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湖北省宜城市把保护湖泊生态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将15座直管水库纳入法治管理的范畴,依法保护了宜城市的大中水库不再受到人为污染,宜城市水务局把原来的湖泊管理制度上升到法治层面进行法治化的管理,以过硬、有效的措施积极回应最近几年群众关心的湖泊污染问题。严禁投肥养殖。依法明令禁止各湖泊单位投肥养殖,并狠抓禁令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
<正>安徽当涂县塘南镇是全国知名的养蟹大镇,现有养殖水面3万多亩,所产螃蟹个大黄肥,在市场上竞争力很强,以致当地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一只螃蟹一担稻,一斤螃蟹一克金。塘南是我国生态养殖技术的发源地,该镇运用"植草、投螺、稀育、立体养殖"模式被国家相关部门命名为"当涂模式"。目光短视血本无归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从今年4月日起,石首市对所属上津湖、中湖、白莲湖、胭脂湖老河、东双湖等六大国有湖泊实行一个月的禁渔期,这是该市在长江实行两年禁渔期制度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首次实行的湖泊禁渔。据悉,该市是全省唯一在湖泊禁渔的县市。近年来,石首市水产业发展较快,养殖面积达到了16.5万亩,水产品产量4.8万吨,产值达4亿元。投资水产业的外地及本地客商也不断增多,其湖泊大多以租赁形式进行了河蟹和珍珠的养殖,有的租赁期达5年之久。为合理养护湖泊资源,实行持续发展,该市水产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规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今年…  相似文献   

4.
滆湖是苏南地区,太湖上游一浅水型草型湖泊,这里水清、草茂、鱼肥、螺丰、环境优美,历来是天然野生甲鱼生活、繁衍的“天堂”。滆湖野生甲鱼以品质优、营养丰富而闻名于世。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污水的排放,使涌湖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超强度的捕捞,使漏湖野生甲鱼到了几乎绝迹的地步。涌湖渔民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本着还原野生甲鱼本来面目的养殖理念,经十多年的养殖探索,总结出一整套浅水湖泊甲鱼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以毛里湖为例,投肥时间约从4月份开始,直到10月中旬截止。在整个投肥过程中,4月为投肥初期。此时水温不是太高,生物量不是太大,应少量多次投肥,以免浮游生物不能有效吸收氮磷而造成浪费。到5、6月份,水温上涨,此时水温适宜,生物量适中且硅藻、隐藻等有益藻占优势,应足量多次投肥,以满足浮游生物对氮磷的需求。而进入7~9月份,水温持续上涨,往往在30℃左右,很适宜蓝藻的生长,此时投肥太多,容易形成蓝藻水华,不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投肥原则宜为少量多次,且应以磷肥为主,以维持水体氮磷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湖泊水质,加强湖泊生态管护,近年来,武汉市蔡甸区积极组织实施了湖泊的"三网"拆除及珍珠养殖的取缔,共拆除渔业围拦网养殖面积32228亩,迷魂阵467部,取缔了珍珠养殖面积3720亩,同时为加强对湖泊的生态管护,编制了《武汉市蔡甸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及《蔡甸区关于规范湖泊生态养殖试行办法》等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日前出台海洋与渔业相关专项行动方案,"压减湖泊网围养殖""压减海洋捕捞""保护区禁捕"等众多政策指向对捕捞的"减"和"禁"。不少人因而担心,"鱼米之乡"会不会"食无鱼"?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从明年1月1日起,我省太湖、滆湖等湖泊将禁养投饲型鱼类,鳊鱼、草鱼、鲫鱼等人工投饵养殖的鱼类全面禁养。此外,我省内陆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养鱼是在同一水体中进行多种鱼类混养,既投喂一定量的人工饲料,又充分利用水体本身的食料资源,同时又把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相衔接,起到互补互利的作用。生态养鱼属生态农业的一个分支,是以水体为依托,以养鱼为核心来组织生态经济系统。常言说"细节决定成败",确实,生态养鱼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在养殖过程中,要从生产细节入手,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才能夺取生态养鱼丰收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常规鱼始终是水产养殖的主体,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新的养殖技术推广,十多年来苏南地区养殖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是“四大家鱼”混养,以投喂菜粕等粉状饲料为主,水质要求一定肥度,  相似文献   

10.
<正>东宝区渔政站采取多种措施,坚持宣传、培训、监管"三个到位",坚决杜绝水库投肥养殖行为,有效保护水库水资源环境。抓思想,宣传到位。通过新闻媒体、宣传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池塘养鱼大多是高密度精养,大量的投喂饲料和重复养殖,每年到5月份以后水质便开始不断变肥以至富营养化或恶化,从而影响到养殖鱼类的生存与健康生长,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养殖鱼类的"暗浮头"及无明显症状而发生鱼类死亡等现象,所以如何防治以上不良因子的影响是鱼类健康养殖的关键,也是提高养殖鱼类生长速度和降低饵料系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四、"满水活"生物肥的使用技术目前,公司针对不同的养殖体系开发了系列"满水活"生物肥产品,其具体特点及使用方法如下:(一)"满水活"-A型、肥水先锋1、功能特点(1)本品根据混养池吃食性鱼类排放粪便和养殖水体投施畜禽粪便或化肥后来肥慢或不来肥、水质污染严重等特点,科学添加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促进浮游生物快速生长;(2)针对养殖水体水色不理想、藻相差的特点,科学添加速溶性的藻相调节元  相似文献   

13.
<正>南漪湖是安徽宣城境内的天然湖泊,总面积21333公顷。近年来,由于传统的河蟹养殖方式使河蟹的产量和质量发生了下降,影响了渔民养殖河蟹的信心。为减少养殖户损失,笔者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无公害河蟹湖泊围网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1、水域选址围网区应选择远离河道、航道,无污染,环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渔业生产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来源之一。史书记载,沿江河湖泊生活的先民,用木石击鱼,捕而食之。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捕捞方式从河流和湖泊中获取的渔业资源,一直是我国老百姓餐桌上传统的、也是主要的水生生物蛋白质来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四大家鱼"的繁殖成功和大型水利工程的大量建设,逐渐开始在大水面(大水面即湖泊、水库等各种内陆水域)中放养"四大家鱼"。到80年代,兴起了在大水面中利用"网箱、网围和网栏"的"三网"养殖。90年代后,规模化"三网"养殖的品种扩大到河蟹及名优鱼类,大水面渔业  相似文献   

15.
东平湖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泊,湖区总面积655km^2,常年水面209km^2,平均水深2m,蓄水总量40亿m^3。东平湖属于浅水草型湖泊,是山东省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湖区养殖模式以网箱和网围养殖为主,养殖面积近3万亩,  相似文献   

16.
孟灵芳  徐慧  刘翠 《水利经济》2015,33(6):14-17
湖泊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经济学临界是指在不过度破坏湖泊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湖泊所能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湖泊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经济学准则是湖泊开发利用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与其利用功能完全相容的生态服务功能效益之和必须大于等于与利用功能不相容或有条件相容的生态服务功能的效益之和。高邮湖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式为水产养殖,其中与水产养殖不相容的生态服务功能为水质净化,而蓄供水、行洪排涝、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科研文化教育等功能与其有条件相容,固碳释氧和蒸腾吸热的功能则与其完全相容。计算得出,2009年高邮湖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为35062元/hm2,高邮湖水产养殖的经济学临界为-2425元/hm2,表明2009年高邮湖开发利用超出其开发利用的经济学临界,属于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17.
在甲鱼的人工养殖过程中,投喂过量的激素、添加剂和使用药物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人工养殖甲鱼的生长速度虽快但品质下降,药用价值也降低不符合人们追求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引起市场价格暴跌,养甲鱼的经济效益日趋下降。为了确保甲鱼养殖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大力推广甲鱼的生态养殖技术,全面提高甲鱼养殖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追求纯天然产品的需求,实现"增效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湖南省湘西、湘西南地区中小水库数量众多,且不少水库已经被充分的利用,进行投肥水产养殖。同样是施肥养殖,但产生的效益却相差非常悬殊。为提高广大水库养殖者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化肥养鱼是大幅度提高水库、湖泊鱼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在粗放养殖基础上的低水平集约化养殖方式,与池塘相比,具有水体大,用肥量多,水交换量大,水位不稳定等特点,结合我市大益、三河、智强等水库多年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以鱼养鱼","生态养殖"就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存在一条天然食物链的共生互补(利)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投放无疫病的远缘杂交优质鱼种苗,投喂全价饲料及人工控制养殖环境等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鱼类在同一环境中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最终达到优势互补,和谐共生,健康养殖,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