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佳峰 《经济地理》2012,32(4):38-43
根据Moran’s I检验发现,公共教育财政资源地区配置上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即邻近县之间在配置公共教育财政资源上会互相影响,存在策略性行动,表明县际竞争的存在。此外,县级竞争力强弱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人均GDP、第二产业劳动力人数、人均居住面积对县级人均教育经费总支出的影响是正面显著的,而少数民族人口比率的影响是负面显著,非农业人口比率的影响是倒U型关系,外省迁入人口和本地适龄人口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在估计方法上,空间误差模型比OLS模型要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Moran’s Ⅰ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性测度可以作为经济活动空间关联性的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省级、地级的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省级市区经济增长指标的Moran’sⅠ指数表现了明显的变化阶段性。在加入WTO过渡期,中国地级市区经济增长指标的Moran’s Ⅰ指数既表现了一定的纵向变化,又表现了明显的横向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Moran’s I指数方法分析了我国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与集中性,并表现为大体一致的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梯次递减的分布特征;全国省域城镇化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促进本地城镇化率的提高,并能通过城镇化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邻近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城镇化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我国28个省市1978-2002年间实际人均GDP的P收敛情况。由于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各地区GDP增长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分别采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各省市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25年的数据按每12年为一个时段,划分为14个滚动的时段,考察了我国地区GDP增长经济收敛情况变化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问经济存在收敛性,但是收敛趋势在减缓。  相似文献   

6.
我国省域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2004年和2008年省域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采用OLS回归高估了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空间滞后模型回归结果显示2004年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并且产业较为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这对农民收人产生了阻碍.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国家不断加强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对农民收入的阻碍作用已经不显著.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具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我国28个省市1978-2002年间实际人均 GDP 的Β-收敛情况.由于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各地区 GDP 增长作用越来越大,该文分别采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各省市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25年的敷据按每12年为一个时段,划分为14个滚动的时段,考察了我国地区 GDP 增长经济收敛情况变化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经济存在收敛性,但是收敛趋势在减缓.  相似文献   

8.
赵伟光  敬莉 《财经科学》2015,(3):131-140
本文在外部性理论、经济地理理论和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通过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对1995年以来新疆14地州全域和局域两个层面上的区域关联进行研究,并通引入表征区域关联的新经济地理变量“市场潜能”,对区域联系效应和空间外溢对于新疆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进行计量分析.结论表明,新疆区域关联性逐渐加深.市场潜能提高1%,区域经济提高0.29个百分点,同时在忽视区域关联效应,会造成过度高估资本投资对于新疆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Bootstrap方法在近三十年间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扩充,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统计学的各个领域。介绍Bootstrap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给出例子;介绍概率密度核估计的概念;回归模型的Bootstrap通常有两种抽样方式及其分析非参数回归函数的权函数估计,引进N-W核回归。Bootstrap法在核估计中的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笔者利用2000年~2009年中国省域经济统计数据,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对财政分权与中国省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经济间存在显著空间相关关系。研究中,财政分权与经济之间的二次曲线关系得到了部分证实,但这一关系在不同省份、不同年份间均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最优财政分权度频繁变化;对于各省而言,确定合理的财政分权度范围,尚需更多未来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采用Moran’s I指数方法分析了我国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与集中性,并表现为大体一致的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梯次递减的分布特征;全国省域城镇化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促进本地城镇化率的提高,并能通过城镇化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邻近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城镇化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13.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本文基于中国1 820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Translog生产函数估计要素弹性,进而测度县域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红利,同时构建空间误差计量模型对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0年间,结构红利占县域GDP总值的4.44%,对县域GDP增长的贡献达到了24.35%。劳均资本、劳均土地等变量对结构红利有显著影响,本文还发现,在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对结构红利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郑州市近几年新建住宅微观数据,首先分析了新建住宅价格的空间相关模式及空间集聚性,发现郑州市新建住宅价格存在着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并且空间相关模式具有区域异质性;通过空间效应检验判断,空间滞后效应较为明显,对于新建住宅价格的影响在空间维度上非常显著,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发现,空间溢出效应和交通可达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在模型选取上,从拟合优度和极大似然值等判断,空间杜宾模型(SDM)是四种模型中拟合最优的模型;最后本文建议政府部门在进行房地产政策选择和价格调控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空间作用机制对于新建住宅价格的空间异质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省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鹏辉 《经济与管理》2009,23(3):5-8,29
基于中国大陆29个省市的面板经济数据,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研究中国省市经济的收敛性.结果表明,在1994-2004年期间,中国大陆省市经济存在着显著的条件收敛现象;以1998-1999年为界的分两时段考察进一步发现,前一时段的收敛速度远快于后一时段的收敛速度;对控制变量的分析表明,教育、就业水平和非国有率有效地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而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则对地区经济产生阻碍.  相似文献   

16.
利用传统渐进理论进行统计推断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值得怀疑,特别是使用小样本数据时,渐进理论的结果更值得商榷。本文采用1980—2008年为样本期的时序数据,采用适用于小样本的Bootstrap仿真方法,实证检验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基于全样本(1980—2008年)的协整分析表明两者不存在长期关系,但仿真检验显示经济增长单方面促进保险发展的假说成立;而且,基于子样本数据(1992—2008年)的仿真检验表明,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本结论同大多数研究文献观点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 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构建空间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检验,并利用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对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空间依赖性和区域聚集特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作用;科研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作用,信息技术市场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没有显著的影响等研究成果.文章提出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政策扶持、完善数字经济创新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发挥数字经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鸣  宋洪远 《经济地理》2015,(4):142-148,185
使用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中国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量,使用ML指数、空间Morans’I指数和三种收敛性模型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和空间聚集与收敛等问题。研究发现:第一,1999—2010年间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ML值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存在区域间绩效发展状况不均衡的问题,例如东部绩效最高而中部最低。第二,在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中,起到最主要贡献作用的是技术进步,而效率变化的贡献度非常小,意味着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碳排放绩效值。第三,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ML指数值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即空间聚集效应),而2000年以后这种空间自相关关系程度越来越弱。第四,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存在"俱乐部收敛"效应,表明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绩效存在收敛性和趋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测度我国31个省区1997—2008年经济趋同状况,并与横截面回归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能更有效地测度我国省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特征,是目前最适于分析我国区域经济趋同的计量经济模型。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省区经济发展速度主要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市场化发展进程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