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良贷款率是银行日常经营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目标,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进行分析,寻求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相关因素,并对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率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尽快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各家银行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双降"(余额、占比)效果甚微,有的甚至出现不降反升的反弹现象。据统计,到2001年末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仍然在25%以上。本文就制约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下降的因素作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一、原因分析(一)历史因素。受不良贷款余额控制计划影响,过去在不良贷款认定的过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国内有关银行不良贷款的研究文献,以宏观之视角探讨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因素之因缘。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四个宏观经济指标,联合运用了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线性回归方法,对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不良贷款与上述四个宏观经济指标呈强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直接推动不良贷款减少。指出化解不良贷款的宏观手段就是推动国民经济之科学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了我国15家商业银行2010年度的数据,主要考虑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非利息收入及不良贷款率三个因素,运用线性回归对影响商业银行利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利息输入对银行利润的贡献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一直在高位徘徊,成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收集2004年1季度~2009年1季度的最新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共线性诊断、主成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模型,探讨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和贡献率.由实证结论发现:宏观经济因素与不良贷款余额负相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对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贡献度最大,每增加1%会导致不良贷款平均降低0.0249%和0.0248%;宏观经济因素对降低不良贷款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在操作层面上可通过扩大内需、改善商业银行的外部信用环境等措施间接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4~2009年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其信贷行为、不良贷款和银行业绩的综合影响。本文研究发现股权结构是影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第一大股东的控股能力越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越高,贷款集中度越高,经营绩效也越差;银行的大股东同样存在的"掏空"动机,第一大股东股权性质为地方政府的银行不良贷款率更高。而银行中的独立董事对银行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我们还发现,股权结构会通过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和贷款流向影响银行经营业绩,从而揭示了股权结构影响银行绩效的作用途径和机制。本文的研究为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绩效之间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对于加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控制、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安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经济整体下行、过剩产能行业"去产能"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吉林省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持续增加,资产质量承压.银行机构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不良贷款处置仍面临困难和问题亟待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银行的季度数据,依据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及脉冲响应分析,选取三期具有代表性的量化指标对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贷款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经济增长速度对不良贷款的推动作用显著;制造业采购经济指数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较为显著;工业景气指数和广义货币供给量对于银行业不良贷款增加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必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同时银行要控制贷款规模,优化贷款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中国上市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16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估了2010年各大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并从经营状况、盈利性、成长性、流动性、安全性、综合绩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绩效高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绩效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大型商业银行应重点抓好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应重视成本管理与控制,提高资本充足率;城市商业银行应找准定位。以服务中小企业、市民等为主。  相似文献   

10.
涂永红 《银行家》2003,(3):54-57
受外界变化、银行失误、借款人方面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以及由于制度变迁的大背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还处于26%的高位,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在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高不良贷款率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保持市场竞争力、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大障碍.开拓新的思路,建立科学的不良贷款管理系统,及时诊断问题贷款,控制不良贷款增量,加速不良贷款存量的处理,是我国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不良贷款与企业不良债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之普遍,数额之巨在,损失之惨重,在国内史无前例,在国际上也是极其罕见的。按保守的估计,银行不良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20%-30%,若按此比例计算,1997年末我国银行不良贷款达14,983—22,474亿元,其中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约1.5万亿元左右,且仅为帐面不良贷款。因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隐蔽性、递增性、贷款质量占用形态的不合理性,实际不良贷款比帐面情况更为严重。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如此巨额不良贷款的原因很多,其中既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的原因,更有制度的原因。从银行外部来看,主要是国有  相似文献   

12.
徐健 《时代金融》2013,(32):179-180,184
本文以国内8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分析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对影响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银行的资产规模、总资产增长率、盈利能力和不良贷款率会显著影响资本充足率水平,而固定资产增长率则不是影响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资产证券化中是否存在逆向选择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危机后美国银行层面2011-2015年的季度数据,结合宏观经济因素,使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对银行不良贷款率与银行证券化资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据此判断银行的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是否存在逆向选择。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型银行不良贷款率与证券化资产总额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中小银行更倾向于选择低质贷款进行证券化,说明逆向选择的存在;大型银行则并未出现显著的逆向选择问题。按照这一结论,本文提出在资产证券化监管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规模的银行采取有区别、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从账面数据来看,中国不良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并不高,甚至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不良贷款率都在可控范围内。但进入2013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下行、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应付账款坏账加重导致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呈现抬头之势。上市银行年报显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12年不良贷款总额接近3300亿元。除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最高的农业银行继续保持"双降"之外,工、中、建、交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呈上升态势。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直接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境,不良贷款率在经济结构转型中持续暴露。  相似文献   

15.
当前银行不良贷款存量大、占比高、化解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悬空、逃废银行债务.最近通过对人民银行总行确立的广西辖区六家第二类重点监管行2000年末不良贷款的调查,发现因企业逃废债务形成不良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总额的比例高,鉴于此,要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维护金融债权,就必须打击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行为.  相似文献   

16.
李涛 《时代金融》2013,(27):211-212
不良贷款属于银行潜在的矛盾,高比例和大额度的不良贷款,对银行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随着银行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及改革范围的拓展,不良贷款呈现出来的各种弊端,严重侵蚀银行金融体系。本文将在对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贷款风险的控制为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提出行之有效的不良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林东阳 《福建金融》2014,(10):65-67
当前,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加强信贷风险管控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入手,分析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因素及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有效防范和控制不良贷款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庞瑞芝  张艳  薛伟 《金融论坛》2007,12(10):29-35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截至2007年4月底上市的1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2004~2006年的效率水平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假设,并利用二阶段Tobit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我国上市银行经营效率普遍呈上升趋势,在影响银行经营效率的四个主要因素中,银行资产质量越高,即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越低,银行经营效率就越高;银行人均营业费用越高,即银行投入"拥挤程度"越低,银行经营效率就越高;此外,银行清偿能力和"上市"都对银行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薛琨 《河北金融》2016,(2):54-55
抵质押贷款是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类别之一,截至2014年底,邯郸辖区村镇银行合计抵质押贷款余额1.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1.97%.虽然抵质押品能起到控制违约风险的作用,但其存在的风险仍不容忽视.2014年底抵质押不良贷款余额327.7万元,占村镇银行不良贷款总额的60.7%;同时,村镇银行抵质押贷款形成不良已近半年时间,一直未进行有效处置,仍需加强对抵质押品的内部评估和变现能力分析.  相似文献   

20.
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出现,不仅是经济金融领域内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长期积累和反映,也是银行粗放经营累积问题的集中暴露。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瓶颈,本文就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从宏观和微观方面、主观和客观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的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