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游菊梅 《时代经贸》2008,6(8):114-115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要求在经济生产中遵循自然规律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环境状况日趋严峻,资源相对缺乏,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循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深层次矛盾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3.
许桂兰  王秀明 《经济师》2006,(2):268-269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资源和环境问题构成了现阶段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突出的矛盾。只有发展循环经济,山西的经济才能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两岸协同发展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峡两岸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文章首先简述了世界循环经济及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认为海峡两岸在循环型(永续)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互补的态势,建议两岸加强携手合作,既促进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又为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陈建新 《经济师》2006,(3):290-291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21世纪的经济是生态经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空间巨大,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阐述传统经济模式对环境及资源的破坏.指出现阶段构建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及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参与与支持,最后指出政府可通过制定财政政策,法律、税收及许可证制度等措施达到发展与完善循环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产业,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取得的成就十分明显。然而,化工行业作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产业特性始终未变。在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只有推行循环经济,才能破解我国化工行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本文拟对该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刚性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次深刻的范式革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必须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出发,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其范式要求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体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为增长正在付出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如果不尽快转变目前资源消耗大、污染强度高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今后有可能导致资源,尤其是能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严重后果。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旨在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政策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下中国城市群生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城市群作为区域城市化高级阶段的现象,已成为全新的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它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然而,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正在阻碍着城市群的快速协调和谐发展。基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期中国的城市群不断地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回顾了城市群的研究历程,分析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循环经济指导下中国城市群生态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视角》2004,(6):43-43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其中,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2.
发展地区循环经济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和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约束,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建设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本文从体制角度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论证了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高水平规模化资源再生产业的支持;从企业内部、生态工业园、区域内和区域间四个层面,分析了制约地区循环经济体系建立的瓶颈因素;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地区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传统农业在其发展过程申,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方式换取农产品的高产出,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问题。“十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再翻一番,农业的发展也要基于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种植、养殖、主副产品加工、粪肥与废弃物还田或再利用等综合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座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大力提高农产品和环境质量。但在各个产业链条上,局部生产的低效率,产业集群的不平衡发展,可能会出现非均衡经济。因此,本文根据农业循环经济基本内涵及循环层次,研究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出,发展我国循环农业要通过农户、农业科技园区、市场建设、物流加工、城镇及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涉及一系列制度创新和优化制度安排,本文对此作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单丽 《新经济》2013,(26):17-18
城市是以人和社会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综合载体.南京是一个资源有限的城市,加之石化、钢铁、能源为主体的重化工业现在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南京市工业的主要支柱,使得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强.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而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既能实现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和环境,是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的根本途径,是南京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受我国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以及资源严重浪费等诸多严重环境问题的影响,我国的煤炭企业必须朝着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也是当前企业转型时期的最佳选择。本文从循环经济的概念着手,探讨了我国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向红 《生产力研究》2007,(1):23-24,29
农业循环经济具有遏制农业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和谐农业发展的作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依据生态学原理,把握好农业特点,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实施制度安排并以生态技术创新为支持,两者协同作用来增进效率,以技术知识传播、教育和服务来增强农民发展农业的技能,以典型示范的方法,农村专业协会的带动,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等方面来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庄勇生 《发展研究》2007,(12):65-66
本文主要是对德化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存在的不足,就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描述人类经济发展历史演进中“农业经济模式”、“线型经济模式”、“末端治理模式”的三个模式,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作者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中国的特殊性两个方面阐明了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特殊困难,针对困难从制度角度提出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供较好的制度环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微观基础;明确政府职责,在市场中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三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赵杰  冯正强 《技术经济》2007,26(1):120-123
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株洲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选择了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量排放、资源再循环再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5大指标系统,并对其包含的15项指标赋以权重值和指标值,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株洲市2001年-2005年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指出目前株洲市循环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勇 《经济师》2007,(3):59-60
文章概述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基本评价,并提出了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较快,软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1990年代以来,中国软件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远高于中国9%的GDP平均增长水平。最近两年,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网络时代的来临,中国软件产业的增长速度更加迅猛。通过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的分析,可以对中国软件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软件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推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可以考虑采用建立多渠道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软件人才队伍建设等八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