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的密集减持套现行为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忧虑,但目前财务学领域关于高管减持的经验研究还很缺乏。本文以2012~2014年间创业板发生高管减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减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在减持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减持越多,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当高管减持行为发生时,第一大股东未能起到抑制高管减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管行为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股价水平,近几年来,随着创业板的不断壮大和市场热度的上升,高管逢高减持股票的行为也愈加频繁,所涉市值大幅度上升。本文正是基于此现象,对高管减持的动机以及减持行为带来的市场反应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制度的产生一方面有利于现代公司治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委托代理问题。高管掌握着企业大量的内部信息,出于个人经营业绩或者自身利益等原因,高管可能会进行股票增持或减持;或根据托宾Q理论,当公司股价被高估时,及市价高于其本身价值,上市公司高管可能抛售公司股票,将套现产生的利益用于其他投资。同时,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高管以及大股东能全面掌握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能比其他投资者拥有更多关于企业的信息,且其具有对公司的盈余进行管理的权力。上市公司高管在增持或减持过程中是否会产生盈余管理行为呢?如果高管进行盈余管理,增减持规模与盈余管理的程度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上市公司高管增减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数据,对大股东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确实存在"支持"效应,大股东可以对高管薪酬实施有效的监管和制约;国有股和私人股的第一大股东会采用不同的高管薪酬策略:国有股第一大股东一般对高管采用低薪策略,并且与公司业绩相关度不大;私人股第一大股东则制定相对较高的高管薪酬,并且注意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结合.此外,第一大股东如果兼任公司高管,则会削弱大股东的"支持"效果,甚至会转变为"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5.
运用2009-2012年间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高管减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以配合高管减持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减持事件加大了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概率;高管减持幅度越大,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强;进一步区分高管与董事长两职合一情况后发现,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较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6.
行业差异与大股东减持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由个别行业的异常值引起,而在行业间普遍存在,行业差异对于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稳定的解释力度。导致大股东减持行为出现行业差异的因素,包括行业前期减持水平、行业前期生命周期及行业前期现金股利水平,若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前期减持力度越大或其属于成熟性行业或衰退性行业,或者上市公司前期发放现金股利水平越高,那么当前大股东减持的力度越小。在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不十分健全、投资者保护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形下,监管部门在确定重点监管行业时,只有根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实施有差别的监管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非流通股陆续解禁,高管实现了财富梦想,点燃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但由于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法律规范的欠缺,高管违法减持现象频繁发生,严重打击中小投资者信心,引起市场动荡。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截止2014年底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披露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数据进行分析,考察我国创业板高管减持现状,并深入分析其减持动因与外部影响,并对如何构建规范的高管减持体系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天齐锂业控股股东减持的动因、具体的支持行为、市场的反应和财务指标的变化有依据的证明大股东减持支持了上市公司的发展。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证明并非所有的大股东减持行为都是为了掏空损害上市公司,也有支持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的积极正向行为,对情况类似的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海波 《北方经贸》2015,(4):178-179
大股东股份增减制度赋予了大股东增减持本公司股票的强烈动机,增减持事件也日益常态化;因为大股东比公司中小股东以及潜在普通投资者掌握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他们的增持或减持自然被市场广泛关注.通过研究隆平高科的增持行为,对管理层股东发布增持公告前后隆平高科的主要业绩指标进行研究,报告了该公司大股东增持的全过程,为其他上市公司增持股票行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2007—2010年间沪深A股的568家公司的2383个减持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公司业绩与大股东减持规模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较之不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中大股东减持规模更小;而较之业绩较差的公司,业绩良好的公司中大股东减持规模也更小;进一步,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与大股东减持的关系会依赖于公司业绩,在分配与不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中,随着公司业绩的提升,大股东减持行为的变化会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陆位忠  林川 《财贸研究》2013,(3):142-148,156
以2007—2010年间沪深A股的568家公司的2383个减持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公司业绩与大股东减持规模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较之不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中大股东减持规模更小;而较之业绩较差的公司,业绩良好的公司中大股东减持规模也更小;进一步,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与大股东减持的关系会依赖于公司业绩,在分配与不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中,随着公司业绩的提升,大股东减持行为的变化会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员工持股计划是企业借助利益共享长效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但实操层面不乏高管参与情形下的"另类减持"、盈余管理等现象。作为企业利益主体和内部信息人,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与事后的异质性减持行为间是否存在"猫腻"?本文以员工持股减持择时的异质性为切入点,基于管理层自利行为视角深度剖析员工持股计划完成后减持行为的动机和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向利益相关者传递正面信号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重要动机;异质性择时会影响减持后的市场反应,且高管异质性特征会体现在减持的择时行为之中,员工持股计划减持的"猫腻"存在,即高管自利行为是员工持股计划减持择时的重要动机,并且"解锁立减"往往是内部人的短期套利行为,而"长期持有后减持"是内部人的"高位套现"行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创业板高管减持事件频繁发生,高管减持对创业板所造成的影响成为广大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公司高管通过减持获得了巨额收益,却将风险转移给了其它投资者,严重损害公众利益。本文选取2011年间发生高管减持的10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9个反映公司绩效的财务指标,采用配对 T检验考察高管减持前后公司业绩各指标发生的变化,并对高管减持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高管减持后公司业绩明显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杨金鑫 《商》2013,(17):87-87
在股权集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性地位,将上市公司的现金资源和利润转移到大股东及其附属公司中,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将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与公司并购结合起来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大股东通过公司并购来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飞草 《新财富》2001,(10):11-11
《新财富》9月号报道美尔雅将被大股东掏空后,中国证监会就湖北美尔雅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达3.689亿元的严重侵权行为发出通报,公开批评该公司及其高管;并指出已正式立案稽查美尔雅公司存在的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依法作出处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探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数量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首先将个股每个交易日产生的回报率与创业板综合指数的回报率进行比较,计算出个股产生的异常回报率及平均异常回报率;其次通过事件研究的方法,将高管减持公告这一事件分为3个事件期间,对每个期间内产生的累积异常回报率和高管减持股票数量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高管减持股票数量在高管减持公告前后15个交易日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减少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对股市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隆 《商业会计》2013,(1):76-78
本文以2011年深交所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资金占用程度而产生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第一大股东持股数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数之和的比例,高管隐性收入,以及公司规模,公司业绩,负债比例以及公司成长性等数据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股权制衡度以及高管隐性收入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保护小股东利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股东股份减持过程中的市场财富效应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更加关注二级市场股价的变化,股份减持行为经常发生。本文以股改后大股东的股份减持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减持中的股价异动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减持股份之前的一定时期,减持公司的股价在整体上会出现统计上显著的正的超额收益,即,出现了正的市场财富效应,而在股份减持完成后,财富效应不再产生。由股价的这种异动走势可以推断,大股东减持背后所隐藏的股价操纵行为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9.
纵向兼任高管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对公司财务管理及决策产生重要的直接影响。理论上纵向兼任高管对公司股价崩盘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监督效应"又有"侵占效应",究竟哪一种效应是更主要的?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本文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表明,存在纵向兼任高管的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高,纵向兼任高管通过加剧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提高了股价崩盘风险,支持了"侵占效应"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大股东控制力较弱(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内外部监督机制较差(单一大股东、独立董事人数较少、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和法制环境较差)时,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更高,这在逻辑上为纵向兼任高管的"侵占效应"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本文对纵向兼任高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公司股价崩盘风险领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我国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成长机会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长期负债资本比对公司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国有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随着公司成长机会的增加,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非国有法人股持股对公司绩效正向影响作用增强;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与长期负债资本比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随着公司成长性的变化而变化.文章研究对于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