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红玉 《新理财》2012,(4):86-91,10
去年,对于中国公司来说不是个赴美上市的好年份,然而还是有11家中国概念股逆市而行,其中就包括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而它的CFO李轶梵,在经历了曾经的两次IPO搁浅之后,终于登陆成功。  相似文献   

2.
冯一凡 《新理财》2013,(Z1):89-91
2012年,当中概股遭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在做空机构的一系列曝光和攻击后,投资者情绪受到重创,"怀疑"似乎成为一种"默认"立场。与此同时,因为中国企业在公共沟通方面过分保守,使得形势进一步陷入迷雾。如何掌握沟通的艺术,将最有效的信息传递出去?《新理财》为此采访了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CFO李轶梵。内外沟通"一把手"《新理财》:良好的沟通能力已经成为CFO的必备  相似文献   

3.
冯一凡 《新理财》2012,(11):42-43
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已不再是新闻,甚至呈现加速态势。与此同时,2012年仅有唯品会和中国手游两家公司赴美IPO,数量降至历史冰点。经历过一次次中概股丑闻的洗礼,投资者显然难以对中国公司的"故事"买账,若要再度登陆美国市场,务必再修"内功"。正如正兴车轮  相似文献   

4.
本文验证在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成员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本配置,能够放松成员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国有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内部资本市场规模小、成长速度快、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小的民营集团的成员企业,其所面临的融资约束比较大。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或地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其成员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小。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没有放松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大的集团成员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和金融支撑,加快京津冀资本市场改革势在必行、恰逢其时,建议在京津冀地区打造一个21世纪全球新型数字化、平台化资本市场.以"回归金融本质、链接民企民众、共创共享财富"为总体思路,以"六新"+"四化"+"三高三低"为主要设立原则,拟构建以北京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京津冀资本市场交易所集团.新的资本市场将以科技创新和平台战略为引领,以区块链、数字技术为基础,实现"让优质企业都能快捷低成本上市融资,让民众都能安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存在三种形成机制:一是基于集团发展战略而形成;二是国有企业重组上市而形成;三是民营企业借壳上市而形成。基于集团发展战略而形成的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承担了节约交易成本及弥补外部资本市场欠缺的功能。但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和民营企业借壳上市所形成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则先天具有一定的机会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内部资产市场和外部治理环境的视角出发,对集团化经营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过度投资行为在集团化经营的企业中广泛存在,隶属于集团的企业过度投资现象显著高于非集团企业;更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在政府干预越严重、地方保护越多的地区,隶属于集团的企业过度投资程度会更加严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应从集团企业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着手,加强集团企业内部现金流管理,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建设。  相似文献   

8.
坐拥市场垄断地位、广阔发展前景和符合政策导向的泰亿格,将"零竞争"视为最大风险,力争通过由内而外的系统梳理,化解"没有敌人"的潜在系统风险。苏振:没有竞争才是公司最大的"敌人"。泰亿格正在准备上市,作为财务总监的苏振对公司未来在创业板上市的前景非常看好。2013年准备筹划上市的泰亿格找到了苏振,希望其出任财务总监,并且辅佐企业上市。原本在一家大型外资集团企业中担任集团财务总监的苏振起初并没有在意这样一家"小企业"。一个偶然的机会,热衷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本市场深化的背景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新金融》2003,(3):2-5
一、资本市场深化的含义 所谓"资本市场深化",是与"资本市场抑制"这一概念相对应的. 资本市场抑制(capital market repression),是指政府以行政机制代替市场机制,在非市场失灵的部分,对资本市场进行直接的、过度的干预,主要体现在发行市场、交易市场、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券商的业务经营及市场的结构方面.这种对非市场失灵部分的干预进一步加剧了资本市场中所存在的各种市场失灵现象,使资本市场所传递的价格信号失真,各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发生扭曲,导致资本资源在市场上出现配置的错误和效率的降低,从而使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发生传导性的梗阻,妨碍了经济增长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对成员企业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内部资本市场的能力是企业集团十分显著的特征。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对其成员企业价值是有影响的。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集团控股公司的实证检验发现,内部资本配置对国有集团控股公司的价值有反方向的影响;对民营集团控股公司的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权大于现金流权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规模越大,其对控股公司的价值影响越大;但对多元化经营和规模越大的集团控股公司的价值影响较小;在控制权等于现金流权组,其内部资本市场规模越大,其控股公司的价值越小,尤其对多元化经营的集团控股公司的价值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1.
姜宝珍 《浙江金融》2002,(11):30-30,12
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是外资紧盯、国人忧虑的焦点.入世一年后的今天,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10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戴相龙行长对此进行了基调性政策喊话:在东盟10国与中日韩(10+3)金融研讨会上,戴相龙表示,中国鼓励外商和民间资本以并购方式参与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组和改造.话音刚落,16日那天,中国第一家注册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国安基金管理公司获准筹建,发起人之一是德国的安联集团,占其中33%股份.17日,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也从中国人民银行拿到经营人民币的许可证,获准从明年开始,该行将首先在上海、天津、大连、深圳四地向外资机构提供人民币银行业务.另外美国的高盛公司也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签约,准备从长城公司管理的不良资产中收购80多亿的资产.种种迹象似乎在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开放,资本市场上外资直接收购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也将已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决定机制是国企改革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2004-2017国企集团下属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具有中国制度特征的国有企业集团中,内部资本市场如何影响子公司高管薪酬。研究发现:(1)央企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子公司高管薪酬有明显抑制作用,这主要源于央企集团面临的严格监管和业绩考核压力;相反,地方国企集团子公司高管则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获取更高薪酬,这源于地方政府政绩诉求下集团总部和子公司高管之间的合谋,进而为子公司高管提供了更大的自利空间。(2)央企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高管薪酬的治理作用在无总部关联、高管权利低的子公司中更为突出;地方国企集团子公司高管利用内部资本市场自利的现象在有总部关联的子公司中更加突出。(3)央企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同样能够有效抑制子公司高管的在职消费,而地方国企集团总部则同样会放纵子公司高管利用内部资本市场增加在职消费。本文有助于深化认识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作用,并厘清国企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卡特彼勒这家全球重装领域的并购狂人,在80多年的公司历史上书写下无数精彩的资本篇章。卡特彼勒集团总裁兼CFO爱德华?莱普首次面对中国媒体,全面详解其"理性狂热"、"以本土对抗本土"、"抓紧风险之缰"、"胜在精良运作"等四张资本底牌。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研究表明企业集团内普遍存在内部资本市场,但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相对较低,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低效配置的表现及成因,并就如何提高其配置效率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盛大四年形影模糊的总裁职位身后,两次沟通华尔街的精彩篇章,是原本并不熟谙国际资本市场的唐骏留给这个年少轻狂的本土新贵弥足珍贵的最后一课。2008年4月15日,号称"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微软中国和盛大网络的前总裁唐骏,以高于贝克汉姆转会费的身价——10亿元加盟新华都集团任CEO兼总裁。在高调的加盟仪式落幕之后,满面春风的唐骏接受了《首席财务官》杂志的专访,将其在盛大所实现的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的种种举动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6.
蔡恩泽 《新理财》2011,(8):46-48,10
作为基金巨头,凯雷近几年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甚为精彩,这个温柔"杀手"的运作手腕,颇值得中国企业玩味。2011年7月11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美国私募基金凯雷所持的中国太保(601601)股份正式解禁。  相似文献   

17.
郭炎兴 《中国金融家》2012,(12):104-106
就在一个月前人保集团于香港举行的招股记者招待会上,该集团董事长吴焰曾信心满怀地表示,希望人保上市能成为送给全球投资者的"圣诞礼物"。这一时刻的到来似乎比外界预想的还要快些。12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股上市仪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隆重举行,宣告公司股票开始交易。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从此登陆H股市场,成为第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对提升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通过集团成员间相互协作,能产生诸多协作收益,如降低总融资的成本、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增加收益等。但是随着企业集团的迅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应用日益普遍,现实中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的多重利益冲突也日益明显,并对集团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本文基于集团型企业,对内部资本市场的近期发展进行研究,并阐述了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同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和协调方法,为企业集团长久、稳定发展提供好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整赔款准备金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是非寿险公司常用的缓解融资约束的方式.在保险集团化经营模式下,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本文探析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盈余管理和融资约束的关系,基于2009~2019年我国非寿险公司数据,分析非寿险公司利用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及盈余管理缓解融资约束的效果,以及这两种行为在缓解融资约束时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和盈余管理行为均能显著地缓解非寿险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且两者在缓解融资约束时存在替代效应,即不处于保险集团中的非寿险公司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缓解融资约束,保险集团中的非寿险公司倾向于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20.
吕小兰 《会计师》2014,(10):35-36
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对提升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通过集团成员间相互协作,能产生诸多协作收益,如降低总融资的成本、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增加收益等.但是随着企业集团的迅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应用日益普遍,现实中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的多重利益冲突也日益明显,并对集团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本文基于集团型企业,对内部资本市场的近期发展进行研究,并阐述了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同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和协调方法,为企业集团长久、稳定发展提供好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