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构建节约型社会,既要强调厉行节约又要强调扩大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倡节约不仅不会制约经济发展,而且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节约型社会不仅仅包括生产型节约和消费型节约,节约型社会应当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既要培育节约型生产方式,又要培育节约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
周中之 《消费经济》2006,22(5):55-57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强现代消费伦理研究。要从道德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统一中评价把握节约的内涵;在资源节约与拉动内需的互动中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要求,进一步加大资源节约宣传力度,推广资源节约的先进技术和典型经验,普及资源节约知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国资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等12个部门定于今年12月17—21El在北京举办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导刊》2006,(3):31-31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下发后,陕西省积极行动,相继出台了《陕西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编制了《“十一五”陕西省节约型社会建设专项规划》,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建设节约陕西。  相似文献   

5.
外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5,(22):28-29
世界很多国家非常重视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积极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期刊出一些国家创建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和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绿色民法典草案》及其对节约型社会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祥武 《商业时代》2007,(32):60-61
节约型社会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主要依靠法律的调节实现。作为民法对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的回应,厦门大学徐国栋教授主编了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民商合一的《绿色民法典草案》,全书着眼于更有效益地分配、利用和节约人类宝贵资源,并通过规定"取得时效"、"浪费人及其保佐"、"相邻关系"和"财产分割"等总则性的资源节约型法律制度来实现人类在生活、生产、智力上的资源节约,是一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民法典草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要缓解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矛盾,就必须将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建立节约型社会制度框架,在生产、建设、流通领域进行节约,培育节约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政府机构节能,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进了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中,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促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医院作为构成整个社会的重要元素,在提高整个社会的节约程度,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节约型医院的建设就应首当其冲地放在国家战略规划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论述,在新时期新阶段,面对资源危机的逼近,所有医疗工作者都应当树立创建节约型医院的紧迫意识和使命意识,深入认识和思考创建节约型医院的重要性,积极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促进我国节约型医院的创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贸导刊》2006,(11):31-31
最近,江苏省南京市明确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五个方面重点工作:第一,要立足新的资源形势,坚定节约型城市的发展取向。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南京的资源形势面临着几道“坎”:一是资源保障压力加大的坎,二是产业结构偏重的坎,三是发展成本上升的坎,四是环境压力加大的坎,五是刚性政策约束的坎。南京在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进程中,要过好这几道坎,就必须把发展与节约辩证地统一起来,毫不动摇抓发展,理直气壮促节约,把资源瓶颈形成的“倒逼机制”作为转换发展模式的重要契机,把发展中面临的各种资源压力转化为促进资源节约的强大动力,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南京特色的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探索一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利用互动双赢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必须走节约型的道路。节约型的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至少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规划,节约用地;二是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三是大力推进节约型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1.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同基本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成为阶段性突出矛盾。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加快制度创新,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已成为我国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本文从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现实需求出发,结合改革开放30年中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的实际进程,对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并提出了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性,同时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其集约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土地利用发展特征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基于土地利用系统自发展规律,是进行土地集约变化分析研究的有效途径。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一般规律,按其特征划分为"自然利用期—粗放利用期—集约利用期—过度集约期"四个阶段,其体现出来的经济社会现象特征,可以作为评价因素,定性判断区域土地利用集约阶段,定量分析影响其水平提高的具体原因。江西省高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高安市土地资源处于由粗放向集约利用转变时期,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和江西省平均水平,主要不足在于土地产出效率和集约利用趋势偏低。  相似文献   

13.
基层团组织建设是近几年举全团之力重点实施的工作任务,而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重要理论体系为基层团建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和严谨的理论支撑。面对当前年轻人思想活跃、流动性大:社会组织形式多样、部分基层团组织不健全等诸多新问题和新变化,如何更好地联系基层实际,注重协调发展,加强全面建设,使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推进基层团组织科学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指导思想。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作为生产关系主体的人,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要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必须实行集体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优化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深刻领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与和谐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进入节约型社会,"节能减排"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但是在现实照明中常出现节电不节钱现象.所以本文引入节电效益的概念公式,通过对某一新建隧道进行LED隧道灯的改造进行分析,计算出改造后的节电效益,以及改造前后运营成本的比较,揭示了用LED进行改造的必要性,以及用LED灯具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具有核心内涵上的一致性和具体内容上的相关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的总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工会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事关工人阶级根本利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性质的核心,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9.
基层党校作为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政治学校,应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培养党员干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要贯彻“两个基本”,坚持“两个为本”,谋求“三个发展”,增强基层党校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发展观探索城市“低保”工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文敏 《商业研究》2005,(21):97-99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也为探索城市“低保”工作的新思路提供了分析的基础。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城市“低保”工作要完成由单一的资金救助向就业保障转变;由生活保障为主向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转变;由单纯发钱分物向多层次扶助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