当职工群众因切身利益受损询问缘由时,有些经营者竟不择手段迫使这些职工中的大多数人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只发基本生活费,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不发,时间一长,就作辞退处理。当地有关部门均误认现在是企业改制时期,经营者有用人分配自主权,职工下岗和辞退完全由经营者决定,劳动者投诉无门。2.经营者非法向…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是一个建国初期建立的老企业,现有职工共3134人。由于企业老化,包袱重和近年来任务不饱,经济效益不好和金钱市场的冲击以及外来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行的时候,一下打开了天窗,突然发现资本主义世界的富裕和发达,而我们自己的国家还很穷这个事实,使部分职工在认识上产生了某种困惑以至有的人有过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错误念头。针对这种现象,公司党、政、工组织携起手来,采取“两个条件”进行“四个比较”的办法,对广大职工进行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两个条件四个比较”就是以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为标准,将社会主义的现实,一是同旧中国比较,  相似文献   

10.
企业领导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施工企业的经理,究竟应有哪些素质呢?首先,应该是一个“通才”。商品经济的特点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要有全面的管理才能(即通才),才能胜任。所谓“通才”,简而言之,就是既能了解企业生产全过程,又要懂得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也就是全面掌握生产经营管理之道。否则,你在企业就没有发  相似文献   

11.
胡前龙 《中国石化》2008,(11):32-32
“三鹿奶粉事件”将中国奶制品企业推向了信用危机的悬崖。他们忘了,还有一件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社会责任。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这个世界承担责任。领导有领导的责任,民众有民众的责任;富人有富人的责任,穷人有穷人的责任。作为一个生产者,不掺杂,不使假,不留隐患,就是责任。你对别人负责,别人才能对你负责;你维护别人的安全,别人才能维护你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错误之一:观念不切合实际求职者都想找个好工作,这本来无可厚非,但不少人的求职观念不太符合实际,比如跟着社会一起“追风”,盯着热门职业、白领工作不放。如金融、工商、机关、大公司中的职位;有的是既要求“对象”家庭条件优越(工作环境舒适),又要对方有实力(薪水待遇高),还要人家人品好(职业稳定),这种观念使不少求职者高攀不上,低就不成,成了人才市场的“积压品”。  相似文献   

13.
墨守成规是基层建设和发展的绊脚石 一个时期以来,“基层管理创新”工作并没有引起一些基层单位管理者的重视。一些人认为,管理创新工作主要是上边的事,上边叫咋干就昨干,不用基层操心,基层工作只有听着,执行:也有的认为,管理创新虽然听着好听、说得热闹,但只是书斋里的学问,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多大用处。  相似文献   

14.
当时国有企业有三句话,我却打了个颠倒。一句是“职工的事再大都是小事,企业的事再小都是大事。”听听很好,但我有点不大认同,我提出“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企业的事,是大事就是大事,是小事就是小事。”一句是“企业得大头,集体得中头,个人得小头。”我听听口号也蛮有理,但看看针织厂的境况,另外算了笔账,变成“个人得大头,集体得中头,国家得小头。”  相似文献   

15.
瓶颈     
系统分析员(SA)的严重短缺正在成为我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 有些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买机器、上网络,因而,只要设备就位、网络开通就万事大吉了。也有的企业领导认识上要好一些,他们知道软件的重要性,因而积极地组建企业的开发队伍,组织软件开发。但是,这些领导把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解为编程序,因而,在这些企业里开发队伍往往是清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收入公开,好处至少有三:一是可以减少群众的猜忌,理顺情绪。如某项工程结算后,领导公开了自己的收入,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就是高出职工的一倍,也比让群众猜摸而造成情绪不稳要好。二是可以变“利”为“力”。领导干部的收入公开后,就得迫使自己时常掂量肩上担子的轻重,你既然多得了,就得多负责,多谋事,多出力,让“利”变为搞好工作的压力和动力。这样,肯定要比悄悄地拿钱后一下交给“当家的”要好。三是便于群众监督。领导干部该不该得,该得多少,收入公开后群众好把它同政策对号,日后好有个说道。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企业安全生产比作一盘“棋”的话,那么,在这盘“棋面前,“观棋不语真君子”这句话就大错特错了。时下,观“棋”不语者并非个别。他们有的认为安全生产是企业领导和安全监察人员的事,与己无关;有的心存侥幸,发现设备缺陷不汇报、不处理;有的看到违章现象,“明知不对,不说为佳”,让违章人员肆无忌惮;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已经出了安全事故,还不及时上报和处理。近闻,某公司在对下属几个单位的一次突击安全督查中共查出违章14起,这一数据明显高于部分单位自查违章的人次。笔者认为,这并不说明这些企业平时就没有违章或没发现违章,必然是有关…  相似文献   

18.
郭秉信 《华北电业》2001,(10):10-11
一、优质服务就是帮群众办事,只有提高了服务质量,才能提高企业效益 优质服务我们很早就搞了,比如以前总说的人民电业为人民就是优质服务,只是提法不同罢了.过去由于是计划经济,优质服务不与企业的效益挂钩,只凭职工为人民服务的自党性,所以许多单位的优质服务讲得多,做得少,形式多,内容少.现在不同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终目的,而优质服务成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优质服务搞得好不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你服务得不好,客户就不买你的账,你就没有市场,没了市场企业又怎么生存呢?  相似文献   

19.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人人都常挂在嘴边,但一轮到自己头上往往就犯糊涂,特别是对领导干部来讲,因为当“官”了,有的“官”还不小,别人就不敢或不愿给你提意见、指缺点,有些人还专门围在左右拍马溜须、大唱赞歌,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就真的认为是无过了。这是很可怕的。古人曾说,一日三省吾身。作为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如此,因为“官”是党、是企业、是职工  相似文献   

20.
错误之一:观念不切合实际 求职者都想找个好工作.这本来无可厚非,但不少人的求职观念不太符合实际,比如跟着社会一起“追风”。盯着热门职业、白领工作不放.如金融、工商、机关、大公司中的职位;有的是既要求“对象”家庭条件优越(工作环境舒适).又要对方有实力(薪水待遇高),还要人家人品好(职业稳定).这种观念使不少求职者高攀不上,低就不成,成了人才市场的“积压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